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456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入流体主管道(2)和多根环形管(22),多根环形管(22)沿混入流体主管道(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混入流体主管道(2)通过多根连接管(21)与多根环形管(22)一一对应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环形管(22)中,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大于另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该流体均匀混合装置能够实现较小直径管道内的混入流体与超大直径管道内的待混流体均匀混合。

A Fluid Uniform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把少量的一种或多种流体通过较小直径管道引入另外一个输送流体的超大直径管道,使较小直径管道内的混入流体与超大直径管道内的待混流体均匀混合。例如,超大直径管道内输送大量需要化学处理的流体,为了减少其中的有害成分或实现特定的化学反应,需要向其中持续加入少量的处理材料,该处理材料也是流体状态。由于输送待处理流体管道的超大直径是混入流体管道较小直径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就导致混入流体进入待混流体后不能实现均匀混合,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例如,臭氧作为强氧化剂,近年来被用在烧结脱硫脱硝过程中,利用臭氧将烧结烟气中的NO氧化为NO2,然后NO2在脱硫脱硝塔中被吸收,进而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NOx。由于烧结过程的烟气量较大,而对臭氧的需求量较少,如何实现烧结烟气和臭氧的高效混合,成为一大难题。中国专利CN205586850U,公开日期2016年9月21日,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臭氧空气混合器》,该专利在管道中增加叶轮,靠叶轮的旋转实现空气和臭氧的混合,虽然混合效果比较好,但这种方案不仅增加了风阻,叶轮的频繁更换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运行、增加了生产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小流量流体与大流量(或超大流量)流体在混合时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该流体均匀混合装置能够实现较小直径管道内的混入流体与超大直径管道内的待混流体均匀混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所述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入流体主管道和多根环形管,多根环形管沿混入流体主管道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混入流体主管道通过多根连接管与多根环形管一一对应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环形管中,一根环形管围成的面积大于另一根环形管围成的面积。进一步地,多根环形管的轴向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环形管的轴向中心线与混入流体主管道的轴线平行,混入流体主管道位于每一根环形管围成的区域外。进一步地,沿环形管的轴向中心线方向,多根环形管围成的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沿环形管的轴向中心线方向,多根环形管的管道直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沿环形管的周向,环形管的内侧设有多个内通孔,环形管的外侧设有多个外通孔,内通孔与外通孔均匀交错分布。进一步地,环形管呈圆形。进一步地,环形管呈正多边形。进一步地,环形管呈星形。进一步地,沿环形管的轴向中心线方向,相邻的两根环形管之间距离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流体均匀混合装置能够实现较小直径管道内的混入流体与超大直径管道内的待混流体均匀混合。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流体均匀混合装置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对应的左视图。图3是一根环形管的示意图。图4是环形管开外通孔情况的示意图。图5是环形管开内通孔情况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流体均匀混合装置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环形管为正方形时的第一种示意图。图8是环形管为正方形时的第二种示意图。图9是环形管为五角星时的第一种示意图。图10是环形管为五角星时的第二种示意图。图中,1、超大直径管道;2、混入流体主管道;21、连接管;22、环形管;23、内通孔;24、外通孔;25、轴向中心线;221、第一根环形管;222、第二根环形管;223、第三根环形管;224、第四根环形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入流体主管道2和多根环形管22,多根环形管22沿混入流体主管道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混入流体主管道2通过多根连接管21与多根环形管22一一对应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环形管22中,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大于另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可以含有四根环形管22,四根环形管22分别为第一根环形管221、第二根环形管222、第三根环形管223和第四根环形管224,第一根环形管221围成的圆形面积大于第二根环形管222围成的圆形面积,第二根环形管222围成的圆形面积大于第三根环形管223围成的圆形面积,第三根环形管223围成的圆形面积大于第四根环形管224围成的圆形面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根环形管22均为圆形,多根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25重合,即多根环形管22呈同心圆结构。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25与混入流体主管道2的轴线平行,混入流体主管道2位于每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区域外。在本实施例中,沿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方向,多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逐渐减小,即第一根环形管221围成的圆形的直径D1、第二根环形管222围成的圆形的直径D2、第三根环形管223围成的圆形的直径D3和第四根环形管224围成的圆形的直径D4之间的关系为D1>D2>D3>D4。在本实施例中,沿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方向,多根环形管22的管道直径逐渐减小。即第一根环形管221的管内流道直径d1、第二根环形管222的管内流道直径d2、第三根环形管223的管内流道直径d3和第四根环形管224的管内流道直径d4之间的关系为d1>d2>d3>d4。在本实施例中,沿环形管22的周向,环形管22的内侧设有多个内通孔23,环形管22的外侧设有多个外通孔24,内通孔23与外通孔24均匀交错分布。内通孔23的喷射方向可以指向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25,外通孔24的喷射方向可以径向远离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25,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管22可以呈圆形。环形管22可以呈正多边形,例如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等,相邻的两个环形管22形成的正多边形的角可以沿周向一一对应,如图7所示。相邻的两个环形管22形成的正多边形的角也可以沿周向均匀交错排列,如图8所示。另外,环形管22还可以呈星形,例如四角星形、五角星形、六角星形、七角星形等,相邻的两个环形管22形成的星形的角可以沿周向一一对应,如图9所示。相邻的两个环形管22形成的星形的角也可以沿周向均匀交错排列,如图10所示。沿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方向,相邻的两根环形管22之间距离可以逐渐减小或增大。在使用时,混入流体主管道2位于超大直径管道1的外侧,多根环形管22位于超大直径管道1的内侧,每根环形管22的轴线中心线均与超大直径管道1的轴线重合,超大直径管道1的内径d大于最大的环形管22围成的圆形的直径,例如,超大直径管道1的内径d大于第一根环形管221围成的圆形的直径D1。混入流体主管道2中的流体流道方向A与超大直径管道1中的流体流道方向B可以相同,如图1所示。混入流体主管道2中的流体流道方向A与超大直径管道1中的流体流道方向B也可以相反,如图6所示。混入流体依次经过混入流体主管道2和连接管21进入每一根环形管22(例如第一根环形管221、第二根环形管222、第三根环形管223和第四根环形管224)内,然后从内通孔23和外通孔24喷出并进入输送待混流体的超大直径管道1内,最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入流体主管道(2)和多根环形管(22),多根环形管(22)沿混入流体主管道(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混入流体主管道(2)通过多根连接管(21)与多根环形管(22)一一对应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环形管(22)中,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大于另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入流体主管道(2)和多根环形管(22),多根环形管(22)沿混入流体主管道(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混入流体主管道(2)通过多根连接管(21)与多根环形管(22)一一对应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环形管(22)中,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大于另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与混入流体主管道(2)的轴线平行,混入流体主管道(2)位于每一根环形管(22)围成的区域外。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环形管(22)的轴向中心线方向,多根环形管(22)围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宇沈文婷单大铭宋电话顾晓岑周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钢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