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光学镜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73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20
摄像光学镜组、电子设备,属于摄像光学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摄像光学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向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摄像光学镜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现良好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小型化、大视场角、畸变小、日夜共焦等性能。

Photographic Optical Mirror Se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光学镜组、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摄像光学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光学镜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现代信息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视觉迈入蓬勃发展阶段,而光学系统作为智能化视觉的信息获取前端,是智能化视觉的基础。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不仅对光学系统的小型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光学系统在不同波段下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日益提升,尤其要求光学系统具备更大的视场、更小的畸变,为智能化视觉的后续图像处理提供更真实、更丰富的信息基础。传统广视角光学成像系统通过配置较大的镜片来获取较大范围的图像,往往使得光学总长难以缩减,且存在较大的畸变。由于在广视角中消除各种像差并不容易,所以越是广角,摄像光学镜组的像差修正越困难。另外,传统广视角光学成像系统较难实现白天和夜晚(或其他光线不足的情况,如阴雨天、黄昏等)均具有高成像品质,不同波长的畸变亦存在差异。因此,传统广视角光学成像系统无法满足智能视觉的发展需求。专利技术专利CN103718079B公开了一种广角透镜、摄像光学装置及数码设备,其具体公开了广角透镜在其摄像面具有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曲形状的摄像元件上形成像,并且全视场角在120度以上;所述广角透镜由从物体侧依次由至少有一面为非球面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至少有一面为非球面且具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面形状的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光圈、至少有一面为非球面的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至少有一面为非球面且具有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的第四透镜构成。该广角透镜利用预先弯曲的像面进行成像为前提构成光学系统,实现低成本、小型化、高性能化的要求。但该广角透镜不适用于利用平面状的像面进行成像而构成的光学系统,即使可采用,其透镜系统会变大,不利于器件小型化;且为了获得成像品质高、畸变少的广角透镜,该广角透镜是基于“在其摄像面具有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曲形状的摄像元件上形成像”而所做的结构改进。另外,该专利技术专利并未对白天和夜晚均具有高成像品质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大视场角、成像品质高的摄像光学镜组以及具有上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电子设备。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作为优选,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光阑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AT1,所述光阑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6.8;│f2/f│+│f3/f│+│f4/f│<3.40.8<AT1/(AT1+AT2)<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中任意两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间距。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任一一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最大矢高为MSag9,其满足下列条件:2.4<│R8/R9│<2.7;0<│MSag9│<0.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统为V2,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V1+V2)/(V2+V3)>0.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均为塑料透镜。作为优选,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摄像光学镜组能满足光学系统小型化、视场角大、白天和夜晚成像品质好的多种要求。该摄像光学镜组能应用于电子设备上,实现小型化日夜共焦性能。附图说明图1a、1b、1c、1d依次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摄像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2a、2b、2c、2d依次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摄像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3a、3b、3c、3d依次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摄像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4a、4b、4c、4d依次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摄像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5a、5b、5c、5d依次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摄像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图6a、6b、6c、6d依次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摄像光学镜组的结构示意图、轴上色差图、像散图、畸变图;实施例一:E11-第一透镜;S1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10-光阑;E12-第二透镜;S1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1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13-第三透镜;S1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1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14-第四透镜;S1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1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15-滤光片;S19-滤光片的物侧面;S110-滤光片的像侧面;S111-成像面;实施例二:E21-第一透镜;S2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20-光阑;E22-第二透镜;S2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2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23-第三透镜;S2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2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24-第四透镜;S2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2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25-滤光片;S29-滤光片的物侧面;S210-滤光片的像侧面;S211-成像面;实施例三:E31-第一透镜;S3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3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30-光阑;E32-第二透镜;S3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3-第三透镜;S3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3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34-第四透镜;S3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3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35-滤光片;S39-滤光片的物侧面;S310-滤光片的像侧面;S311-成像面;实施例四:E41-第一透镜;S4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4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40-光阑;E42-第二透镜;S4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43-第三透镜;S4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4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4-第四透镜;S4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4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45-滤光片;S49-滤光片的物侧面;S410-滤光片的像侧面;S411-成像面;实施例五:E51-第一透镜;S5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5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T50-光阑;E52-第二透镜;S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 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第一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阑;第一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光阑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AT1,所述光阑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6.8;│f2/f│+│f3/f│+│f4/f│<3.40.8<AT1/(AT1+AT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中任意两相邻透镜之间均具有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于近光轴处为凸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佳玮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