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37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包括承重部、穿刺部以及锁紧部,所述承重部为设置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穿刺部的一端尖锐,用于穿刺,另一端与所述承重部相连,穿刺部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所述锁紧部用于锁紧所述穿刺部或解除对所述穿刺部的锁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挂针,具有承重能力强、刚性好、不容易发生变形等特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具有锁紧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自动脱落和针刺伤,而且使用操作简单,并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A Hanging Needle for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或手术后体内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等,以便及时排出体外。负压引流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目前,医院中常用的负压引流器,通常包括吸引头、引流管以及挂耳,所述吸引头由软质材料制成,且吸引头内设置有一个密闭的空腔,所述引流管与空腔相连通,空腔用于储存排出体内的积液;所述吸引头可以在外力的挤压下发生变形而排出空腔内的空气,并形成负压,撤去外力后,所述吸引头可以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同时吸引体内积液自动从体内经由引流管进入吸引头的空腔中;挂耳主要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持和佩戴。为便于病人活动,负压引流器通常需要挂持在病人身上,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用于挂持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在医院中,通常利用别针将负压引流器挂在病人的衣服上,而通过别针实现负压引流器的挂持通常存在如下弊端:1、别针较细、易变形,导致别针的承重能力较差,尤其是当负压引流器中的积液较多时,别针极易失稳而脱落,从而导致负压引流器脱管;2、别针在承重状态下容易自动弹开,从而容易造成针刺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包括承重部、穿刺部以及锁紧部,所述承重部为设置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穿刺部的一端尖锐,用于穿刺,另一端与所述承重部相连,穿刺部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所述锁紧部用于锁紧所述穿刺部或解除对所述穿刺部的锁定。优选的,所述穿刺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承重部。优选的,沿所述穿刺部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穿刺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承重部为圆环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承重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转轴,所述穿刺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圆孔;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用于容纳所述穿刺部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承重部的第二端。一种方案中,所述承重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内部空腔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及所述第一槽口分别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锁紧部包括弹簧片和套筒,所述弹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槽口延伸出承重部,弹簧片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缩入所述第二槽口内,并用于在撤去外力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承重部,所述承重部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第一槽口的位置处,且第一限位块与第二槽口之间具有容纳所述套筒的间隙;当所述套筒位于所述弹簧片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时,实现锁紧功能,当所述套筒位于所述弹簧片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外时实现解锁功能。进一步的,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中,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弹簧片相连,另一端与内部空腔的底部相连,复位弹簧用于使弹簧片的一端延伸出第二槽口。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部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槽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优先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及所述第二限位块为环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及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另一种方案中,所述承重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导向柱和弹簧,所述第一槽口设置于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直径不同的两段内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两段内孔的交接处;所述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所述第一槽口被所述套筒封闭,套筒用于通过封闭所述第一槽口实现锁紧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具有承重能力强、刚性好、不容易发生变形等特点,不仅具有锁紧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自动脱落(或弹开)和针刺伤,而且使用操作简单,并可以重复、循环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负压引流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中,承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穿刺部打开后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处于锁紧状态时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中,弹簧片下设置复位弹簧后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处于锁紧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标记说明负压引流器101,吸引头102,挂耳103,空腔104,承重部201,开口202,第一端203,第二端204,凹槽205,转轴206,第一槽口207,内部空腔208,第二槽口209,第一限位块210,第二限位块211,穿刺部301,圆孔302,锁紧部401,弹簧片402,套筒403,复位弹簧404,导向柱405,弹簧40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包括承重部、穿刺部以及锁紧部,承重部为设置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穿刺部的一端尖锐,主要用于穿刺,以便医护人员可以轻松地通过穿刺部穿透病人的衣服,从而将本挂针挂持在病人的衣服上;穿刺部的另一端与承重部相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穿刺部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操作下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从而便于本挂针的挂/取;锁紧部用于锁紧穿刺部或解除对穿刺部的锁定;即,当穿刺部封闭所述开口后,穿刺部与承重部可以构成封闭的环状结构,可以利用锁紧部锁紧穿刺部,使得穿刺部不会自动脱落,以便为负压引流器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当利用锁紧部解除对穿刺部的锁定后,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穿刺部打开所述开口后,从而便于本挂针及负压引流器的拆除,非常的方便。如图1及图2所示,为便于说明,在技术中,负压引流器101包括吸引头102和挂耳103,所述吸引头102由软质材料制成,且吸引头102内设置有一个密闭的空腔104,空腔104用于储存排出体内的积液;所述吸引头102可以在外力的挤压下发生变形而排出空腔104内的空气,并形成负压,撤去外力后,所述吸引头102可以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并同时吸引病人体内的积液自动从体内进入吸引头102的空腔104中;挂耳103设置于吸引头102顶部,主要用于负压引流器101的挂持和佩戴;使用本挂针挂持负压引流器的一般步骤为:先解除锁紧部的锁定,使得穿刺部可以打开承重部上的开口;然后利用穿刺部上尖锐的一端穿过负压引流器的挂耳,使得负压引流器的挂耳套设在承重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部、穿刺部以及锁紧部,所述承重部为设置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穿刺部的一端尖锐,用于穿刺,另一端与所述承重部相连,穿刺部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所述锁紧部用于锁紧所述穿刺部或解除对所述穿刺部的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部、穿刺部以及锁紧部,所述承重部为设置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穿刺部的一端尖锐,用于穿刺,另一端与所述承重部相连,穿刺部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所述锁紧部用于锁紧所述穿刺部或解除对所述穿刺部的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承重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穿刺部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穿刺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为圆环状结构,且承重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转轴,所述穿刺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圆孔;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用于容纳所述穿刺部的另一端;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承重部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负压引流器的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内部空腔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及所述第一槽口分别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锁紧部包括弹簧片和套筒,所述弹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部空腔中,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槽口延伸出承重部,弹簧片用于在外力作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