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47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下盖板之间的若干个弧形的叶片,每个叶片的内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每个叶片内端的叶片切向方向与该叶片内端处下盖板周向切线的夹角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本实施例通过斜切叶片的内端,相对于未斜切前的叶片,叶片的内端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增大,叶片进口面积随之增大,从而增大电风机风量;同时上述夹角θ有由上而下减小的趋势,气流速度大小变化的趋势与夹角θ变化的趋势一致,从而减小气流在叶片进口的冲击损失,提高电机效率。

A High Efficiency Moving Impeller for Vacuum Cleane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
技术介绍
现有吸尘器对于能效要求逐年提高,而吸尘器电机作为动力的提供者,对其效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最高转速超过100000rpm时,电机发热带来的损失明显增加。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叶轮,动叶轮的结构对于提升电机效率尤为重要。现有的动叶轮结构气流损失较大,导致电机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机效率的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下盖板之间的若干个弧形的叶片,若干个叶片绕下盖板中心轴线沿下盖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每个叶片的内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每个叶片内端的叶片切向方向与该叶片内端处下盖板周向切线的夹角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本实施例通过斜切叶片的内端,相对于未斜切前的叶片,叶片的内端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增大,叶片进口面积随之增大,从而增大电风机风量;同时上述夹角θ有由上而下减小的趋势,气流速度大小变化的趋势与夹角θ变化的趋势一致,从而减小气流在叶片进口的冲击损失,提高电机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上端与所述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1,第一斜面下端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2,其中R1比R2大0.5至1.5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倒有一圆角。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的半径为0.8至2mm。进一步的,每个叶片的外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面上端与所述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3,第二斜面下端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4,其中R3比R4大0.5至2.5mm。进一步的,所述R3小于所述上盖板的半径,所述R4小于所述下盖板的半径。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直径大于所述下盖板直径,上盖板直径与下盖板直径的差值为1至5mm。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的中心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边沿向上凸出延伸形成一环形凸缘。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缘内壁的顶部沿环形凸缘的周向切有一环形槽。附图说明图1为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的结构图;图2是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的气流示意图;图5为图1的另一剖视图。其中:11:上盖板,12:下盖板,13:叶片,14:圆角,15:第一斜面,16:第二斜面,17:进气孔,18:环形凸缘,19: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盖板11、下盖板12以及位于上盖板11、下盖板12之间的若干个弧形的叶片13,若干个叶片13绕下盖板12中心轴线沿下盖板12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叶片1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气流通道的内端形成叶片进口,气流通道的外端形成叶片出口,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内”是指靠近下盖板中心轴线的方向,“外”是指远离下盖板中心轴线的方向,每个叶片13的内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一斜面15,第一斜面15与下盖板12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每个叶片13内端的叶片13切向方向与该叶片13内端处下盖板12周向切线的夹角θ由上而下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K线表示叶片内端的叶片切向方向,L线表示叶片内端处下盖板周向切线,夹角θ为K线和L线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通过斜切叶片的内端,相对于未斜切前的叶片,叶片的内端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增大,叶片进口面积随之增大,从而增大电风机风量;同时上述夹角θ有由上而下减小的趋势,气流速度大小变化的趋势与夹角θ变化的趋势一致,从而减小气流在叶片进口的冲击损失,提高电机效率。本实施例的动叶轮直径较小,功率380W时,动叶轮最高转速大于100000rpm,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轻便高速运转的电机。本实施例动叶轮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气动仿真设计,具有高真空度和高静压效率的气动性能(单叶轮效率基于CFD仿真结果达到90%,电机效率实测平均在57.8%以上,超出同行类产品很多)。采用该技术的动叶轮应用在一款直流无刷电机上,基于IEC60312测试方法,当电机最大输入功率为375.2W时,测得其最高效率约57.95%。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斜面15上端与所述下盖板12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1,第一斜面15下端与下盖板12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2,其中R1比R2大0.5至1.5mm。本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R1、R2的大小,进一步提升电机效率,减少气流损失。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斜面15的上端倒有一圆角14。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斜面的上端倒圆角,当气流穿过上盖板进入叶轮中,靠近上盖板侧气流通过该圆角过渡至叶片进口,减少气流在叶片进口处冲击,能够降低气体进入叶片时的气流损失。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圆角14的半径为0.8至2mm。本实施例通过优化圆角半径,更大程度避免气流损失。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每个叶片13的外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二斜面16,第二斜面16与下盖板12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本实施例通过斜切叶片的外端,因叶片做功的差异使得叶片外端上气流速度沿第二斜面16从上盖板到下盖板逐渐降低,从而两个叶片之间流出的气流(能够沿第二斜面)有个从径向到轴向的先期预旋,先期预旋的存在能够减小流出的气流损失,进而减小定叶轮进口前的气流损失。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斜面16上端与所述下盖板12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3,第二斜面16下端与下盖板12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4,其中R3比R4大0.5至2.5mm。本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R3、R4的大小,进一步减少气流损失。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R3小于所述上盖板11的半径,所述R4小于所述下盖板12的半径。本实施例上盖板11半径大于R3,可以起到盖住叶片顶部的作用,避免气流流失。本实施例下盖板12半径大于R4,可以起到盖住叶片底部的作用,避免气流流失,从而相邻两个叶片以及上下盖板之间共同围成气流通道。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盖板11直径大于所述下盖板12直径,上盖板11直径与下盖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下盖板之间的若干个弧形的叶片,若干个叶片绕下盖板中心轴线沿下盖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每个叶片的内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每个叶片内端的叶片切向方向与该叶片内端处下盖板周向切线的夹角由上而下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下盖板之间的若干个弧形的叶片,若干个叶片绕下盖板中心轴线沿下盖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每个叶片的内端斜切形成一由上而下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每个叶片内端的叶片切向方向与该叶片内端处下盖板周向切线的夹角由上而下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上端与所述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1,第一斜面下端与下盖板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2,其中R1比R2大0.5至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倒有一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的半径为0.8至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