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473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喷淋吸收装置、倒液泵和氨水储存罐,一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与尾气排放总管连接,一级降膜吸收塔底部连接有一级接收罐,二级降膜接收塔底部连接有二级接收罐,一级接收罐和二级接收罐均连接有倒液管至氨水储存罐,倒液泵设置在倒液管上,喷淋接收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将合格的尾气排向大气中的尾气出气管,所述喷淋吸收装置连接有将喷淋吸收装置中的氨水抽送到一级接收罐、二级接收罐内供重新进行降膜吸收的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高效处理含氨尾气至合格排放量,同时可以实现尾气的回收,产生经济收益。

An Ammonia-Containing Tail Gas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属于氨尾气吸收

技术介绍
随着LED、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其核心辅助气体高纯氨气的发展。氨气的使用过程必然存在含氨尾气的排放。氨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是非常难彻底处理的一个污染源。传统的含氨尾气处理工艺为酸吸收、水喷淋吸收,处理效果不理想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吸收含氨尾气中的氨气,同时可以实现尾气的回收生成氨水,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喷淋吸收装置、倒液泵和氨水储存罐,一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与尾气排放总管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级降膜吸收塔的出气口与二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二级降膜吸收塔的出气口与喷淋吸收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一级降膜吸收塔底部连接有一级接收罐,二级降膜接收塔底部连接有二级接收罐,一级接收罐和二级接收罐均连接有倒液管至氨水储存罐,倒液泵设置在倒液管上,喷淋接收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将合格的尾气排向大气中的尾气出气管,所述喷淋吸收装置连接有将喷淋吸收装置中的氨水抽送到一级接收罐、二级接收罐内供重新进行降膜吸收的循环机构。进一步的,喷淋吸收装置包括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塔和风机,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塔与二级喷淋吸收塔通过第三输气管连接、二级喷淋吸收塔与三级喷淋吸收塔通过第四输气管连接,风机设置在第四输气管上。进一步的,循环机构包括三个喷淋循环泵和循环总管,三个喷淋循环泵的进液口分别与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塔的出液口连接,喷淋循环泵分别通过各自的循环出水管与循环总管连接,一级接收罐、二级接收罐分别通过各自的循环回水管与循环总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循环泵的出液口均连接有喷淋自循环管,喷淋自循环管的出水端与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塔的塔顶进液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接收罐、二级接收罐分别连接有降膜循环泵,降膜循环泵的出液口连接有降膜自循环管,降膜自循环管的出水端与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的塔顶进液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氨水储存罐具有两个且都连接在倒液管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四输气管上均设置有进气阀门,循环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循环回水管上设有回水阀,降膜自循环管和喷淋自循环管上均设有自循环阀,倒液管上设有倒液阀。进一步的,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塔的塔内底部均设置有冷却水盘管。冷却水盘管置于塔内底部,给吸收了氨的氨水降温。进一步的,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却水盘管。降膜吸收塔其吸收原理是利用在顶部下流的水在降膜吸收塔内形成一定的液膜以增大吸收面积,尾气由塔顶沿管中心下行,与液膜形成强烈的湍流,促进氨气的吸收,最终生成氨水。喷淋吸收塔为填料吸收塔,纯水由塔顶往下喷淋,氨气由下部往上行,形成逆流吸收,塔内为散堆填料。具体流程如下:S1:自来水自纯水装置净化后进入降膜吸收塔和喷淋吸收塔,塔内液位控制0~75%;S2:打开降膜吸收塔的降膜自循环泵,打开喷淋吸收塔的喷淋自循环泵,水在塔内自循环;S3:打开降膜吸收塔和喷淋吸收塔冷却水盘管的进出口阀门,打开冷却水装置阀门;S4:打开风机,根据处理能力,调节风机频率;S5:打开进气阀门,打开尾气总管阀门,尾气依次在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塔反应,运行过程关注塔内温度状况,降膜吸收塔塔温控制在0~20℃,喷淋吸收塔温度控制在0~20℃;S6:浓度检测仪对降膜吸收塔内氨水浓度进行时时检测,氨水浓度达到指定浓度,启动倒液泵,降膜吸收塔内氨水排放至氨水储存罐,倒液过程中,降膜吸收塔液位不得低于10%;S7:经喷淋自循环泵将喷淋吸收塔内低浓度氨水倒抽至降膜吸收塔,喷淋吸收塔内注入纯水;S8:三级喷淋吸收塔吸收完全后的尾气,排入大气。进一步,在上述步骤S7中,喷淋吸收塔倒液至降膜吸收塔的顺序依次为三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一级喷淋吸收塔,确保三级喷淋吸收塔内氨水浓度低于1%。进一步,上述操作步骤全部设置为气动阀操作,在中控设置有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补水、自动倒液、自动检测,且检测合格后自动排放至氨水储存罐。进一步,上述操作步骤中冷却水流量可在中控进行调节,自动控制冷量恒定,确保喷淋吸收塔、降膜吸收塔的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可以高效处理含氨尾气至合格排放量,同时可以实现尾气的回收,产生经济收益。本技术所有操作均采用中控控制,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的人力投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含氨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级降膜吸收塔;2、二级降膜吸收塔;3、倒液泵;4、氨水储存罐;5、尾气排放总管;6、第一输气管;7、第二输气管;8、一级接收罐;9、二级接收罐;10、倒液管;11、尾气出气管;12、一级喷淋吸收塔;13、二级喷淋吸收塔;14、三级喷淋吸收塔;15、风机;16、第三输气管;17、第四输气管;18、喷淋循环泵;19、循环总管;20、循环出水管;21、循环回水管;22、喷淋自循环管;23、降膜循环泵;24、降膜自循环管;25、进气阀门;26、出水阀;27、回水阀,28、自循环阀;29、倒液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一级降膜吸收塔1、二级降膜吸收塔2、喷淋吸收装置、倒液泵3和氨水储存罐4,一级降膜吸收塔1的进气口与尾气排放总管5连接,一级降膜吸收塔1的出气口与二级降膜吸收塔2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输气管6连通,二级降膜吸收塔2的出气口与喷淋吸收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7连通,一级降膜吸收塔1底部连接有一级接收罐8,二级降膜接收塔底部连接有二级接收罐9,一级接收罐8和二级接收罐9均连接有倒液管10至氨水储存罐4,倒液泵3设置在倒液管10上,喷淋接收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将合格的尾气排向大气中的尾气出气管11,所述喷淋吸收装置连接有将喷淋吸收装置中的氨水抽送到一级接收罐8、二级接收罐9内供重新进行降膜吸收的循环机构。喷淋吸收装置包括一级喷淋吸收塔12、二级喷淋吸收塔13、三级喷淋吸收塔14和风机15,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塔12与二级喷淋吸收塔13通过第三输气管16连接、二级喷淋吸收塔13与三级喷淋吸收塔14通过第四输气管17连接,风机15设置在第四输气管17上。循环机构包括三个喷淋循环泵18和循环总管19,三个喷淋循环泵18的进液口分别与一级喷淋吸收塔12、二级喷淋吸收塔13、三级喷淋吸收塔14的出液口连接,喷淋循环泵18分别通过各自的循环出水管20与循环总管19连接,一级接收罐8、二级接收罐9分别通过各自的循环回水管21与循环总管19连接。所述喷淋循环泵18的出液口均连接有喷淋自循环管22,喷淋自循环管22的出水端与一级喷淋吸收塔12、二级喷淋吸收塔13、三级喷淋吸收塔14的塔顶进液口连接。所述一级接收罐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喷淋吸收装置、倒液泵和氨水储存罐,一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与尾气排放总管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级降膜吸收塔的出气口与二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二级降膜吸收塔的出气口与喷淋吸收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一级降膜吸收塔底部连接有一级接收罐,二级降膜接收塔底部连接有二级接收罐,一级接收罐和二级接收罐均连接有倒液管至氨水储存罐,倒液泵设置在倒液管上,喷淋吸收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将合格的尾气排向大气中的尾气出气管,所述喷淋吸收装置连接有将喷淋吸收装置中的氨水抽送到一级接收罐、二级接收罐内供重新进行降膜吸收的循环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一级降膜吸收塔、二级降膜吸收塔、喷淋吸收装置、倒液泵和氨水储存罐,一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与尾气排放总管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级降膜吸收塔的出气口与二级降膜吸收塔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二级降膜吸收塔的出气口与喷淋吸收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一级降膜吸收塔底部连接有一级接收罐,二级降膜接收塔底部连接有二级接收罐,一级接收罐和二级接收罐均连接有倒液管至氨水储存罐,倒液泵设置在倒液管上,喷淋吸收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有用于将合格的尾气排向大气中的尾气出气管,所述喷淋吸收装置连接有将喷淋吸收装置中的氨水抽送到一级接收罐、二级接收罐内供重新进行降膜吸收的循环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淋吸收装置包括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塔和风机,所述一级喷淋吸收塔与二级喷淋吸收塔通过第三输气管连接、二级喷淋吸收塔与三级喷淋吸收塔通过第四输气管连接,风机设置在第四输气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氨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机构包括三个喷淋循环泵和循环总管,三个喷淋循环泵的进液口分别与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三级喷淋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兰潘佳伟李杰丁高松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英德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