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37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套设在内壳体上,内壳体上设置有旋转部,内壳体上还设置有调节部;旋转部包括输出管和连接球管,连接球管中设置有通腔,输出管承接连接球管,内外壳体的设置在负压吸引时能够避免泄漏,同时保护内壳体,旋转部的存在便于调整吸引器头的角度,解决吸取死角的问题,同时操作时手可以放置在比较舒适的位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时的工作效率,同时一次性的吸引器头一次性使用,产品造价低,同时可以降低术中交叉感染的几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其具有便于偏转调节角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中吸引器是必不可少的手术器械之一,可以吸取手术中产生的出血、冲洗液、渗出液、脓液等液体,以保持手术视野清晰。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吸引器一般通过负压来完成吸引操作,操作简单、吸引效果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吸引器不能够随意的调整吸引管的方向,对吸引手术过程中的残液存在障碍,尤其是一些死角区域(如颅骨内侧面、脑袋部位的硬膜表面等)不容易吸取干净,对外科手术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外科手术的失败,危及病人生命;采用具有固定角度的弯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吸取死角的问题,但是由于角度不能随意调整,同时操作时,手也必须在一个固定位置,不能移动,长时间的话会感觉不舒服。目前吸引器头绝大多是采用金属吸引器头,手术中消毒使用,缺点是官腔内部血液残留,吸引头是金属,重复使用,里面残留污物清洗不干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其具有便于偏转调节角度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旋转部,所述内壳体上还设置有调节部;所述旋转部包括输出管和连接球管,所述连接球管中设置有通腔,所述输出管承接连接球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外壳体的设置在负压吸引时能够避免泄漏,同时保护内壳体,旋转部的存在便于调整吸引器头的角度,解决吸取死角的问题,同时操作时手可以放置在比较舒适的位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时的工作效率,同时一次性的吸引器头一次性使用,产品造价低,同时可以降低术中交叉感染的几率。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管顶部设置有承接座,所述承接座内开设有直径小于所述通腔的孔,所述承接座顶部设置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座内的孔直径小于通腔便于在旋转成各个角度时吸引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动,不会积蓄在承接座当中,造成堵塞返流的后果。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相对所述旋转部一侧设置为塑料波纹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波纹管的存在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吸引器头调节至最佳位置,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顶部设置有吸引接头,所述吸引接头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外壳体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底部设置有软质凸起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引器头和内壳体固定设置,同时与外壳体卡接设置,便于拆卸。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吸引接头上,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挡片和操作手柄,所述调节挡片与所述吸引接头内径大小一致,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调节挡片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部能够调节挡片的转向,实现对吸引接头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吸引接头的开启、关闭和调节大小操作,从而调节负压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挡片与所述吸引接头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为转动轴,所述操作手柄嵌设在所述吸引接头内,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吸引接头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手柄控制调节挡片,旋转调节挡片的遮挡吸引接头内径的面积,从而达到控制负压的目的,存在的密封塞能够避免在负压吸引时造成泄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调节部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壳体;2、旋转部;21、输出管;211、承接座;212、密封圈;22、连接球管;221、通腔;3、吸引接头;31、卡槽;311、卡块;4、调节部;41、调节挡片;42、操作手柄;421、密封塞;5、外壳体;51、波纹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如图1所示,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5,外壳体5套设在内壳体1外,内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旋转部2,内壳体1上还可拆卸设置有调节部4,内壳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吸引接头3,吸引接头3与外壳体5可拆卸连接,内壳体1和外壳体5的设置在负压吸引时能够避免泄漏,同时起到保护内壳体1的作用,旋转部2的存在便于调整吸引器头的角度,解决存在吸取死角的问题,同时医护人员操作时手可以放置在比较舒适的位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时的工作效率,并且采用一次性的吸引器头一次性使用,产品造价低,从而可以降低术中交叉感染的几率。如图2所示,旋转部2包括输出管21和连接球管22,输出管21承接连接球管22,输出管21顶部固定设置有承接座211,外壳体5相对于旋转部2在外一侧固定设置为塑料波纹管51,塑料波纹管51的存在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吸引器头调节至最佳位置,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如图3所示,连接球管22中开设有通腔221,承接座211内开设有直径小于通腔221的孔,承接座211顶部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圈212,承接座211内的孔直径小于通腔221便于在旋转成各个角度时吸引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动,不会积蓄在承接座211当中,造成堵塞返流的后果;吸引接头3底部开设有与外壳体5相配合的卡槽31,卡槽31底部固定设置有软质凸起卡块311,吸引器头和内壳体1固定设置,同时与外壳体5卡接设置,便于拆卸。如图4所示,调节部4转动设置在吸引接头3上,调节部4包括调节挡片41和操作手柄42,调节挡片41与吸引接头3内径大小一致,操作手柄42与调节挡片41固定连接,设置的调节部4能够调节挡片41的转向,实现对吸引接头3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吸引接头3的开启、关闭和调节大小操作,从而调节负压的大小;调节挡片41与吸引接头3转动连接,操作手柄42为转动轴,操作手柄嵌设在吸引接头3内,操作手柄42与吸引接头3连接处还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塞421,操作手柄控制调节挡片41,旋转调节挡片41的遮挡吸引接头3内径的面积,从而达到控制负压的目的,存在的密封塞421能够避免在负压吸引时造成泄漏。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将外壳体5套设在内壳体1外,外壳体5上部卡入吸引接头3的卡槽31当中,通过卡块311避免外壳体5与吸引接头3的脱离,使用时,根据患者需要负压吸引的情况,弯折外壳体5,同时内壳体1也随之弯曲,做到可以随意调整吸引器头的角度,做到手术中负压吸除无死角。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壳体和外壳体的设置在负压吸引时能够避免泄漏,同时起到保护内壳体的作用,旋转部的存在便于调整吸引器头的角度,解决存在吸取死角的问题,同时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可以放置在比较舒适的位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时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一次性的吸引器头能够一次性使用,产品造价低,同时可以降低术中交叉感染的几率;保证了承接座内的孔直径小于通腔便于在旋转成各个角度时吸引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动,不会积蓄在承接座当中,造成堵塞返流的后果;塑料波纹管的存在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吸引器头调节至最佳位置,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吸引器头和内壳体固定设置,同时与外壳体卡接设置,便于拆卸;设置的调节部能够调节挡片的转向,实现对吸引接头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吸引接头的开启、关闭和调节大小操作,从而调节负压的大小;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5)套设在所述内壳体(1)上,所述内壳体(1)上设置有旋转部(2),所述内壳体(1)上还设置有调节部(4);所述旋转部(2)包括输出管(21)和连接球管(22),所述连接球管(22)中设置有通腔(221),所述输出管(21)承接连接球管(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5)套设在所述内壳体(1)上,所述内壳体(1)上设置有旋转部(2),所述内壳体(1)上还设置有调节部(4);所述旋转部(2)包括输出管(21)和连接球管(22),所述连接球管(22)中设置有通腔(221),所述输出管(21)承接连接球管(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21)顶部设置有承接座(211),所述承接座(211)内开设有直径小于所述通腔(221)的孔,所述承接座(211)顶部设置有密封圈(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5)相对所述旋转部(2)一侧设置为塑料波纹管(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吸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肿瘤医院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