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水喷溅的正负压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705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水喷溅的正负压保护器,涉及压力控制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正负压保护器的安全性能,保证正负压保护器的精度。该正负压保护器包括:储液腔,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一侧的恒压腔和气液分离腔;其中,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分别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相互隔开;所述恒压腔设置有储气连接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设置有外通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增大时接收来自所述储液腔的稳压液,并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减小时将所述稳压液送回所述储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正负压保护器用于使出气装置内的气压保持恒定。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 Protector to Prevent Water Spla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水喷溅的正负压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压力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正负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由于热胀冷缩或发生反应等原因,储罐或反应罐内部气腔中的压力会有一定波动,当罐体内部压力超过罐体所能承受的压力上限时(即正压过大),罐体主材或辅材或因抗拉强度不够导致损坏;当罐体内部压力低于罐体所能承受的压力下限时(即负压过大),罐体外部气压或可将罐体挤压变形导致罐体损坏。因此,为维持储罐和反应罐内外部压力差在一定范围内,当前储罐和反应罐均安装有正负压保护器。当前使用最多的正负压保护器多采用水封式原理,请参阅图1,现有的正负压保护器通常包括外筒1'、设置在外筒1'内的内筒2',其中外筒1'通过储气连接口a与储罐或反应罐连通,内筒2'通过外通口b与外部环境连通,实际工作时,通过使外筒1'和内筒2'中的稳压液的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来实现压力的调节。然而,现有的正负压保护器普遍存在一种问题,即当储罐或反应罐内部正压过大,且过大正压持续时间较长时,内部密封液极易被喷溅出正负压保护器,造成稳压液损耗,影响正压保护精度,严重时导致稳压液量低于封液面,进而导致正负压保护器失去密封作用,导致储罐或反应罐内部气体泄漏而出现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压保护器,用于提高正负压保护器的安全性能,保证正负压保护器的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提供一种正负压保护器,包括:储液腔,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一侧的恒压腔和气液分离腔;其中,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分别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相互隔开;所述恒压腔设置有储气连接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设置有外通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增大时接收来自所述储液腔的稳压液,并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减小时将所述稳压液送回所述储液腔。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隔板,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通过所述隔板相互隔开,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为漏斗状结构,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漏斗状结构的小口端相连。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气液分离罩板,所述气液分离罩板位于所述中心管与所述外通口之间。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罩板为锥形罩板,所述锥形罩板的大口端为所述锥形罩板的开口端,所述锥形罩板的开口端朝向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连通口。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容积大于所述储液腔内的稳压液的体积。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设置有液位计连接口,所述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与所述液位计连接口相连的液位计。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接口,所述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与所述排液管接口相连的排液管。在本技术中,由于能够通过气液分离腔来收集来自储液腔中的稳压液,因此,当储气装置内的压力突然升高时,稳压液依然能够停留在正负压保护器的内部,这样可以避免稳压液喷溅到正负压保护器的外部,提高了正负压保护器的安全性能。而且,在本技术中,由于当储气装置内的压力降低时,稳压液能够从企业分离腔中返回储液腔,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稳压液的损耗,从而将正负压保护器的压力维持在恒定范围内,进而保证了正负压保护器的精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正负压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正负压保护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正负压保护器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储液腔,2-恒压腔,3-气液分离腔,4-隔板,5-中心管,6-气液分离罩板,7-液位计,8-排液管,a-储气连接口,b-外通口,1'-外筒,2'-内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负压保护器,请参阅图2和图3,该正负压保护器包括:储液腔1,以及依次设置于储液腔1一侧的恒压腔2和气液分离腔3;其中,恒压腔2与气液分离腔3分别与储液腔1连通,且恒压腔2与气液分离腔3相互隔开;恒压腔2设置有储气连接口a,气液分离腔3设置有外通口b,气液分离腔3能够在恒压腔2内的压力增大时接收来自储液腔1的稳压液,并能够在恒压腔2内的压力减小时将稳压液送回储液腔1。在具体实施时,正负压保护装置竖直放置,从下至上依次为储液腔1、恒压腔2、和气液分离腔3。其中,储气连接口a与储气装置连通,该储气装置可以包括气体储罐或反应罐;储液腔1用于存放稳压液;外通口b可以与外界大气连通,也可以与其他气体收集装置连通。当储气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时,该正负压保护器作为正压保护器,此时,来自储气装置的气体进入恒压腔2,并使储液腔1内的稳压液进入气液分离腔3,以维持恒压腔2内的压力平衡;当储气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时,该正负压保护器作为负压保护器,此时,稳压液从气液分离腔3中流回储液腔1,以使恒压腔2内的压力平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通过气液分离腔3来收集来自储液腔1中的稳压液,因此,当储气装置内的压力突然升高时,稳压液依然能够停留在正负压保护器的内部,这样可以避免稳压液喷溅到正负压保护器的外部,提高了正负压保护器的安全性能。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当储气装置内的压力降低时,稳压液能够从企业分离腔中返回储液腔1,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稳压液的损耗,从而将正负压保护器的压力维持在恒定范围内,进而保证了正负压保护器的精度。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隔板4,恒压腔2与气液分离腔3通过隔板4相互隔开,用于连通储液腔1与气液分离腔3的中心管5,中心管5的一端位于储液腔1内,中心管5的另一端与隔板4相连。实际工作时,中心管5位于储液腔1内的一端与储液腔1的底面具有一定的间隔,且当恒压腔2内的压力与外部大气压平衡时,稳压液没过该管口,这样,当恒压腔2内的压力增大时,稳压液能够进入中心管5,并沿中心管5上升,进而便于稳压液从中心管5的另一端进入气液分离腔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4,可以较为简单的使恒压腔2与气液分离腔3通过隔板4相互隔开,通过设置中心管5,可以在保证恒压腔2与气液分离腔3相互隔开的同时,实现储液腔1与气液分离腔3的连通。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隔板4为漏斗状结构,中心管5与漏斗状结构的小口端相连。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气液分离腔3内形成冷却液死角,从而更好的保证正负压保护装置的精度。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设置在气液分离腔3内的气液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负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腔,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一侧的恒压腔和气液分离腔;其中,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分别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相互隔开;所述恒压腔设置有储气连接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设置有外通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增大时接收来自所述储液腔的稳压液,并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减小时将所述稳压液送回所述储液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腔,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一侧的恒压腔和气液分离腔;其中,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分别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相互隔开;所述恒压腔设置有储气连接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设置有外通口,所述气液分离腔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增大时接收来自所述储液腔的稳压液,并能够在所述恒压腔内的压力减小时将所述稳压液送回所述储液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压保护器还包括:隔板,所述恒压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通过所述隔板相互隔开,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漏斗状结构,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漏斗状结构的小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芳赵岩立王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睿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