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水军专利>正文

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503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08
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包括油盘外挡圈、固定圈、连接圈、曲轴安装孔、避让区、出油孔、油盘内挡圈和密封端;在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上设有避让区,曲轴甩油圈安装在曲轴后,曲轴的平衡块处于避让区内,所述出油孔与曲轴连杆颈侧面的进油孔相对应,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在避让区的二端为密封端。这种结构即使曲轴平衡块在轴向产生错位,都不可能导致甩油圈与机体内侧面之间产生碰撞,能彻底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同时,由于在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的两端都设计成密封端,当甩油圈随曲轴旋转时,机体内飞溅的机油落入甩油圈内后两端被密封端挡住,不会被甩离,确保曲轴连杆颈的润滑。

A Crankshaft Oil Throwing Ring for Anti-Stuffing Single Cylinder Diesel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
本技术涉及一种甩油圈,具体为一种新型防闷车甩油圈,属于单缸柴油机

技术介绍
在柴油机中曲轴多数是通过双支撑结构安装在机体上,单缸水冷柴油机的曲轴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曲轴21的飞轮安装端通过轴承座22安装在机体23的左侧壁上,曲轴21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24直接安装在机体23的右侧壁上,为了解决曲轴连杆颈25的润滑问题,在曲轴连杆颈25内设有润滑油道26,在曲轴21右侧面端面设有甩油圈27,柴油机工作时,甩油圈27随曲轴21同轴转动,在甩油圈27随曲轴21同轴运动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的甩油圈27结构对柴油机的正常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具体为:甩油圈27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而曲轴21的平衡块28是通过定位销和螺栓固定在曲轴21上,由于曲轴21、平衡块28和甩油圈27三个零件都有加工误差,曲轴21和平衡块28之间还存在装配误差,尤其是曲轴21与平衡块28之间的装配后产生的轴向误差会直接导致甩油圈27与机体23右侧壁的内侧面之间间隙的变化,若平衡块28向右侧偏移就会迫使甩油圈27外侧端面和机体23的右侧面相碰,严重时会造成“闷车”,使得柴油机无法正常工作。这是柴油机工作过程难以控制严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盘外挡圈、固定圈、连接圈、曲轴安装孔、避让区、出油孔、油盘内挡圈和密封端;所述油盘外挡圈设置在固定圈的外侧,所述油盘内挡圈通过连接圈和固定圈连接在一起,出油孔开设在油盘内挡圈上,油盘内挡圈与油盘外挡圈在外侧的过渡圆弧边形成容油腔,所述曲轴安装孔开设在固定圈的中心位置处,在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上设有避让区,避让区设置在出油孔的对称一侧,曲轴甩油圈安装在曲轴后,曲轴的平衡块处于避让区内,所述出油孔与曲轴连杆颈侧面的进油孔相对应,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在避让区的二端为密封端。进一步,所述避让区的下限位边与曲轴安装孔和出油孔中心连线垂直,且与连接圈相切。进一步,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在避让区的二端为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密封端。进一步,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的两密封端与曲轴安装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扇形夹角为120°~215°。进一步,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的两密封端与曲轴安装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扇形夹角为180~20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甩油圈对应于曲轴平衡块处开设了避让区,当甩油圈安装在曲轴上后,曲轴平衡块位于避让区内,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在避让区都被切除,因此,即使曲轴平衡块在轴向产生错位,都不可能导致甩油圈与机体内侧面之间产生碰撞,能彻底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同时,由于在油盘外挡圈和油盘内挡圈的两端都设计成密封端,当甩油圈随曲轴旋转时,机体内飞溅的机油落入甩油圈内后两端被密封端挡住,不会被甩离,通过设置在存油腔内的挡油板使润滑油从出油孔流入曲轴连接颈的润滑油道内,确保曲轴连杆颈的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柴油机中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拆除挡油板;图4为图3中A-A剖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A剖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盘外挡圈;2-固定圈;3-连接圈;4-曲轴安装孔;5-避让区;6-出油孔;7-油盘内挡圈;8-密封端;9-过渡圆弧边;10-挡油板;21-曲轴;22-轴承座;23-机体;24-轴承;25-曲轴连杆颈;26-润滑油道;27-甩油圈;28-曲轴平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如图1-图4所示,包括油盘外挡圈1、固定圈2、连接圈3、曲轴安装孔4、避让区5、出油孔6、油盘内挡圈7和密封端8;所述油盘外挡圈1设置在固定圈2的外侧,所述油盘内挡圈7通过连接圈3和固定圈2连接在一起,出油孔6开设在油盘内挡圈7上,油盘内挡圈7与油盘外挡圈1在外侧的过渡圆弧边9形成容油腔,所述曲轴安装孔4开设在固定圈2的中心位置处,在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上设有避让区5,避让区5设置在出油孔6的对称一侧,曲轴甩油圈安装在曲轴后,曲轴的平衡块处于避让区5内,所述出油孔6与曲轴连杆颈侧面的进油孔相对应,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在避让区5的二端为密封端8,所述避让区5的下限位边与曲轴安装孔4和出油孔6中心连线垂直,且与连接圈3相切,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的两密封端8与曲轴安装孔4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扇形夹角为120°~215°,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在避让区5的二端为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密封端8。进一步,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的两密封端8与曲轴安装孔4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扇形夹角为180~200°。由于在甩油圈27对应于曲轴平衡块28处开设了避让区5,当甩油圈27安装在曲轴21上后,曲轴平衡块28位于避让区5内,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在避让区5的部分都被切除,因此,即使曲轴平衡块28在轴向产生错位,都不可能导致甩油圈27与机体23内侧面之间产生碰撞,能彻底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同时,由于在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的两端都设计成密封端8,当甩油圈27随曲轴21旋转时,机体23内飞溅的机油落入甩油圈27内后两端被密封端8挡住,不会被甩离,通过设置在存油腔内的挡油板10使润滑油从出油孔6流入曲轴连接颈的润滑油道内,确保曲轴连杆颈的润滑。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盘外挡圈(1)、固定圈(2)、连接圈(3)、曲轴安装孔(4)、避让区(5)、出油孔(6)、油盘内挡圈(7)和密封端(8);所述油盘外挡圈(1)设置在固定圈(2)的外侧,所述油盘内挡圈(7)通过连接圈(3)和固定圈(2)连接在一起,出油孔(6)开设在油盘内挡圈(7)上,油盘内挡圈(7)与油盘外挡圈(1)在外侧过过渡圆弧边(9)形成容油腔,所述曲轴安装孔(4)开设在固定圈(2)的中心位置处,在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上设有避让区(5),避让区(5)设置在出油孔(6)的对称一侧,曲轴甩油圈安装在曲轴后,曲轴的平衡块处于避让区(5)内,所述出油孔(6)与曲轴连杆颈侧面的进油孔相对应,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在避让区(5)的二端为密封端(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闷车单缸柴油机曲轴甩油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盘外挡圈(1)、固定圈(2)、连接圈(3)、曲轴安装孔(4)、避让区(5)、出油孔(6)、油盘内挡圈(7)和密封端(8);所述油盘外挡圈(1)设置在固定圈(2)的外侧,所述油盘内挡圈(7)通过连接圈(3)和固定圈(2)连接在一起,出油孔(6)开设在油盘内挡圈(7)上,油盘内挡圈(7)与油盘外挡圈(1)在外侧过过渡圆弧边(9)形成容油腔,所述曲轴安装孔(4)开设在固定圈(2)的中心位置处,在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上设有避让区(5),避让区(5)设置在出油孔(6)的对称一侧,曲轴甩油圈安装在曲轴后,曲轴的平衡块处于避让区(5)内,所述出油孔(6)与曲轴连杆颈侧面的进油孔相对应,油盘外挡圈(1)和油盘内挡圈(7)在避让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水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水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