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237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38
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包括:侧基板,上、下基板,上、下固定孔板和上、下调节柱,侧基板下端与所述下基板一端垂直固定成L形托板,侧基板上端与上基板一端为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上、下基板之间设平行的上固定孔板和下固定孔板,上、下固定孔板内均匀设置若干垂直穿过通孔的的上、下调节柱;上、下调节柱凹面端设有调节柱长短的螺纹内凹槽和螺纹调节凸块,上、下调节柱突面端上、下对应分别对准;上、下固定孔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与侧基板内侧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L形托板使上下基板受压稳定不位移,调节凸块对调节柱高度进行粗调,利用绞合螺纹结构进行精细微调,使骨科钢板的塑形准确可靠,减低骨科手术劳作强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效率。

Orthopaedic Plate Hard-Connected Plastic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骨科内固定钢板加压塑形装置。
技术介绍
在骨科伤患者术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术者需要根据手术对象的实际情况对钢板进行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折弯塑形。目前对钢板的塑形,是手术者先经过肉眼判断,再通过钢板折弯工具手动完成的,这种塑形方式是手术者凭经验进行,存在较多的不精确性,在钢板安放时,很难做到对骨骼准确的贴附。CN105266880A提出一种骨科内固定钢板塑形工装及塑形方法,由于其上、下基板没有相互约束,仅用横向插入基板的条状或片状结构横向剪切提供把持力,无法对调节柱进行牢固的把持,在实际使用中容易产生调节柱滑移,造成手术操作因钢板塑形不准确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骨科内固定钢板存在塑形不准确,贴附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一种能精确出模板,按模板塑制钢板成型的器具及其方法,提高骨科钢板使用效果,减少医疗事故。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其特征包括:侧基板,上、下基板,上、下固定孔板和上、下调节柱,所述侧基板下端与所述下基板一端垂直固定成L形托板,所述侧基板上端与所述上基板一端为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所述上、下基板之间设平行的上固定孔板和下固定孔板,所述上、下固定孔板内均匀设置若干垂直穿过通孔的的上、下调节柱;所述上、下调节柱凹面端设有调节柱长短的螺纹内凹槽和螺纹调节凸块,所述上、下调节柱突面端上、下对应分别对准;所述上、下固定孔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侧基板内侧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所述上基板一端的垂直滑动榫铆结构由设于上基板一端的榫头和设于侧基板内侧榫槽相紧密套合连接组成。所述上、下固定孔板同一端的垂直滑动榫铆结构由设于上、下固定孔板同一端的榫头和设于侧基板内侧的榫槽相紧密套合连接组成。所述榫头和榫槽可为等腰梯形或方形或圆球形相互配套滑动。所述调节柱凹面端内凹槽内设内螺纹,所述调节凸块的上突端设与所述内凹槽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节柱凹面端内螺纹连接用增加或减少一个或一个以上长度不等的外螺纹调节凸块进行高度调节。本技术将侧基板和下基板设计成固定的L形托板结构,使上基板按榫铆结构平稳垂直向下滑动,解决了上、下基板受压后滑移问题。将上、下调节柱均匀分布在上、下固定孔板内,使压缩力分布均匀、均准到位。利用调节凸块对调节柱高度进行粗调,再用螺纹绞合结构对调节柱高低进行精细微调,使调节柱长度准确可靠,提高铝模与钢板塑形的均准度和可靠性。上述结构的综合效果使骨科钢板的塑形准确可靠,减低骨科手术劳作强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极大提高治愈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B,C—C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下调节柱及其调节凸块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1、侧基板,2、下基板,3、上基板,4、上调节柱,5、上固定孔板,6、被矫钢板,7、下固定孔板,8、下调节柱,9、通孔,10、榫槽,11、榫头,12、调节凸块,13、调节凸块顶端,14、内凹槽,15、内螺纹,16、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4所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分述如下:L形托板结构,由侧基板1的下端与下基板2一端相垂直固定连接而成,L形托板结构起结构支撑和起分散引导垂直压力作用。侧基板1内侧上端与上基板3一端为垂直滑动连接的榫铆结构,所述榫铆结构由上基板3一端的榫头11和设于侧基板1内侧的榫槽10相紧套合连接组成,所述榫头11与所述榫槽相套合,可以是等腰梯形或正方形或圆球形的榫头和榫槽10相套合滑动,限定上基板3只能以侧基板1为依托作上、下垂直滑动,这在上基板3受重压时,保持平稳不产生偏移滑动。上、下固定孔板5、7内均匀设置若干垂直通孔9,本实施例为8×8个通孔,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置,上、下固定孔板5、7的同一端的榫头11和设于侧基板1内侧的榫槽10组成紧密套合,限制上、下固定孔板5、7只能以侧基板为依托进行上、下垂直滑动,保持上、下对准而不偏移位。上、下调节柱4、8,数量依据上、下固定孔板5、7内的通孔9数量设置,本实施例为8×8个调节柱,每根调节柱4、8垂直穿过通孔9,上、下调节柱4、8相互平行并与侧基板保持受压平行,当上基板3向下压力时,上调节柱4与下调节柱8,各行各列的上、下调节柱都上、下相互对准,不偏离不移位,上、下同时挤压铝模或钢板的同一点。所述调节凸块12的顶端13设外螺纹16,调节柱4、8或调节凸块12的内凹槽14设内螺纹15,调节凸块12顶端13的外螺纹16与上、下调节柱4、8的内凹槽14的内螺纹15相螺合,用于调节上、下调节柱4、8的高度。依据调节轴向长度的需要,若用一块调节凸块12,还不能达到所需的高度,可再用第三块,甚至第二块调节凸块12进行高度调节,以达到最合适的高度。通过设置上、下固定孔板6、上、下调节柱4、8及上基板3,可将需加压塑形的钢板置于上下调节柱之间,通过对上下调节柱长度的变化及上下基板实现对钢板的塑形加压得到所需钢板,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获取骨骼表面模板:取与骨骼表面相适配的铝板,将铝板贴于骨骼表面,对铝板加压力,使铝板贴合骨骼表面后保持铝板的形状,分离得到与骨骼表面形状相同的铝模板。步骤二:对压模装置进行均准调节:第一步,将模板置于下调节柱8与下基板2之间,调节下调节柱8,使之与铝模板贴合接触;第二步,以增减调节凸块13的数量和调节内螺纹15与外螺纹16纹合长度来调节下调节柱8高度,使每个调节柱8的高度于同一水平;第三步,移除模板后,将调节柱8下移至与下基板2贴合接触;第四步,将铝模板置于上、下调节柱4、8之间,以增减调节凸块13的数量和调节内螺纹15与外螺纹16绞合长度来调节上调节柱4高度,调节上调节柱4位置,使之与铝模板接触;第五步,用上基板3加压上调节柱4,使每个上调节柱4上端与上基板3垂直接触,使上调节柱4下端面与铝模板上表面贴紧接触;步骤三:对塑形钢板均准塑形:取出上、下调节柱4、8之间的铝模板,将预塑形钢板6置于上下调节柱之间进行加压塑形,得到所需形状的钢板。所述铝模板为厚度1-2mm的铝合金板材,所述塑形钢板为钛钢合金,钢板厚度1-2mm。作为优选,在面积小,且精度要求较低情况下所述步骤二可以进行简化,即把第一、二、三步合并为一步,即第一步,将铝模板6置于上调节柱4和下调节柱8之间,第二步,以增减调节凸块13的数量和调节内螺纹15与外螺纹16绞合长度来调节上、下调节柱4、8的高度,使上、下调节柱4、8紧密接触铝模板的上、下表面对应点,第三步,再用上基板3加压上调节柱4,使每个上调节柱4与上基板3垂直接触,使上调节柱4下端面与铝模板上表面贴紧接触,继续进行所述的步骤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其特征包括:侧基板,上、下基板,上、下固定孔板和上、下调节柱,所述侧基板下端与所述下基板一端垂直固定成L形托板,所述侧基板上端与所述上基板一端为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所述上、下基板之间设平行的上固定孔板和下固定孔板,所述上、下固定孔板内均匀设置若干垂直穿过通孔的上、下调节柱;所述上、下调节柱凹面端设有调节柱长短的螺纹内凹槽和螺纹调节凸块,所述上、下调节柱突面端上、下对应分别对准;所述上、下固定孔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侧基板内侧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其特征包括:侧基板,上、下基板,上、下固定孔板和上、下调节柱,所述侧基板下端与所述下基板一端垂直固定成L形托板,所述侧基板上端与所述上基板一端为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所述上、下基板之间设平行的上固定孔板和下固定孔板,所述上、下固定孔板内均匀设置若干垂直穿过通孔的上、下调节柱;所述上、下调节柱凹面端设有调节柱长短的螺纹内凹槽和螺纹调节凸块,所述上、下调节柱突面端上、下对应分别对准;所述上、下固定孔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侧基板内侧垂直滑动的榫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科钢板硬连接塑形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基板一端的垂直滑动榫铆结构由设于上基板一端的榫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袁奶君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