电动送风机及使用其的电清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42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低风量且高真空区域中能够抑制异音的发生或降低异音的电动送风机以及电清扫机。本电动送风机中,被夹持在离心风扇的一对板之间的风扇叶片的前端从其一侧端向另一侧端倾斜成大致直线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送风机以及使用其的电清扫机,特别是关于对离心风 扇中的风扇叶片形状改良后的电动送风机以及使用其的电清扫机。
技术介绍
一般,电清扫机在清扫机主体内具有电动送风机以及集尘机构,通过 电动送风机的吸引力从被清扫面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引,由集尘机构分离 尘埃和空气后将尘埃储存在集尘机构内,并将分离尘埃后的清洁空气排出 到清扫机主体外部。电动送风机由电动机和由该电动机旋转驱动的风扇构成,风扇使用离 心型的,并具有用于整流从离心风扇排出的空气的扩散器。电清扫机所使用的电动送风机特别要求低噪音。作为该低音对策,如图11所示,提出了风扇叶片52的外径比一对板 53的外径小的离心风扇51。但是,该形状的离心风扇51与风扇叶片的外 径和板的外径相等的普通离心风扇相比,在通常的运转中听感较好,但在 低风量且高真空区域中会发生异音。并且,为控制由离心风扇发生的高频音,提出了在叶轮的外周方向上 设置倾斜的导气部(扩散器)的电动送风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1156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低风量且高真空 区域中能够抑制异音的发生或降低异音的电动送风机以及使用其的电清扫 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送风机具有离心风扇,被安装在电 动机的旋转轴上,并具有多片相互分离并被夹持在相对置的一对板之间的风扇叶片;和扩散器,与形成在该离心风扇的周面的排出口相对置,并具 有位于上述离心风扇的外周的多片扩散器叶片,该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叶片的前端从其一侧端向另一侧端以直线状倾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清扫机,其特征在于,在清扫机主体内收容有上述 电动送风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送风机,能够提供在低风量且高真空区域中能够抑 制异音的发生或降低异音的电动送风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清扫机,能够提供在低风量且高真空区域中能 够抑制异音的发生或降低异音的电清扫机。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结构局部切开表示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 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所使用的扩散器的构成例, (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所使用的离心风扇的概念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所使用的离心风扇的纵剖视图。 图5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所使用的离心风扇的风扇叶片的 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清扫机的概念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电动送风机的噪音试验结果的电压-噪 音等级线图(低风量实现状态)。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电动送风机的噪音试验结果的频率-噪 音值线图(低风量实现状态)。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电动送风机的噪音试验结果的电压-噪 音等级线图(最大风量实现状态)。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电动送风机的噪音试验结果的频率-噪音值线图(最大风量实现状态)。图11是以往的使用电动送风机的离心风扇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送风机2离心风扇 3旋转轴 4电动机 5壳体 6风扇罩 6a吸入开口部 7电动机壳体 8框架 21扩散器 25圆弧状叶片 26圆弧状叶片 31空气吸入口 32前侧板 32b外周端 33后侧板 33b外周端 34风扇叶片 34b前端 34bl —侧端 34b2另一侧端 35排出口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构成的局部切开表示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送风机1由金属制的离心风扇2、通过旋转轴3使该 离心风扇2旋转的电动机4、收容它们的壳体5构成。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用语进行说明,以旋转轴3的轴方向上的离心风扇2 一侧为前方、前面或前侧,并以电动机4一侧为后方、后面或后侧等。该壳体5由覆盖离心风扇2的风扇罩6、收容电动机4的电动机壳体7 构成。电动机4例如使用带电刷的电动机,电动机壳体7的后板部11为有底 状构造,风扇罩6—侧作为开口部12开口,收容电动机4。另外,在电动机壳体7的轴方向的后面侧的后板部11上的中央部,在 朝向后方突出成大致圆筒状地设置的轴承收容部12b的内侧,收容有轴承 12a。框架8以与电动机4的旋转轴3正交的方式由螺钉14等被安装在该电 动机壳体7的开口部12上。该框架8是从电动机4的旋转轴3部分以放射状形成为多根延伸的桥 形状。风扇罩6的内周侧下端部与电动机壳体7 —体化,并形成有电动送 风机l的壳体5。并且,电动机壳体7、框架8和风扇罩6相互的卡合部的大小也可以大 致相等。在该框架8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朝向前方突出成大致圆筒状的、开 有旋转轴3用的贯通孔(未图示)的轴承收容部13b。该轴承收容部13b 中收容有轴承13a。而且,用风扇罩6覆盖离心风扇2和扩散器21。该风扇罩6的前面中 央部具有与离心风扇2的空气吸入口 31相对置的吸入开口部6a,并且形成 有覆盖其后面整个表面的后部开口部,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另一方面,电动机4由固定在电动机壳体7上的定子15、配置在该定 子15的内侧的转子16构成。该转子16的中心的旋转轴3的两端部被轴承 12a、 13a可旋转地轴支承。而且,在电动机壳体7的后面附近的周面,开 口形成有作为排气口的吹出口 (未图示)。另外,在框架8的吸入前方侧固定有扩散器21。如图2 (a)所示,扩散器21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圆板部22;在该圆 板部22的大致中心形成的、供旋转轴3贯通的贯通孔23;用于由螺钉固定 在框架8上的螺钉孔24a、 24b;以位于风扇2的外周部的方式在扩散器21 的一面侧上靠近外周缘部立设的多个圆弧状叶片25;如图2 (b)所示在圆板部22的另一面侧即内面上立设成涡旋状的多个圆弧状叶片26。而且,扩散器21与框架8相对置并嵌插在该框架8的轴承收容部13b的外周,通过上述螺钉孔24a、 24b被螺钉固定在框架8上。如图3至图5所示,离心风扇2由空气吸入口 31侧的前侧板32;具有与该前侧板32相同直径的、被夹持在与其相对设置的后侧板33之间的多片圆弧状的风扇叶片34构成。风扇叶片34相互分离地配置。在风扇叶片34上设置有多个安装突部34a (参照图5),将该安装突部34a嵌合于前侧板32和后侧板33上设有的安装孔32a、 33a并敛缝 (caulking),风扇叶片34在被前侧板32和后侧板33夹持的状态下分别被固定。空气吸入口 31形成在前侧板32的中央,排出口 35形成在前侧板32 和后侧板33的外周端32b、 33b之间。如图4所示,风扇叶片34的前端34b为, 一侧端(前方端)34&位于 前侧板32的外周端32b的内侧(风扇轴芯侧),另一侧端(后侧端)34b2 位于后侧板33的外周端33b的内侧。而且,另一侧端34b2比一侧端34b, 更靠近风扇轴芯侧,从一侧端34th向另一侧端34b2倾斜成直线状。因此,前侧板32的直径dl、后侧板33的直径d2、 一侧端34b,所处的 圆的直径d3、另一侧端34b2所处的圆的直径d4具有如下关系dl二d2、 dl 〉d3、 d3>d4。并且,风扇叶片34的前端34b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这样的精密的直线状, 曲线状、曲线和直线的组合或直线和直线的组合等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送风机,具有:离心风扇,被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并具有多片相互分离并被夹持在相对置的一对板之间的风扇叶片;和扩散器,与形成在该离心风扇的周面的排出口相对置,并具有位于上述离心风扇的外周的多片扩散器叶片,该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 述风扇叶片的前端从其一侧端向另一侧端以直线状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押切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