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76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和支座,所述壳体的一端连通有一号进水口,所述一号进水口的一端连通有内管,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内管的外部套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外部套接有外管,所述外管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外管、油管和内管靠近一号进水口的一端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外管和油管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且油管与内管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油管的一端靠近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过油管且位于油管和外管之间,所述内管的端口为开口,所述油管与内管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油管安装在外管和内管之间,使油管的内外两面同时降温,提高了冷却速度,效果更好。

A New Cooling Device for Energy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装置。
技术介绍
优质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有间壁式冷却器、喷淋式冷却器、夹套式冷却器和蛇管式冷却器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冷却器,都是将油管或油管束放置在冷却管内部,通过冷却液在油管外部流通接触利用油管内外部内外部温差进行降温,以此来达到冷却的目的。但是,仅仅利用冷却液从油管外部进行降温冷却,冷却的速度并不是特别理想,冷却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装置,包括壳体和支座,所述壳体的一端连通有一号进水口,所述一号进水口的一端连通有内管,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内管的外部套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外部套接有外管,所述外管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外管、油管和内管靠近一号进水口的一端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外管和油管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且油管与内管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油管的一端靠近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一端贯穿油管且位于油管和外管之间,所述油管与内管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内管的端口为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外管靠近一号进水口的一端侧面连通有二号进水口,且二号进水口延伸到壳体外。进一步地,所述油管的两端侧面分别连通有一号接管和二号接管,且一号接管和二号接管延伸到壳体外,所述油管的周圈衔接有传热板片,且一号接管内固定有过滤网,所述油管的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支脚卡扣在外管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一端连通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一端延伸到壳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松紧连接紧固件,且可通过紧固件绕壳体旋转,所述支座上开设有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内管和外管,并将油管设置在内外管之间,当内管和外管内注入冷却液时,能够从油管的内外两面同时进行冷却,加快冷却速度,内管的一端开口与外管的内部连通,外管内的冷却液通过内管的端口与内管内的冷却液保持温度流通,从而使内管和外管内的冷却液保持相同温度,对油管内的稳定进行稳定的冷却,防止了内部冷却液因油管的温度过高而快速达到与油管内温度相对恒温,降低冷却速度的问题。2.本技术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通过在油管周圈设置传热板片,能够使油管内的高温通过传热板片快速传到冷却液,起到加速散热冷却的作用。3.本技术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两端套接松紧连接支座的紧固件,可以根据需求对支座和紧固件的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固定冷却装置的效果,适应不同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固定,操作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的油管与外管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的过滤网与一号接管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外管;3、一号进水口;4、内管;5、油管;6、一号接管;7、支座;8、螺孔;9、二号接管;10、出水口;11、紧固件;12、传热板片;13、二号进水口;14、固定架;15、支脚;16、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和支座7,所述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一号进水口3,所述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连通有内管4,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内管4的外部套接有油管5,所述油管5的外部套接有外管2,所述外管2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所述外管2、油管5和内管4靠近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外管2和油管5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且油管5与内管4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油管5的一端靠近外管2的端部,所述内管4的一端贯穿油管5且位于油管5和外管2之间,所述油管5与内管4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内管4的端口为开口。其中,所述外管2靠近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侧面连通有二号进水口13,且二号进水口13延伸到壳体1外,二号进水口13直接通到外管2,通过内管4的一号进水口3的配合可以快速注入冷却液。其中,所述油管5的两端侧面分别连通有一号接管6和二号接管9,且一号接管6和二号接管9延伸到壳体1外,所述油管5的周圈衔接有传热板片12,且一号接管6内固定有过滤网16,所述油管5的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的支脚15卡扣在外管2的内壁,传热板片12能够加速热量传送,加快散热速度,固定架14和支脚15使油管5固定在外管2内,增强了稳定性。其中,所述外管2的一端连通有出水口10,且出水口10的一端延伸到壳体1的外部,能够快速排出外管2和内管4内的高温冷却液。其中,所述支座7松紧连接紧固件11,且可通过紧固件11绕壳体1旋转,所述支座7上开设有螺孔8,固定的角度更灵活,安装方便快捷。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工作时,将冷却装置通过壳体1两端的紧固件11和支座7固定在设备上,通过一号进水口3和二号进水口13分别向内管4和外管2内注入冷却液,随着冷却液的不断注入,内管4和外管2内的冷却液相融合,通过一号接管6和二号接管9连接设备,设备内的热流体通过一号接管6流入油管5内,固定架14和支脚15固定油管5的同时也起到了承重的作用,当热流体流过一号接管6时,一号接管6内的过滤网16将热流体内的杂质过滤掉,热流体流入油管5后,热流体的热量迅速传导到油管5,内管4内的冷却液和外管2内的冷却液同时与油管5形成温差,从而起到降温冷却的作用,同时,传热板片12将油管5的热量不断的传送到外管2内的冷却液中,加快了冷却速度,热流体在油管5中被冷却后,通过二号接管9流回到设备内,从而达到为设备降温的效果,当冷却液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需要更换时,可通过出水口10将高温的冷却液排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和支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一号进水口(3),所述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连通有内管(4),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内管(4)的外部套接有油管(5),所述油管(5)的外部套接有外管(2),所述外管(2)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所述外管(2)、油管(5)和内管(4)靠近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外管(2)和油管(5)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且油管(5)与内管(4)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油管(5)的一端靠近外管(2)的端部,所述内管(4)的一端贯穿油管(5)且位于油管(5)和外管(2)之间,所述油管(5)与内管(4)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内管(4)的端口为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和支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一号进水口(3),所述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连通有内管(4),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内管(4)的外部套接有油管(5),所述油管(5)的外部套接有外管(2),所述外管(2)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所述外管(2)、油管(5)和内管(4)靠近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外管(2)和油管(5)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且油管(5)与内管(4)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油管(5)的一端靠近外管(2)的端部,所述内管(4)的一端贯穿油管(5)且位于油管(5)和外管(2)之间,所述油管(5)与内管(4)之间的垂直面密封闭合,所述内管(4)的端口为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靠近一号进水口(3)的一端侧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漳浦新时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