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4287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包括机壳体、进料斗、移动轮,所述机壳体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移动轮,所述机壳体上方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与机壳体腔内贯通,所述机壳体腔内顶部设置有副切齿,副切齿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上,所述机壳体内腔侧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表面上均间隔排列有主切齿,所述机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气缸和集肉盆,气缸上的推出端与集肉盆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且能有效减少牛肉粘在装置内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屠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牛在进行屠宰后,都要对其进行骨肉分离,传统的骨肉分离多为人工操作,其效果差,效率低,耗时耗力,因此,为了提高其速率降低劳动成本,人们往往使用骨肉分离装置进行分离操作,而现有的分离装置分离效果不理想、装置价格过于昂贵,部分分离后的牛肉会粘在导出机构或分离机构上不易取出,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该装置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且能有效减少牛肉粘在装置内壁。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包括机壳体、进料斗、移动轮,所述机壳体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移动轮,所述机壳体上方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与机壳体腔内贯通,所述机壳体腔内顶部设置有副切齿,副切齿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上,所述机壳体内腔侧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表面上均间隔排列有主切齿,所述机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气缸和集肉盆,气缸上的推出端与集肉盆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2个并设置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后方。进一步的,所述副切齿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上,且所述副切齿的位置与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副切齿座通过弹簧与机壳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体上方还设置有机盖,所述机盖与机壳体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体两侧壁上设置有卸料齿,所述卸料齿为间隔排列,且卸料齿对空插入主切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电机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装置内设置带有主切齿的两个转动辊和副切齿,在副切齿和主切齿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骨肉的高效分离,机壳体内的卸料齿会卸除夹在主切齿之间的牛肉,且牛肉直接落在集肉盆内,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牛肉粘附在装置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机构与转动辊连接示意图。图3为副切齿座仰视图。图中,1-机壳体、2-进料斗、3-移动轮、4-机盖、5-副切齿座、6-弹簧、7-副切齿、8-第一转动辊、9-第二转动辊、10-卸料齿、11-集肉盆、12-底座、13-气缸、14-驱动机构、141-第一电机、142-第二电机、143-散热风扇、15-主切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包括机壳体1、进料斗2、移动轮3,所述机壳体1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移动轮3,便于对装置进行搬运,所述机壳体1上方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斗2与机壳体1腔内贯通,所述机壳体1腔内顶部设置有副切齿7,副切齿7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5上,所述机壳体1内腔侧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14与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动力连接,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之间的间隙与进料斗2相对应,待处理的牛肉从倒入进料斗2中,牛肉会落在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之间的间隙上,所述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表面上均间隔排列有主切齿15,随着两转动辊的旋转,主切齿15不断往下拉扯牛肉,同时副切齿7也会不断的在牛肉表面切缝以利于主切齿15勾入牛肉内部,在主切齿15和副切齿7的共同作用使得骨肉进行分离,所述机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12,底座12上设置有气缸13和集肉盆11,气缸13上的推出端与集肉盆11相接触,分离后的牛肉会直接落在集肉盆11上并由气缸13进行推出,避免了牛肉粘附在其他机构上而造成浪费。实施例2:参考图2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为了使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旋转,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和散热风扇143,所述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分别与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连接,所述散热风扇143的数量为2个并设置在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后方,以利于对电机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141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电机142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两转动辊进行反向旋转,以便于主切齿15能向下拉扯分离牛肉。实施例3:参考图3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副切齿7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5上,副切齿7能在牛肉表面上切出一道缝,以便于主切齿15能更好的勾住牛肉向下分离,且所述副切齿7的位置与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副切齿座5通过弹簧6与机壳体1连接,以防止骨头损坏副切齿7,同时由于弹簧6的弹性使得切割效果更理想。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机壳体1上方还设置有机盖4,所述机盖4与机壳体1滑动连接,滑动机盖4以便于取出分离后的骨头。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在主切齿15的分离过程中,部分牛肉会附在主切齿15之间,为了卸除主切齿15之间的牛肉,所述机壳体1两侧壁上设置有卸料齿10,所述卸料齿10为间隔排列,且卸料齿10对空插入主切齿15之间。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包括机壳体(1)、进料斗(2)、移动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体(1)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移动轮(3),所述机壳体(1)上方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斗(2)与机壳体(1)腔内贯通,所述机壳体(1)腔内顶部设置有副切齿(7),副切齿(7)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5)上,所述机壳体(1)内腔侧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14)与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表面上均间隔排列有主切齿(15),所述机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12),底座(12)上设置有气缸(13)和集肉盆(11),气缸(13)上的推出端与集肉盆(11)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包括机壳体(1)、进料斗(2)、移动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体(1)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移动轮(3),所述机壳体(1)上方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斗(2)与机壳体(1)腔内贯通,所述机壳体(1)腔内顶部设置有副切齿(7),副切齿(7)间隔排列在副切齿座(5)上,所述机壳体(1)内腔侧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14)与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辊(9)表面上均间隔排列有主切齿(15),所述机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12),底座(12)上设置有气缸(13)和集肉盆(11),气缸(13)上的推出端与集肉盆(11)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屠宰用骨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和散热风扇(143),所述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分别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帅马跃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五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