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03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底板构造,该车辆底板构造具有:车内开口形成部,其设置在车厢内,并对朝向该车厢内开口的车内开口进行划定;车外开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比所述车厢内的底板靠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并对朝向车辆外侧开口的车外开口进行划定;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车辆下方侧,并对与所述车内开口以及所述车外开口相连的容纳空间进行划定;以及抽出容器,其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与所述车内开口对应的位置,并能够从所述容纳部内经由所述车外开口而向车辆外侧移动。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底板构造
本公开涉及车辆底板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6-194854号公报中公开了与拼车支援系统有关的专利技术。在该拼车支援系统中,驾驶私家车的驾驶员对旅程进行登记,并且,当希望在该登记的旅程中进行共同乘坐的同乘者预约时,匹配实现,并分别通知驾驶员以及同乘者。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车辆的拼车。然而,在如日本特开2016-194854号公报公开的那样的拼车服务(所谓的车辆共乘)中,为了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可以想到提升车辆的运转率,但在该情况下,可以想到由于许多利用者进行利用,所以在车厢内会积存废弃物等,车厢内变脏。另一方面,车厢内的清扫花费工夫,并且清扫中的车辆无法在拼车服务中使用。因此,定期的车厢内的清扫有可能会阻碍车辆的运转率的提高。因此,上述在先技术在这一点留有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车厢内的清扫的车辆底板构造。本公开的第一形态为车辆底板构造,所述车辆底板构造具有:车内开口形成部,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在车厢内,并对朝向该车厢内开口的车内开口进行划定;车外开口形成部,所述车外开口形成部设置于比所述车厢内的底板靠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并对朝向车辆外侧开口的车外开口进行划定;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车辆下方侧,并对与所述车内开口以及所述车外开口相连的容纳空间进行划定;以及抽出容器,所述抽出容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与所述车内开口对应的位置,并能够从所述容纳部内经由所述车外开口而向车辆外侧移动。在上述第一形态中,具有车内开口形成部、车外开口形成部、容纳部以及抽出容器。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在车厢内,并对朝向车厢内开口的车内开口进行划定。车外开口形成部设置于比车厢内的底板靠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并对朝向车辆外侧开口的车外开口进行划定。容纳部设置于底板的车辆下方侧,并对与车内开口以及车外开口相连的容纳空间进行划定。抽出容器配置于容纳部内的与车内开口对应的位置。因此,在将废弃物投放到车内开口形成部内时,废弃物通过车内开口而下落到车辆下方侧的容纳空间内的抽出容器。在此,抽出容器能够从容纳部内经由车外开口而向车辆外侧移动。因此,能够将在内部投放有废弃物的抽出容器从车外开口形成部内向车辆外侧取出,能够容易地对抽出容器内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本公开的第二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形态中,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于被配置在所述车厢内的车辆用座椅的背面。在上述第二形态中,由于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于被配置在车厢内的车辆用座椅的背面,所以乘坐于车辆的乘客,特别是就坐于车辆用座椅中的设置于车辆后方侧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客能够容易地将废弃物投放到车内开口形成部内。因此,能够抑制在车厢内放置废弃物。上述第三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形态或上述第二形态中,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于所述底板。在上述第三形态中,由于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于底板,所以不用将残留在底板上的废弃物拾起,就能够投放到车内开口形成部内。因此,能够抑制在车厢内放置废弃物。上述第四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第三形态中,所述底板具有网眼状部,所述网眼状部通过连续地配置多个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而形成为网眼状。在上述第四形态中,底板具有网眼状部。该网眼状部通过连续地配置多个车内开口形成部而形成为网眼状。因此,容易将落到底板上的废弃物直接经由网眼状部的车内开口形成部而投放到容纳部内。即,能够容易地将废弃物投放到容纳部内。上述第五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上述第四形态中,在所述抽出容器设置有容器倾斜部,所述容器倾斜部与所述底板相对,并且随着靠近所述车外开口形成部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在上述第五形态中,在抽出容器设置有容器倾斜部。该容器倾斜部与底板相对,并且随着靠近车外开口形成部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因此,下落到抽出容器内的废弃物沿着容器倾斜部而向车外开口形成部侧聚集。因此,在从车外开口形成部取出抽出容器并将废弃物丢弃时,作业变得容易进行。上述第六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上述第五形态中,在所述容纳部设置有容纳倾斜部,所述容纳倾斜部与所述底板相对,并且朝向所述抽出容器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在上述第六形态中,在容纳部设置有容纳倾斜部。该容纳倾斜部与底板相对,并且朝向抽出容器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因此,即使在从车内开口形成部投放的废弃物下落到容纳部内的未配置有抽出容器的部位的情况下,由于废弃物沿着容纳倾斜部而向抽出容器聚集,所以不需要将抽出容器设置成较宽的范围。即,能够减小抽出容器、取出抽出容器的车外开口形成部的大小等。上述第七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上述第六形态中,在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吹出部,所述吹出部朝向所述抽出容器侧吹送来自车辆空调的风。在上述第七形态中,由于在容纳部内设置有朝向抽出容器侧吹送来自车辆用空调的风的吹出部,所以能够利用风来使残留在容纳部内的废弃物向抽出容器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废弃物残留在车厢内。上述第八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上述第七形态中,在所述底板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有驱动用电池,所述抽出容器由金属构成,且载置于所述驱动用电池的车辆上方侧。在上述第八形态中,在设置于底板的车辆下方侧的驱动用电池的车辆上方侧载置有由金属构成的抽出容器。因此,从车内开口形成部向容纳部内的抽出容器传递车厢内的冷气、暖气,抽出容器的温度成为接近于车厢内的温度。通过使该抽出容器的热量向驱动用电池传递,从而能够对驱动用电池的冷却、加热作出贡献。上述第九形态为如下的车辆底板构造:在上述第一~上述第七形态中,在所述底板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有驱动用电池,所述抽出容器设置于所述驱动用电池的车辆下方侧。在上述第九形态中,由于在设置于底板的车辆下方侧的驱动用电池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有抽出容器,所以能够利用该抽出容器来抑制从车辆外部的障碍物等向驱动用电池的直接输入。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形态的车辆底板构造能够容易地进行车厢内的清扫。第二~第四形态的车辆底板构造能够容易地维持洁净的车厢。第五、第七形态的车辆底板构造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废弃物的处理。第六形态的车辆底板构造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第八形态的车辆底板构造能够对驱动用电池的性能维持作出贡献。第九形态的车辆底板构造能够保护驱动用电池。附图说明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抽出容器取出到车外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车厢内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底板构造的抽出容器取出到车外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车厢内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车厢内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抽出容器取出到车外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具有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具有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具有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底板构造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图10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底板构造,其中,所述车辆底板构造具有:车内开口形成部,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在车厢内,并对朝向该车厢内开口的车内开口进行划定;车外开口形成部,所述车外开口形成部设置于比所述车厢内的底板靠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并对朝向车辆外侧开口的车外开口进行划定;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车辆下方侧,并对与所述车内开口以及所述车外开口相连的容纳空间进行划定;以及抽出容器,所述抽出容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与所述车内开口对应的位置,并能够从所述容纳部内经由所述车外开口而向车辆外侧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0 JP 2018-0022421.一种车辆底板构造,其中,所述车辆底板构造具有:车内开口形成部,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在车厢内,并对朝向该车厢内开口的车内开口进行划定;车外开口形成部,所述车外开口形成部设置于比所述车厢内的底板靠车辆下方侧的位置,并对朝向车辆外侧开口的车外开口进行划定;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车辆下方侧,并对与所述车内开口以及所述车外开口相连的容纳空间进行划定;以及抽出容器,所述抽出容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内的与所述车内开口对应的位置,并能够从所述容纳部内经由所述车外开口而向车辆外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板构造,其中,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于被配置在所述车厢内的车辆用座椅的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板构造,其中,所述车内开口形成部设置于所述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板构造,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笃志斋木佑真四阿桃子森田优作成濑郁奈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