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端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86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端梁组件,包括后端梁前板、后端梁后板和后端梁下连接板,所述后端梁前板固定于所述后端梁后板前部,所述后端梁前板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梁前板与所述后端梁后板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由尾门密封条处延伸至后大梁上表面处,所述后端梁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腔体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能够提高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强化尾门结构,降低成本、周期,提升整车感知质量。

A Back-end Beam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端梁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后端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端梁组件。
技术介绍
如图1-2所示,现有车型的后端梁与后地板、后纵梁搭配会有下列问题:后端梁腔体上由尾门密封条下延到后大梁的下表面,后大梁后端的空间被后端梁占据,无后防撞梁空间;后端梁与后大梁、后地板在X向、Y向、Z向均有搭接、匹配。现有后端梁搭配使售后维修成本高,维修周期长,维修后的零件质量也会较差;而且,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低,影响整车的感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端梁组件,能够提高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强化尾门结构,降低成本、周期,提升整车感知质量。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包括后端梁前板、后端梁后板和后端梁下连接板,所述后端梁前板固定于所述后端梁后板前部,所述后端梁前板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梁前板与所述后端梁后板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由尾门密封条处延伸至后大梁上表面处,所述后端梁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腔体下部。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还可以是: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上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的前端面上延伸设置。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上均设有向外翻的翻边,所述翻边由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的前端。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包括后端梁前板、后端梁后板和后端梁下连接板,所述后端梁前板固定于所述后端梁后板前部,所述后端梁前板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梁前板与所述后端梁后板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由尾门密封条处延伸至后大梁上表面处,所述后端梁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腔体下部。这样,所述后端梁前板与所述后端梁后板之间形成腔体,腔体由尾门密封条下延到后大梁的上表面,后大梁后端的空间留给后防撞梁,后防撞梁为螺栓连接的总装件;后端梁与后大梁、后地板在X向和Z向有搭接、匹配,匹配关系少,有利于提高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后端梁的X向有1/2腔体是再后大梁的上方,并与后大梁Z向连接,强化尾门框,后端梁的腔体由后大梁的腔体托起,后端梁在Y向由左右后大梁连接,与左右后大梁形成连贯的腔体结构,进而提高尾门框架强度。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能够提高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强化尾门结构,降低成本、周期,提升整车感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后端梁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的后视图。图5是图3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连接结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连接结构仰视图。图号说明2…后端梁前板3…后端梁后板4…后端梁下连接板5…后大梁6…后地板7…加强筋8…定位孔9…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8对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请参考图3-8,包括后端梁前板2、后端梁后板3和后端梁下连接板4,所述后端梁前板2固定于所述后端梁后板3前部,所述后端梁前板2与后地板6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梁前板2与所述后端梁后板3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由尾门密封条处延伸至后大梁5上表面处,所述后端梁下连接板4固定于所述腔体下部。这样,所述后端梁前板2与所述后端梁后板3之间形成腔体,腔体由尾门密封条下延到后大梁5的上表面,后大梁5后端的空间留给后防撞梁,后防撞梁为螺栓连接的总装件;后端梁与后大梁5、后地板6在X向和Z向有搭接、匹配,匹配关系少,有利于提高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后端梁的X向有1/2腔体是再后大梁5的上方,并与后大梁5Z向连接,强化尾门框,后端梁的腔体由后大梁5的腔体托起,后端梁在Y向由左右后大梁5连接,与左右后大梁5形成连贯的腔体结构,进而提高尾门框架强度。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能够提高后端梁区域的零件合格率,强化尾门结构,降低成本、周期,提升整车感知质量。本技术的一种后端梁组件,请参考图3-8,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上均设有加强筋7。这样,在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上设置加强筋7,有利于提高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加强筋7沿所述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的前端面上延伸设置。这样,在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前端面上均设置加强筋7,提高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的结构强度,防止变形。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8。这样,通过设置在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上的定位孔8,方便工作人员对零件进行定位安装。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上均设有向外翻的翻边9,所述翻边9由所述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的前端。这样,在后端梁前板2和所述后端梁后板3上均设有向外翻的翻边9,通过翻边9可以将后端梁受到的力传递给后大梁5,通过后大梁5将力进行分散,使后端梁前板2和后端梁后板3受力减少,从而提高了尾门区域的强度和扭力刚度。上述仅对本技术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端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梁前板、后端梁后板和后端梁下连接板,所述后端梁前板固定于所述后端梁后板前部,所述后端梁前板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梁前板与所述后端梁后板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由尾门密封条处延伸至后大梁上表面处,所述后端梁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腔体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端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梁前板、后端梁后板和后端梁下连接板,所述后端梁前板固定于所述后端梁后板前部,所述后端梁前板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梁前板与所述后端梁后板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由尾门密封条处延伸至后大梁上表面处,所述后端梁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腔体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端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梁前板和所述后端梁后板上均设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端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柳汪德强蒋子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