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阻隔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282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附件的技术领域。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包括前围外层垫、前围钣金和前围内层垫,前围外层垫采用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前围钣金采用复合阻尼板,前围内层垫采用轻量化隔音垫;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紧密贴合于复合阻尼板的一侧,使复合阻尼板与前机舱隔开,轻量化隔音垫紧密贴合于复合阻尼板的另一侧,使复合阻尼板与驾驶舱隔开;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与复合阻尼板之间协同作用,以及轻量化隔音垫与复合阻尼板之间协同作用,分别形成双阻抗结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多功能阻隔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装置隔热、降噪、减振等效果不佳等问题。

Multifunctional Barrier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阻隔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附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其前机舱和驾驶室之间也就是前围系统常常存在前围外隔热隔音垫+钣金+前围内隔音垫这样一种隔绝声音传递作用的组合结构,具体结构参考图1,使交通工具内部保持安静,不受声源,如发动机噪音的干扰,提高驾驶员舒适度,减轻驾驶疲劳感。外隔热、隔音垫装配在前围钣金发动机舱侧,内隔音垫装配在前围钣金驾驶舱侧。其中,前围外隔热、隔音垫一般由疏松多孔泡沫/纤维材质组成(如,铝箔+PET热轧无纺布+聚氨酯(PU)发泡+PET针刺无纺布),负责吸收发动机辐射出来的中高频噪声;钣金(厚度一般为1.0mm)主要用于隔声、减振、密封,而且一般在局部振动剧烈的位置会贴阻尼板(材质一般为沥青板、水性阻尼材料等);前围内隔音垫一般由低密度吸声层和高密度隔声层组成吸声—隔声结构,吸声层材质一般为聚氨酯(PU)发泡,隔声层材质为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了降低成本,也有使用双层毛毡,但是会降低隔声能力。但是,现有的前围隔声结构往往难以在隔热、隔音、减振、环保、气味等各方面综合性能都达到良好效果,特别是针对电动车、甚至是全频段的噪音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隔音、隔热、减振等效果好的阻隔装置显得尤为重要。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装置隔热、降噪、减振等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手段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包括前围外层垫、前围钣金和前围内层垫,所述前围外层垫采用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所述前围钣金采用复合阻尼板,所述前围内层垫采用轻量化隔音垫;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紧密贴合于所述复合阻尼板的一侧,使所述复合阻尼板与前机舱隔开,所述轻量化隔音垫紧密贴合于所述复合阻尼板的另一侧,使所述复合阻尼板与驾驶舱隔开;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与所述复合阻尼板之间协同作用,以及所述轻量化隔音垫与所述复合阻尼板之间协同作用,分别形成双阻抗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包括铝箔层和阻尼材料层;所述铝箔层与所述阻尼材料层紧密粘贴在一起,且所述铝箔层位于远离所述复合阻尼板一侧的位置处,所述阻尼材料层位于靠近所述复合阻尼板一侧的位置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阻尼材料层上与所述复合阻尼板相对的一侧分布有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端部与所述复合阻尼板紧密贴合。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阻尼材料层的厚度为4-6mm。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铝箔层上具有开孔,形成赫尔姆兹谐振腔吸声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阻尼板包括两层钢板层和阻尼层;所述阻尼层位于两层所述钢板层之间,且三者之间紧密贴合,形成三明治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轻量化隔音垫包括吸声材料层和隔声材料层;所述吸声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隔声材料层紧密贴合,且所述吸声材料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复合阻尼板紧密贴合。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声材料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质或者毛毡,所述隔声材料层采用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材质的密度为6.5kg/m3,或所述毛毡的面密度为1000-2200g/m2,所述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的面密度为2500g/m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多功能阻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阻隔装置及汽车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阻隔装置,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前围外层垫采用外隔热垫的方式,通过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代替传统的外隔热垫,提升了隔热、隔音效果;通过复合阻尼板代替了传统单层的前围钣金,提升了隔音、减振效果;前围内层垫进行减薄处理,采用轻量化隔音垫,降低了装配难度、降低了成本,为使用低VOC的环保材料提供可能。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阻隔装置,通过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与复合阻尼板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双阻抗结构,通过轻量化隔音垫与复合阻尼板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复合阻尼板自身结构形成的双阻抗结构,从而,大大提升了隔音、减振、隔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驾驶舒适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多功能阻隔装置,由此,该汽车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多功能阻隔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围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阻隔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阻隔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标:100-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10-铝箔层;111-开孔;120-阻尼材料层;121-凸起结构;122-凹陷结构;200-复合阻尼板;210-第一钢板层;220-阻尼层;230-第二钢板层;300-轻量化隔音垫;310-吸声材料层;320-隔声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包括前围外层垫、前围钣金和前围内层垫,其中,前围外层垫采用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前围钣金采用复合阻尼板200,前围内层垫采用轻量化隔音垫300;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紧密贴合于复合阻尼板200的一侧,使复合阻尼板200与前机舱隔开,轻量化隔音垫300紧密贴合于复合阻尼板200的另一侧,使复合阻尼板200与驾驶舱隔开;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与复合阻尼板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包括前围外层垫、前围钣金和前围内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外层垫采用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所述前围钣金采用复合阻尼板(200),所述前围内层垫采用轻量化隔音垫(300);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紧密贴合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的一侧,使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与前机舱隔开,所述轻量化隔音垫(300)紧密贴合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的另一侧,使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与驾驶舱隔开;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之间协同作用,以及所述轻量化隔音垫(300)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之间协同作用,分别形成双阻抗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阻隔装置,包括前围外层垫、前围钣金和前围内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外层垫采用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所述前围钣金采用复合阻尼板(200),所述前围内层垫采用轻量化隔音垫(300);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紧密贴合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的一侧,使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与前机舱隔开,所述轻量化隔音垫(300)紧密贴合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的另一侧,使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与驾驶舱隔开;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之间协同作用,以及所述轻量化隔音垫(300)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之间协同作用,分别形成双阻抗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约束性阻尼贴片(100)包括铝箔层(110)和阻尼材料层(112);所述铝箔层(110)与所述阻尼材料层(112)紧密粘贴在一起,且所述铝箔层(110)位于远离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一侧的位置处,所述阻尼材料层(112)位于靠近所述复合阻尼板(200)一侧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层(112)上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相对的一侧分布有凸起结构(121),且所述凸起结构(121)的端部与所述复合阻尼板(200)紧密贴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华王立薛聪岳洋冯凌云李功明闯超孟祥辉莫静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