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5045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喷氨装置和储液罐,烟道与省煤器连接,烟道包括上升烟道和水平烟道,上升烟道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和右侧弧形面壁,喷氨装置设置在上升烟道中间段位处,喷氨装置经管道与所述储液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烟道的上升烟道中设置喷氨装置,利用烟气通过喷氨装置后产生的回流区,使氨气与烟气充分均匀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属于烟气脱硝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型电厂中使用的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简称SCR)技术,SCR技术通常是把尿素等含氨基的还原剂喷入到锅炉炉膛内,让其在高温环境下快速热解成NH3(氨气),并与烟气中的NOx(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N2和H2O,达到脱除毒性NOx的目的。在SCR技术中,影响系统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氨气烟气混合情况、烟气流场均匀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能够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优化烟气整体流场的均匀性,提高系统脱硝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喷氨装置和储液罐,烟道与省煤器连接,烟道包括上升烟道和水平烟道,上升烟道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和右侧弧形面壁,喷氨装置设置在上升烟道中间段位处,喷氨装置经管道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烟道用于从省煤器中引入烟气。氨气从喷氨装置中进入烟道与烟气混合。烟气在上升烟道段与氨气混合。在水平烟道段烟气与氨气的混合物达到自然平稳的流态。设置左侧弧形面壁和右侧弧形面壁,以便于在上升烟道段安装喷氨装置。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喷氨装置包括筒状壳体、柱体和多个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筒状壳体内,所述柱体设置在筒状壳体内。柱体用于减少壳体中尿素溶液的存储量,喷嘴用于向回流区内喷射氨气,使氨气与烟气混合。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筒状壳体的中心轴垂直于上升烟道的中心轴。时筒状壳体与上升烟道垂直设置,以便于将氨气通过设置在筒状壳体内的喷嘴中喷射到上升烟道中。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喷嘴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的喷嘴能够提高所喷氨气的穿透性,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柱体的截面为圆形状、正方形状或菱形状。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筒状壳体的截面为圆形状,筒状壳体与左侧弧形面壁之间距离a等于与右侧弧形面壁之间的距离b。当在上升烟道中横向的烟气速度不均匀时,通过调节两侧的距离,保证横向烟气速度的均匀性。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筒状壳体的截面为圆形状,筒状壳体与左侧弧形面壁之间距离a大于与右侧弧形面壁之间的距离b。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筒状壳体的截面为圆形状,筒状壳体与左侧弧形面壁之间距离a小于与右侧弧形面壁之间的距离b。前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所述烟道内的至少1个弯道段处设置有导流板,管道上设置有计量泵。通过计量泵调节还原剂流量,以控制烟气与氨气比例。通过导流板对流经弯道段的烟气进行分割,改变烟气的运动方向,避免烟气发生局部富集,保证烟气速度的分布均匀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氨气与烟气的混合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烟道的上升烟道中设置喷氨装置,利用烟气通过喷氨装置后产生的回流区,使氨气与烟气充分均匀的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喷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烟道,2-喷氨装置,3-储液罐,4-省煤器,5-上升烟道,6-水平烟道,7-筒状壳体,8-柱体,9-喷嘴,10-管道,11-左侧弧形面壁,12-右侧弧形面壁,13-导流板。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实施例2: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喷氨装置2包括筒状壳体7、柱体8和多个喷嘴9,所述喷嘴9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所述柱体8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实施例3: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喷氨装置2包括筒状壳体7、柱体8和多个喷嘴9,所述喷嘴9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所述柱体8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筒状壳体7的中心轴垂直于上升烟道5的中心轴。喷嘴9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的喷嘴能够提高所喷氨气的穿透性,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柱体8的截面为圆形状、正方形状或菱形状。筒状壳体7的截面为圆形状,所述筒状壳体7与左侧弧形面壁11之间距离a等于与右侧弧形面壁12之间的距离b。烟道1内的至少1个弯道段处设置有导流板13,所述管道14上设置有计量泵10。实施例4: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喷氨装置2包括筒状壳体7、柱体8和多个喷嘴9,所述喷嘴9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所述柱体8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筒状壳体7的中心轴垂直于上升烟道5的中心轴。喷嘴9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的喷嘴能够提高所喷氨气的穿透性,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柱体8的截面为圆形状、正方形状或菱形状。筒状壳体7的截面为圆形状,所述筒状壳体7与左侧弧形面壁11之间距离a等于与右侧弧形面壁12之间的距离b。烟道1内的至少1个弯道段处设置有导流板13,所述管道14上设置有计量泵10。实施例5: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喷氨装置2包括筒状壳体7、柱体8和多个喷嘴9,所述喷嘴9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所述柱体8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筒状壳体7的中心轴垂直于上升烟道5的中心轴。喷嘴9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的喷嘴能够提高所喷氨气的穿透性,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柱体8的截面为圆形状、正方形状或菱形状。筒状壳体7的截面为圆形状,所述筒状壳体7与左侧弧形面壁11之间距离a大于与右侧弧形面壁12之间的距离b。进一步的,筒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1)、喷氨装置(2)和储液罐(3),所述烟道(1)与省煤器(4)连接,所述烟道(1)包括上升烟道(5)和水平烟道(6),所述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的管壁上设有左侧弧形面壁(11)和右侧弧形面壁(12),所述喷氨装置(2)设置在上升烟道(5)中间段位处,所述喷氨装置(2)经管道(14)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氨装置(2)包括筒状壳体(7)、柱体(8)和多个喷嘴(9),所述喷嘴(9)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所述柱体(8)设置在筒状壳体(7)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壳体(7)的中心轴垂直于上升烟道(5)的中心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硝系统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9)沿z轴正方向均匀排列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锋李建标张瑞寒宋洪涛徐静静邓亚男江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