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312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觪决了现有废水处理系统设备投资和运成本低高、处理效果不稳定、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吹脱塔、反应池和废水排放池,所述反应池被两块隔墙分隔为前段的调节区、中段混凝区和后段反应沉淀区,所述调节区和混凝区之间的隔墙下段开有流动孔,调节区和混凝区内均设有混凝搅拌器,所述反应沉淀区底部设有第一盐泥收集斗,所述第一盐泥收集斗经管道与盐泥浓缩脱水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氨氮去除率高、对环境友好。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基于汽提法、曝气吹脱法、空气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等。以上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导致废水处理系统存在设备投资和运成本低高、处理效果不稳定、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如何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氨氮去除率,减少环境污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系统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氨氮去除率、对环境友好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吹脱塔、反应池和废水排放池,所述反应池被两块隔墙分隔为前段的调节区、中段混凝区和后段反应沉淀区,所述调节区和混凝区之间的隔墙下段开有流动孔,调节区和混凝区内均设有混凝搅拌器,所述反应沉淀区底部设有第一盐泥收集斗,所述第一盐泥收集斗经管道与盐泥浓缩脱水系统连接。所述pH调节池的底部设有废水提升泵,所述废水提升泵经管道与吹脱塔连接,所述pH调节池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均质搅拌器。所述废水排放池的底部设有废水排放泵,所述废水排放泵经管道与外界连接,所述废水排放池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搅拌器。所述反应池的混凝区底部设有第二盐泥收集斗,所述第二泥收集斗经管道与盐泥浓缩脱水系统连接。有益效果:(1)本技术基于“空气吹脱+混凝沉淀”的原理,在反应池之前设置pH调节池和吹脱塔,使氨氮废水先经pH调节池调节pH≥11后送入吹脱塔,利用空气吹脱去除氨氮废水中50%以上的氨氮,然后再送入反应池进行混凝沉淀反应,从而减少后续反应池的负担、减少混凝反应原料的投入量,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2)对反应池结构进行改进,将反应池分为前段的调节区、中段混凝区和后段反应沉淀区,在调节区加料、调节废水pH值,在混凝区将物料混均,最后在反应沉淀区进一步反应并沉淀,保证反应充分,反应沉淀污泥和废水分别回收,废水中氨根离子的去除率在96%以上。(3)本技术系统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氨氮去除率高(达到96%以上)、对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pH调节池、2-废水提升泵、3-吹脱塔、4-反应池、5-废水排放池、6-废水排放泵、7-调节区、8-混凝区、9-反应沉淀区、10-流动孔、11-盐泥浓缩脱水系统、12-隔墙、13-第一盐泥收集斗、14-第二盐泥收集斗、15-均质搅拌器、16-混凝搅拌器、17-搅拌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参见图1,pH调节池1、吹脱塔3、反应池4和废水排放池5依次连接,其中,所述pH调节池1的底部设有废水提升泵2,所述废水提升泵2经管道与吹脱塔3连接,所述pH调节池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均质搅拌器15;所述反应池4被两块隔墙12分隔为前段的调节区7、中段混凝区8和后段反应沉淀区9,所述调节区7和混凝区8之间的隔墙12下段开有流动孔10,调节区7和混凝区8内均设有混凝搅拌器16,所述反应沉淀区9底部设有第一盐泥收集斗13,中段混凝区8底部设有第二盐泥收集斗14,所述第一盐泥收集斗13和第二盐泥收集斗14均经管道与盐泥浓缩脱水系统11连接;所述废水排放池5的底部设有废水排放泵6,所述废水排放泵6经管道与外界连接,所述废水排放池5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搅拌器17。所述吹脱塔3优选为逆流式机械通风结构的吹脱塔。工作原理:氨氮废水先进入pH调节池1,同时向池内投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氨氮废水pH≥11,同时启动均质搅拌器15,被均质之后的氨氮废水被废水提升泵2加压送至吹脱塔3顶部喷出,塔内保证大于等于5000的气水体积比,以吹脱去除废水中50%以上的氨氮;吹脱后的废水由吹脱塔3底部随重力流入反应池4,先进入调节区7,加入磷酸钠溶液、浓硫酸和氧化镁调节池内废水pH在9.0~9.5,使废水中镁离子和磷酸根的含量满足摩尔比Mg2+:PO43-:NH4+=1.2:1.2:1,经调节区7的混凝搅拌器16初步混均后经隔墙12下段的流动孔10流入混凝区8,在混凝区8的混凝搅拌器16作用下各物料充分混匀絮凝生成磷酸氨镁沉淀,底部的沉淀盐泥被第二盐泥收集斗14收集后送入盐泥浓缩脱水系统11,混凝区8的废水经隔墙12溢流至反应沉淀区9;进入反应沉淀区9的废水进一步絮凝并沉淀,然后以盐泥的形式排出被第一盐泥收集斗13收集后送入盐泥浓缩脱水系统11,盐泥通过盐泥浓缩脱水系统11处理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磷酸氨镁泥饼,分离的上清液还可回用加入pH调节池1中。反应沉淀区9上段的澄清液氨根离子的去除率在96%以上。所述反应沉淀区9上段的澄清液溢流排入废水排放池5中,投加浓硫酸,在搅拌器17的搅拌作用下使澄清液的pH值控制在中性,最后经废水排放泵6排出外界进行进一步处理或者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吹脱塔、反应池和废水排放池,所述反应池被两块隔墙分隔为前段的调节区、中段混凝区和后段反应沉淀区,所述调节区和混凝区之间的隔墙下段开有流动孔,调节区和混凝区内均设有混凝搅拌器,所述反应沉淀区底部设有第一盐泥收集斗,所述第一盐泥收集斗经管道与盐泥浓缩脱水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吹脱塔、反应池和废水排放池,所述反应池被两块隔墙分隔为前段的调节区、中段混凝区和后段反应沉淀区,所述调节区和混凝区之间的隔墙下段开有流动孔,调节区和混凝区内均设有混凝搅拌器,所述反应沉淀区底部设有第一盐泥收集斗,所述第一盐泥收集斗经管道与盐泥浓缩脱水系统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的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周厚方彭国祥刘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