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724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依次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处理备用;S2:通过硅藻土、过磷酸钙、蛋氨酸硒、聚天冬氨酸、苹果酸、草酸、黑腐酸、尿素、蒙脱石、生石灰、麦饭石粉、熟石膏、螯合锌和蛭石制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S3:将10~12份土壤置于20~30份饱和修复剂溶液中搅拌洗脱获得土壤悬浊液;S4:将土壤悬浊液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本发明专利技术绿色环保,对土地中的重金属的螯合能力强,避免了对土地的二次污染,使修复后的土地达到农用土地一级标准。

METHODS FOR DECOM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IN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改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
技术介绍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肆意在耕地挖砂取土、堆放废弃物或其它物料,严重地损毁了耕地种植条件,这种被损毁后的农耕土地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并且其内部的土壤本身含有的对农作物有促生长作用的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因此直接导致,现有的农耕土壤土地板结、农药残留严重、土传病害猖獗、土质保水能力下降、透气性差、分解还原能力下降,同时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石化依赖性强,并且土壤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和各种农药,再加上水质的污染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复杂,农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后,会影响植物生长状况,植物整体长势变差,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生长矮小,叶片失色变形,果实畸形,最终农产品产量下降,品质不断下降。而且铅、锰、铜、汞、镉等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同样很难移除,其在人体内代谢周期很长,对人的健康损害巨大,主要聚集在人体各大器官,破坏正常生理代谢,低剂量的这些污染物就能够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诱发疾病,甚至死亡。目前,对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现已有很多应用实例,但是修复效果大都不理想。如大家熟知的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已在很多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得以实际应用。但是植物修复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植物都不能在像中国西北部这样的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而且植物修复周期太长、效率较低。除此之外,还有包括硫还原菌在内的各种细菌修复方法也被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修复之中。但是由于吸附了重金属的菌体无法分离出来,依然存在于环境中,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已经被细菌吸收了的重金属又会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另外,大部分微生物对氧化还原条件和有毒金属价态改变的敏感性等问题,都导致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某些高盐度土壤更加大了生物修复的难度。因此,这些不足就使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实用、经济、高效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该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绿色环保,对土地中的重金属的螯合能力强,避免了对土地的二次污染,使修复后的土地达到农用土地一级标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被重金属污染的原土壤依次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处理备用;S2:通过硅藻土、过磷酸钙、蛋氨酸硒、聚天冬氨酸、苹果酸、草酸、黑腐酸、尿素、蒙脱石、生石灰、麦饭石粉、熟石膏、螯合锌和蛭石制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S3:将10~12份土壤置于20~30份饱和修复剂溶液中搅拌洗脱获得土壤悬浊液;S4:将土壤悬浊液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向制备的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并进行发酵。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包括侧孢芽孢杆菌、复合枯草芽孢杆菌、腐殖质还原棒杆菌、乳酸菌和丛毛单胞菌发酵制成。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包括的组分为:8~13份侧孢芽孢杆菌、12~17份复合枯草芽孢杆菌、7~15份腐殖质还原棒杆菌、6~14份乳酸菌和12~15份丛毛单胞菌。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发酵时间为40min~60min。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发酵保持温度在50℃~80℃。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消除剂的组分为:5~12份硅藻土、6~7份过磷酸钙、9~13份蛋氨酸硒、13~16份聚天冬氨酸、5~6份苹果酸、5~9份草酸、3~12份黑腐酸、4~17份尿素、2~9份蒙脱石、11~12份生石灰、14~16份麦饭石粉、10~12份熟石膏、8~10份螯合锌和5~12份蛭石。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搅拌洗脱的时间为40min~50min。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土壤悬浊液中添加碱液调节至PH为6~8。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烘干的温度为150℃,烘干的时间为5h。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将10~12份土壤置于20~30份饱和修复剂溶液中搅拌洗脱获得土壤悬浊液,将土壤悬浊液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土壤悬浊液中的重金属通过过滤排出,避免了对土地的二次污染,绿色环保。(2)通过硅藻土、过磷酸钙、蛋氨酸硒、聚天冬氨酸、苹果酸、草酸、黑腐酸、尿素、蒙脱石、生石灰、麦饭石粉、熟石膏、螯合锌和蛭石制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的重金属的螯合能力强。(3)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依次通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对土地螯合土地中的重金属、复合微生物菌对土地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清除,使修复后的土地达到农用土地一级标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依次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处理备用;S2:通过硅藻土、过磷酸钙、蛋氨酸硒、聚天冬氨酸、苹果酸、草酸、黑腐酸、尿素、蒙脱石、生石灰、麦饭石粉、熟石膏、螯合锌和蛭石制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S3:将10~12份土壤置于20~30份饱和修复剂溶液中搅拌洗脱获得土壤悬浊液;S4:将土壤悬浊液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其中,步骤S2中,向制备的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微生物菌提高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具体的,复合微生物菌包括侧孢芽孢杆菌、复合枯草芽孢杆菌、腐殖质还原棒杆菌、乳酸菌和丛毛单胞菌发酵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包括的组分为:8~13份侧孢芽孢杆菌、12~17份复合枯草芽孢杆菌、7~15份腐殖质还原棒杆菌、6~14份乳酸菌和12~15份丛毛单胞菌,复合微生物菌发酵时间为40min~60min,复合微生物菌发酵保持温度在50℃~80℃,使发酵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其中,步骤S2中,消除剂的组分为:5~12份硅藻土、6~7份过磷酸钙、9~13份蛋氨酸硒、13~16份聚天冬氨酸、5~6份苹果酸、5~9份草酸、3~12份黑腐酸、4~17份尿素、2~9份蒙脱石、11~12份生石灰、14~16份麦饭石粉、10~12份熟石膏、8~10份螯合锌和5~12份蛭石,提高对重金属的螯合能力。具体的,步骤S2中,搅拌洗脱的时间为40min~50min。步骤S3中,土壤悬浊液中添加碱液调节至PH为6~8,使土壤适合于植物的生长。步骤S1中,烘干的温度为150℃,烘干的时间为5h,提高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请参阅以下表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三种不同来源农耕土壤处理步骤对应的参数。盐城某化工工厂附近的农耕土壤,农耕土壤中存在Pb、Cr、Cu等多种重金属污染,取适量的样品土壤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后,与土壤修复剂溶液进行混合搅拌,然后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处理后的成品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耕土壤所允许的限定数值(GB15618-1995)35,90,35mg/kg。。盐城某染布工厂附近的农耕土壤,农耕土壤中存在Pb、Cr、Cu等多种重金属污染,取适量的样品土壤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后,与土壤修复剂溶液进行混合搅拌,然后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处理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被重金属污染的原土壤依次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处理备用;S2:通过硅藻土、过磷酸钙、蛋氨酸硒、聚天冬氨酸、苹果酸、草酸、黑腐酸、尿素、蒙脱石、生石灰、麦饭石粉、熟石膏、螯合锌和蛭石制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S3:将10~12份土壤置于20~30份饱和修复剂溶液中搅拌洗脱获得土壤悬浊液;S4:将土壤悬浊液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被重金属污染的原土壤依次进行堆放、晾晒、脱水、粉碎、过滤和烘干水分处理备用;S2:通过硅藻土、过磷酸钙、蛋氨酸硒、聚天冬氨酸、苹果酸、草酸、黑腐酸、尿素、蒙脱石、生石灰、麦饭石粉、熟石膏、螯合锌和蛭石制备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S3:将10~12份土壤置于20~30份饱和修复剂溶液中搅拌洗脱获得土壤悬浊液;S4:将土壤悬浊液进行沉淀、过滤、烘干和研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向制备的饱和土壤修复剂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并进行发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包括侧孢芽孢杆菌、复合枯草芽孢杆菌、腐殖质还原棒杆菌、乳酸菌和丛毛单胞菌发酵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地中的重金属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包括的组分为:8~13份侧孢芽孢杆菌、12~17份复合枯草芽孢杆菌、7~15份腐殖质还原棒杆菌、6~14份乳酸菌和12~15份丛毛单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其泽彭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运建设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