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961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它包括上接头、中心管、外套、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滑套、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套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中心管的上端与上接头密封套接,在中心管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空腔,在上接头设有流通孔,该空腔与流通孔相连通,在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之间依次设置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扩散管的管口与空腔相连通,在桥式通道主体内密封套装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封住桥式通道主体的进液孔,滑套固定在下接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快速返排井筒内和地层中的残酸;能显著提高油水井酸化措施的效率和施工效果,为油田开发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 
技术介绍
随着各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酸化是油层改造措施中常规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酸化结束后,采取何种工艺及时返排出残酸,减少残酸二次沉淀对油层的污染;而且常规的排酸工艺在遇到低压油层时如何实现快速返排地层中的残酸成为困难。 目前国内各油田使用的水力喷射泵排酸工艺均采用套管打入动力液体的方式排出地层中的残酸,但是此方式受到井况和套管抗内压指标的限制,动力液的地面注入压力受到限制,同时油套环控内的环境复杂,井液内含有大量杂质、油污和油泥,对水力喷射泵的排液效率有较大影响,无法做到快速排酸,不能较好做到的保护油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快速排酸、降低入井液对地层的伤害、提高酸化措施效果的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它包括上接头、中心管、外套、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滑套、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套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中心管的上端与上接头密封套接,在中心管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上空腔,在上接头上设有流通孔,该上空腔与流通孔相连通,在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之间依次设置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所述桥式通道主体内设有动力液通道和桥式通道,在桥式通道主体内密封套装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封住桥式通道主体的动力液通道的入口,滑套固定在下接头上,在滑套上设有过流孔,在下接头的上端内壁与滑套外壁间设置有下空腔,该下空腔与桥式通道相连通。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液通道周向间隔设置在桥式通道主体上,喉管设置在动力液通道处,所述桥式通道贯穿桥式通道主体的上下端,且周向间隔设置在桥式通道主体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液通道为T型,桥式通道主体的外壁上、下端分别与外套内壁密封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喉管的上端为凸台状,喉管的上端密封套接中心管的下端,喉管的下端与桥式通道主体密封套接。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本技术安装在在酸化管柱的最上一级即封隔器之上,管柱下入过程中:管柱油套连通,管柱可正常下入。措施过程:在管柱下放至指定位置之后,油管正替酸液至目的层段,投入与坐封球座相对应的钢球,油管正蹩压坐封封隔器后打掉坐封球座芯子,此时可进行酸化施工。排液过程:当酸化后放喷完,油管投入与负压排酸器的滑套相对应的钢球,油管蹩压打开桥式通道主体的动力液通道,动力液经喷嘴喷出并形成高速射流,高速射流进入喉管时,在喉管处形成负压;同时滑套在下行的过程中,滑套上的过流孔与下空腔相连通,通过桥式通道将封隔器下部井筒和地层中的残酸吸出,并使残酸与动力液在扩散管内混合后快速从上接头内的空腔及流通孔流入套管返出井筒,从而实现正循环式负压排酸。 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技术可承受高压(60MPa),可实现快速返排井筒内和地层中的残酸;2、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能显著提高油水井酸化措施的效率和施工效果,为油田开发节约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上接头,2、中心管,3、外套,4、扩散管,5、喉管,6、喷嘴,7、桥式通道主体,8、滑套,9、销钉,10、下接头,11、动力液通道,12、桥式通道,13、上空腔,14流通孔,15、过流孔,16、下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上接头1、中心管2、外套3、扩散管4、喉管5、喷嘴6、桥式通道主体7、滑套8、下接头10,外套3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1和下接头10,中心管2的上端与上接头1密封套接,在中心管2与上接头1之间设置有上空腔13,在上接头1设有流通孔12,该上空腔14与流通孔12相连通,在上接头1的下端与下接头10的上端之间依次设置扩散管4,喉管5、喷嘴6、桥式通道主体7,扩散管4的管口与上空腔13相连通,喉管5的上端为凸台状,喉管5的上端密封套接中心管2的下端,喉管2的下端与桥式通道主体7密封套接;桥式通道主体7内设有动力液通道11和桥式通道12,在桥式通道主体7内密封套装有滑套8,所述滑套8能封住桥式通道主体7的动力液通道11的入口,滑套8通过销钉9固定在下接头10上,在滑套8上设有过流孔15,该过流孔15设置在桥式通道主体7的下端处,在下接头10的上端内壁与滑套8外壁间设置有下空腔16,该下空腔16与桥式通道1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动力液通道11周向间隔设置在桥式通道主体7上,喉管5设置在动力液通道11的出口处;所述桥式通道12贯穿桥式通道主体7的上下端,且周向间隔设置在桥式通道主体7上。 为了便于加工,动力液通道11为T型,桥式通道主体7的外壁上、下端分别与外套内壁通过密封圈密封。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本技术安装在在酸化管柱的最上一级即封隔器之上,管柱下入过程中:管柱油套连通,管柱可正常下入。措施过程:在管柱下放至指定位置之后,油管正替酸液至目的层段,投入与坐封球座相对应的钢球,油管正蹩压使坐封封隔器后打掉坐封球座芯子,此时可进行酸化措施;排液过程:当酸化后放喷完,油管投入与负压排酸器的滑套8相对应的钢球,油管蹩压打开桥式通道主体7的动力液通道11,动力液经喷嘴6喷出形成高速射流,高速射流进入喉管5时,在喉管5处形成负压,同时滑套8在下行的过程中,滑套8上的过流孔15与下空腔16相连通,通过桥式通道12的将封隔器下部井筒和地层中的残酸吸出,并使残酸与动力液在扩散管4内混合后快速从上接头1内的空腔及流通孔流入套管返出井筒,从而实现正循环式负压排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它包括上接头、中心管、外套、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滑套、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套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中心管的上端与上接头密封套接,在中心管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上空腔,在上接头上设有流通孔,该上空腔与流通孔相连通,在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之间依次设置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所述桥式通道主体内设有动力液通道和桥式通道,在桥式通道主体内密封套装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封住桥式通道主体的动力液通道的入口,滑套固定在下接头上,在滑套上设有过流孔,在下接头的上端内壁与滑套外壁间设置有下空腔,该下空腔与桥式通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正循环式负压排酸器,它包括上接头、中心管、外套、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滑套、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套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中心管的上端与上接头密封套接,在中心管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上空腔,在上接头上设有流通孔,该上空腔与流通孔相连通,在上接头的下端与下接头的上端之间依次设置扩散管,喉管、喷嘴、桥式通道主体,所述桥式通道主体内设有动力液通道和桥式通道,在桥式通道主体内密封套装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封住桥式通道主体的动力液通道的入口,滑套固定在下接头上,在滑套上设有过流孔,在下接头的上端内壁与滑套外壁间设置有下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晖管斌徐峰刘翔赵广海李之帆王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