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5892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应用于砌筑二次结构构造柱、主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柱等竖向混凝土结构件的振捣,振捣装置包括外框、曲轴、连接杆、锤头和套筒;利用动力装置带动曲轴转动,通过连接杆与锤头的连接,使得锤头在套筒内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小巧、使用方便、通用率高的优点;减轻了对模板、钢管扣件的冲击,提高了结构件的安全性;可以随时调整装置的位置和角度,对不同构件进行振捣工作。

A Hand-held Vibrating Device for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
本技术涉及二次结构墙体砌筑构造柱、主体结构柱子、剪力墙等竖向构件的混凝土振捣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二次结构构造柱及主体竖向构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混凝土需振捣密实,一般施工中竖向构件采用传统的插入式振捣,但此种方式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较为困难,只能插入一定深度,根部无法进行有效振捣,尤其是在二次结构构造柱浇筑工程中,因顶部空隙较小,振捣棒无法插入,使的振捣效果较差,形成烂根、孔洞等质量缺陷。一般侧模采取的侧模敲击的方式耗费人工,工人对此工艺不重视、存在马虎应对,敲击不均匀,也导致了混凝土烂根、孔洞的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结构小巧,使用方便,通用率高,降低了冲击,减少了施工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振捣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框与设置于其内部的振捣组件,所述外框为矩形盒体,其上端面未封闭,所述外框外部左侧面上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曲轴、连接杆和锤头;所述曲轴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外框的侧面,所述曲轴的两端伸出外框的侧面,其中左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连接杆竖向设置,其下端连接在所述曲轴上,上端与所述锤头的底面连接,所述锤头在套筒内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外框内部,且垂直于外框上端面。进一步的,所述曲轴包括至少两个U形曲轴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U形曲轴单元相对设置,每个所述U形转轴单元通过连接杆连接一个锤头。进一步的,所述U形曲轴单元的横杆上设有绕杆一周的环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曲轴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曲轴通过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进一步的,所述曲轴的两端与外框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通过套筒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外框的内部,所述套筒连接板上端面与外框上端面平齐,所述套筒连接板与所述外框焊接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外框下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源和电动机。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隔绝装置与结构件之间震动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外框上端面,所述缓冲垫设置4-6个。进一步的,所述外框为长度15-40cm、宽度6-20cm、高度7-25cm的矩形盒体。本技术自身结构小巧灵活,适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结构件的振捣工作,使用方便快捷,通用率高;设置缓冲垫减轻对模板、钢管扣件的冲击,提高了结构件的安全性;可以随时调整装置的位置和角度,对不同构件进行振捣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1-外框、11-轴承、2-动力装置、21-电源、22-电动机、23-主动齿轮、24-被动齿轮、3-曲轴、31-横杆、32-限位槽、4-连接杆、41-连接套、5-锤头、6-套筒、61-套筒连接板、7-缓冲垫、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框1与设置于其内部的振捣组件,所述外框1为矩形盒体,其上端面未封闭,所述外框1外部左侧面上设有动力装置2,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曲轴3、连接杆4和锤头5;所述曲轴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外框1的侧面,所述曲轴3两端伸出外框1的侧面,其中左端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连接杆4竖直设置,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曲轴3上,另一端与所述锤头5连接,所述锤头5位于套筒6内,并在其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套筒6固定连接在外框1内部,且垂直于外框1上端面。如图1所示,所述曲轴3包括至少两个U形曲轴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U形曲轴单元相对设置,每个所述U形转轴单元通过连接杆4连接一个锤头5,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U形曲轴单元,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结构件的振捣工作。如图2所示,所述U形曲轴单元的横杆31上设有绕杆一周的环形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内设有连接套41,所述连接杆4通过所述连接套41与曲轴3连接,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连接套41固定连接,设置限位槽,保证连接杆一直保持竖直状态,防止在振捣过程中连接杆偏移导致锤头倾斜被套筒卡住,引起设备故障。如图1所示,所述曲轴3通过齿轮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齿轮包括主动齿轮23和传动齿轮24,除齿轮连接外,还可以使用链条连接,皮带连接等方式,根据尺寸和具体使用方式,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曲轴3的两端与外框1通过轴承11连接,设置轴承,降低曲轴与外框的摩擦,以及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所述套筒6通过套筒连接板61固定在所述外框1的内部,所述套筒连接板61上端面与外框1上端面平齐,所述套筒连接板61与所述外框1焊接连接。套筒连接板61与外框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螺栓连接或铰链连接,根据施工现场的设备情况选择,更加方便快捷。如图1所示,还包括把手8,所述把手8固定在所述外框1下端面;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电源21和电动机22;还包括用于隔绝装置与墙体之间震动的缓冲垫7,所述缓冲垫7位于外框1上端面,优选的,所述缓冲垫7设置6个。设置缓冲垫7减少了对模板、钢管扣件的冲击,增加了架体的安全性能。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外框1为长度20cm、宽度8cm、高度9cm的矩形盒体,在竖向混凝土构件中,例如二次结构构造柱、主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柱等结构的次龙骨间距一般为250mm,主龙骨间距一般为450mm,本技术可以在主次龙骨的空挡处,用于混凝土的振捣。本技术在实现振捣动作的步骤如下:启动装置的动力开关;动力装置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的转动使曲轴在外框内进行转动;曲轴带动连接杆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连接杆带动锤头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形成锤击震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框(1)与设置于其内部的振捣组件,所述外框(1)为矩形盒体,其上端面未封闭,所述外框(1)外部左侧面上设有动力装置(2),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曲轴(3)、连接杆(4)和锤头(5);所述曲轴(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外框(1)的侧面,所述曲轴(3)的两端伸出外框(1)的侧面,其中左端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连接杆(4)竖向设置,其下端连接在所述曲轴(3)上,上端与所述锤头(5)的底面连接,所述锤头(5)在套筒(6)内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套筒(6)固定连接在外框(1)内部,且垂直于外框(1)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框(1)与设置于其内部的振捣组件,所述外框(1)为矩形盒体,其上端面未封闭,所述外框(1)外部左侧面上设有动力装置(2),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曲轴(3)、连接杆(4)和锤头(5);所述曲轴(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外框(1)的侧面,所述曲轴(3)的两端伸出外框(1)的侧面,其中左端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连接杆(4)竖向设置,其下端连接在所述曲轴(3)上,上端与所述锤头(5)的底面连接,所述锤头(5)在套筒(6)内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套筒(6)固定连接在外框(1)内部,且垂直于外框(1)上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曲轴(3)包括至少两个U形转轴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U形转轴单元相对设置,每个所述U形转轴单元通过连接杆(4)连接一个锤头(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混凝土振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U形转轴单元的横杆(31)上设有绕杆一周的环形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上套设有连接套(41),所述连接杆(4)通过所述连接套(41)与曲轴(3)连接,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连接套(4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曙盈肖仕涛苏朋勃周冀伟王二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