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2296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24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12份的苯三唑衍生物、8‑10份的硫代尿素、100‑150份的异丙醇、500‑600份的超纯水、0.5‑1份的月桂醇、50‑60份的正十八烷基硫醇、5‑8份的C14H8O2、8‑10份的五羟基己酸钠。一种用于所述的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所制备的自组装膜所用的原料无毒或低毒、水溶性好、使用工艺流程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金属制品、金属镀层及金属器件的保护,且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A self-assembled film for metal surface protec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保护剂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材料表面防护层包括以下几类:(1)金属涂层,其形成技术包括电镀(Cr、Ni、Ag、Cu等)、热镀、热浸、化学镀、渗镀;(2)金属覆盖层,包括金属衬里和双金属复合板等;(3)化学转化膜,其形成技术包括阳极氧化、化学氧化(发蓝及Al、Mg的化学氧化膜)、磷酸盐处理和草酸盐处理、铬酸盐处理;(4)非金属覆盖层,包括油漆涂料、塑料涂覆、搪瓷、钢衬玻璃、非金属材料衬里和暂时性防锈层。这些材料表面防护层普遍存在的缺陷是:厚度较厚,并造成材料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受影响。而对于现有的金属覆盖剂来说,更是存在明显的缺陷:(1)合金技术虽然对金属保护及防变色等有良好的效果,但合金的组成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合金的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原料成本及制造技术成本都较高,只有在要求较高的关键部件上才予以采用,难适于大规模的工业应用。(2)电镀技术与合金技术一样,虽然有较好的防止金属变色及防锈效果,但电镀工艺条件较为苛刻,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在金属文物保护及装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12份的苯三唑衍生物、8‑10份的硫代尿素、100‑150份的异丙醇、500‑600份的超纯水、0.5‑1份的月桂醇、50‑60份的正十八烷基硫醇、5‑8份的C14H8O2、8‑10份的五羟基己酸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12份的苯三唑衍生物、8-10份的硫代尿素、100-150份的异丙醇、500-600份的超纯水、0.5-1份的月桂醇、50-60份的正十八烷基硫醇、5-8份的C14H8O2、8-10份的五羟基己酸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三唑衍生物由以下步骤制备:1)合成4-磺酸基苯三唑:二聚硫酸在催化剂条件下常温搅拌,然后将苯三唑溶于浓硫酸中,搅拌至全溶,缓慢滴入二聚硫酸中,反应温度控制为65-75℃,加热至125-135℃反应,反应液中无苯三唑结束反应,反应液冷却后加入苛性碱水溶液至PH值为7.5-7.6,析出白色沉淀,继续添加苛性碱水溶液至无新沉淀析出,过滤、水洗,然后向沉淀中滴加浓盐酸至沉淀全部溶解,调节pH为0.8-0.9,滤去杂质,将滤液倒入冰水中,析出白色晶体,蒸馏水进行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4-磺酸基苯三唑;2)合成4-羟基苯三唑:将4-磺酸基苯三唑、苛性碱和水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通氮气,反应温度控制在240-242℃,至反应液中无4-磺酸基苯三唑后停止反应,冷却,稀释反应液,过滤,滤液用浓盐酸调制PH为0.9,析出絮状物,静置12-15min过滤,蒸馏水进行重结晶,真空干燥得到4-羟基苯三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防护的自组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丙醇由以下步骤制备:以乙酸和丙烯为反应原料,在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固定床连续反应装置进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为苯乙烯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为4.8~5.0mol/kg,水的质量含量为50%~51%,湿视密度为0.8~0.85g/ml,湿真密度为1.2~1.25g/ml;反应后的物料和水进入催化精馏塔再沸器,共沸蒸汽上升至装有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催化精馏塔反应段进行水解反应,反应过程中向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奕坚杨海燕赵斌元田军强孟川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纳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