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碳纤维的回收方法,尤其是指运用微波而从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碳纤维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按,今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olymer/Plastic,CFRP)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高尔夫球杆、网球拍、汽车、风力发电,以及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此乃因为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以及优异的耐热性与抗腐蚀性所致;在生产制造阶段所产生的边角料或是使用寿命结束时的报废产品的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废弃料都存在处理的问题,其中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使用燃烧的方式只能烧去树脂,碳纤维仍然作为残渣残留,故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废弃物通常做为不可燃固体废物并透过填埋方式处理,而填埋方式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亦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恶化,此外,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内部含有高价值的碳纤维,使用填埋方式无疑会碳纤维资源的巨大浪费。现行技术中已有许多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主要对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高分子进行分解,使其中的碳纤维被分离出来而达到碳纤维回收的目的,其中高分子分解的方法主要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从一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中回收一第一碳纤维(21),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包含一高分子基材(24)及该第一碳纤维(21),该高分子基材(24)与该第一碳纤维(21)结合,该第一碳纤维(21)包括有一第一碳纤维长轴方向(X),该碳纤维回收方法包括下列依序步骤:一提供复合材料步骤(P01):准备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一微波处理步骤(P03):使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暴露于一第一微波(M1)中;其中,该第一微波(M1)具有一第一微波方向(M11),该第一微波(M1)包括一第一电场(E1),该第一电场(E1)具有一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2 TW 1071013481.一种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从一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中回收一第一碳纤维(21),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包含一高分子基材(24)及该第一碳纤维(21),该高分子基材(24)与该第一碳纤维(21)结合,该第一碳纤维(21)包括有一第一碳纤维长轴方向(X),该碳纤维回收方法包括下列依序步骤:一提供复合材料步骤(P01):准备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一微波处理步骤(P03):使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暴露于一第一微波(M1)中;其中,该第一微波(M1)具有一第一微波方向(M11),该第一微波(M1)包括一第一电场(E1),该第一电场(E1)具有一第一电场方向(E11),该第一微波方向(M11)与该第一电场方向(E11)彼此互相垂直;且,该第一碳纤维长轴方向(X)与该第一微波方向(M11)呈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纤维长轴方向(X)与该第一电场方向(E11)呈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回收方法包含一低氧步骤(P02),该低氧步骤(P02)介于该提供复合材料步骤(P01)及该微波处理步骤(P03)之间,该低氧步骤(P02)使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处于一第一气体气氛中,该第一气体气氛具有一第一氧气浓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回收方法包含一置换气体步骤(P04),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于该第一微波(M1)持续照射下,于该微波处理步骤(P03)的后接续进行该置换气体步骤(P04);该置换气体步骤(P04)于该第一微波(M1)持续照射下,使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处于一第二气体气氛中,该第二气体气氛具有一第二氧气浓度,该第二氧气浓度高于该第一氧气浓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回收方法包含一回收碳纤维步骤(P05),该回收碳纤维步骤(P05)接续于该置换气体步骤(P04)之后;该回收碳纤维步骤(P05)为使该第一碳纤维(21)不暴露于该第一微波(M1)中,并取得该第一碳纤维(2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氧气浓度低于或等于1ppm,该第二氧气浓度高于1pp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微波(M1)的电功率密度介于200~2000kW/m3之间。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提供复合材料步骤(P01)中,包含将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裁切后,依该第一碳纤维长轴方向(X)顺向排列或堆叠集中,并使得该第一电场方向(E11)及该第一碳纤维长轴方向(X)呈平行。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微波(M1)传递至一腔体(12)的内部,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置放于该腔体(12)的内部,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与该腔体(12)的体积比介于0.3~0.8之间。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2)与该腔体(12)的体积比介于0.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永,
申请(专利权)人:永虹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