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卸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600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卸工装,用于拆卸汽车驱动半轴内的万向节壳体,拆卸工装包括:第一操作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万向节壳体的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朝向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第二操作件与第一操作件通过销轴可枢转地相连,第二操作件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部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朝向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可活动地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将万向节壳体挤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拆卸工装结构简单。

A Kind of Disassembly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卸工装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拆卸工装。
技术介绍
当前,在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前桥的转向驱动半轴与差速器,以及独立悬架结构的后桥驱动半轴与差速器的固定方式多为用卡簧在差速器内部对驱动半轴的内万向节壳体进行轴向定位,以防止驱动半轴松脱。当需要从差速器上拆卸驱动半轴时,常采用撬棍撬开的方式,容易造成差带器外壳和驱动半轴损伤,损害车辆零部件,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拆卸工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工装用于拆卸汽车驱动半轴内的万向节壳体,所述拆卸工装包括: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所述万向节壳体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销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活动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将所述万向节壳体挤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四分之一环形件;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形成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四分之一环形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外壁面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内壁面的厚度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内壁面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的一侧形成为楔形面,另一侧形成为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的拆卸工装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且与所述销轴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且与所述销轴可枢转地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分别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四分之一环形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四分之一环形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壁面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的缺口,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的缺口,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且可沿所述销轴的轴向转动,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平行于所述销轴设置的通孔,还包括:拉力轴,所述拉力轴穿过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拉杆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形成为螺杆,所述紧固件形成为螺母。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横截面形成为U形。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拆卸工装。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工装,通过将第一操作件与第二操作件可枢转地相连,并通过调节调节组件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紧万向节壳体以将驱动半轴壳体挤出,该拆卸工装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拆卸空间,便于半轴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拆卸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拆卸工装拆卸万向节壳体的示意图;图3为万向节壳体。附图标记:拆卸工装100;第一操作件10;第一安装部11;第一夹持部12;第一夹持件121;第二夹持件122;第二操作件20;第二安装部21;第二夹持部22;调节组件30;拉杆31;紧固件32;第一垫片40;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第二垫片50;销轴60;拉力轴70;万向节壳体1;驱动桥壳体2;扇形区域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工装10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工装100用于拆卸汽车驱动半轴内的万向节壳体1,拆卸工装100包括第一操作件10、第二操作件20和调节组件30。具体而言,第一操作件10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11,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万向节壳体1的第一夹持部12,第一夹持部12朝向万向节壳体1一侧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持部12另一侧的厚度,第二操作件20与第一操作件10通过销轴60可枢转地相连,第二操作件2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部11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21,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持部12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22,第二夹持部22朝向万向节壳体1一侧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持部12另一侧的厚度,调节组件3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1可活动地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21可拆卸地相连,调节组件30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之间的距离以将万向节壳体1挤出。换言之,拆卸工装100主要由第一操作件10、第二操作件20和调节组件30组成,第一操作件10和第二操作件20通过销轴60交叉相连且可以绕销轴60转动,第一操作件10的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12,第二操作件20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22,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可相互配合以夹持万向节壳体1,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相对一侧的厚度分别大于其另一侧的厚度,第一操作件10和第二操作件2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调节组件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相连,使用该拆卸工装100时,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22共同夹持万向节壳体1,再通过调节组件30缩短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21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绕销轴60转动以夹紧万向节壳体1,使得驱动半轴壳体被挤出。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卸工装100,通过将第一操作件10与第二操作件20可枢转地相连,并通过调节调节组件30使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夹紧万向节壳体1以将驱动桥壳体2挤出,该拆卸工装100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拆卸空间,便于半轴的拆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分别包括第一夹持件121和第二夹持件122。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21可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四分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卸工装,用于拆卸汽车驱动半轴内的万向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装包括: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所述万向节壳体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销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活动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将所述万向节壳体挤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卸工装,用于拆卸汽车驱动半轴内的万向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工装包括: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所述万向节壳体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销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另一侧的厚度;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活动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以将所述万向节壳体挤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四分之一环形件;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形成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四分之一环形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外壁面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内壁面的厚度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内壁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万向节壳体的一侧形成为楔形面,另一侧形成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祥超肖军范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