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85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包括包括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六个轮系部件、气泵转化部件、喷注机械臂部件、搅拌部件、吸取机械臂部件、信号接收部件、可移动平台部件、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解决了月球基地建造过程中取材、运输、建造困难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目前建造月球基地的局限性,采用一改常态的建造理念,就地取材通过和特殊粘合剂混合,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全程智能化完成,符合现代月球基地的发展要求。

A Lunar Base Construction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属于机器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载人航天等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应用需求的扩大,月球已经成为各国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我国作为世界空间技术大国,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多年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各航天大国太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进行月球探测、建立月球基地必将成为我国的重要空间发展战略。此外,目前月球基地搭建仍采用传统建造方式,从地球搬运材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技术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解决了月球基地建造过程中取材、运输、建造困难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目前建造月球基地的局限性,采用一改常态的建造理念,就地取材通过和特殊粘合剂混合,3D打印建造,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本专利技术全程智能化完成,符合现代月球基地的发展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包括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六个轮系部件、气泵转化部件、喷注机械臂部件、搅拌部件、吸取机械臂部件、信号接收部件、可移动平台部件、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所述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的两侧,所述六个轮系部件分别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的底部两侧,所述气泵转化部件、喷注机械臂部件、搅拌部件、吸取机械臂部件、信号接收部件分别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上,且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六个轮系部件、气泵转化部件、喷注机械臂部件、搅拌部件、吸取机械臂部件、信号接收部件、可移动平台部件均与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可移动平台部件包括车头、换刀库、滑道、地基平整机构、一根以上的连接柱Ⅰ、车板;车头的后方安装车板,车板上安装换刀库、滑道,且滑道围绕换刀库设置,车板的底部安装地基平整机构,车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一根以上的连接柱Ⅰ,其中地基平整机构包括壳体Ⅰ、滚筒、两个连杆伸缩机构和供电系统,所述壳体Ⅰ为船型,壳体Ⅰ的内底上开有使滚筒穿过的矩形开口以及与开口两侧分别连通的两个条形槽,所述两个连杆伸缩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杆Ⅲ、连杆Ⅳ、安装座、伸缩杆、螺钉、滑块Ⅲ、电机Ⅷ,所述两个连杆伸缩机构的安装座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Ⅰ内底的两个条形槽的一端上,连杆Ⅳ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电机Ⅷ安装在安装座上,且电机Ⅷ的输出轴与连杆Ⅳ的一端连接,连杆Ⅳ的另一端与连杆Ⅲ的一端连接,连杆Ⅲ的另一端与滚筒的一端连接,连杆Ⅲ内设有轨道,轨道上安装滑块Ⅲ,伸缩杆的一端与连杆Ⅲ内的滑块Ⅲ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杆Ⅳ连接,壳体Ⅰ内部后方安装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轴Ⅰ、电池组,轴Ⅰ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壳体Ⅰ上,轴上安装电池组。其中,整个地基平整机构采用了多连杆机构,两边连杆通过各自固定座安装在底盘的壳体内,滚筒为中空筒,体现了轻量化的设计理念,并且根据月面实际情况,伸缩杆可以拥有一定强度的碾压力,当工作时,与连杆Ⅳ相连的电机Ⅷ工作提供动力,两边受到同样的力,连杆伸缩机构配合将滚筒推至月面,伸缩杆进行限位固定,整个滚筒随着车体进行运动,达到平整月面的目的。供电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池组,正常工作时电池组供电,到达预定区域工作,当电池组电用完时启用备用电池组,机器人回到供电地点换上满电的电池后回到工作区域工作。所述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的结构相同,每个双曲柄悬架部件包括曲柄滑块机构Ⅰ、曲柄滑块机构Ⅱ、弹簧Ⅰ、导轨Ⅰ、导轨Ⅱ、固定座Ⅰ、固定座Ⅱ、固定座Ⅲ、螺栓、丝杆、丝杆电机,一个以上的支座、后端轮折叠杆;所述导轨Ⅰ、导轨Ⅱ呈上下排列,且导轨Ⅱ的长度小于导轨Ⅰ的长度,导轨Ⅰ、导轨Ⅱ的一端分别穿过固定座Ⅰ的上部、下部并分别用螺栓将导轨Ⅰ、导轨Ⅱ的一端固定,导轨Ⅱ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Ⅱ的下部内,导轨Ⅰ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座Ⅱ、固定座Ⅲ的上部,且用螺栓将导轨Ⅰ的另一端固定,丝杆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座Ⅱ内,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座Ⅲ的下部并安装丝杆电机,固定座Ⅲ的底部与后端轮折叠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轨Ⅱ、丝杆上分别安装曲柄滑块机构Ⅰ、曲柄滑块机构Ⅱ,且曲柄滑块机构Ⅰ与曲柄滑块机构Ⅱ之间设有弹簧Ⅰ,所述曲柄滑块机构Ⅰ包括曲柄Ⅰ、连杆Ⅰ、滑块Ⅰ,曲柄Ⅰ的一端与固定座Ⅰ的底部连接,曲柄Ⅰ的另一端与连杆Ⅰ的一端连接,连杆Ⅰ的另一端与滑块Ⅰ连接,滑块Ⅰ与导轨Ⅱ采用直线轴承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Ⅱ包括曲柄Ⅱ、连杆Ⅱ、滑块Ⅱ,曲柄Ⅱ的一端与固定座Ⅱ的底部连接,曲柄Ⅱ的另一端与连杆Ⅱ的一端连接,连杆Ⅱ的另一端与滑块Ⅱ连接,滑块Ⅱ与丝杆采用直线轴承连接,导轨Ⅰ上安装一个以上的支座,一个以上的支座与可移动平台部件的一根以上的连接柱Ⅰ连接,所述丝杆电机与地基平整机构的电池组电连接。其中,滑块Ⅰ与导轨Ⅱ采用直线轴承连接、滑块Ⅱ与丝杆采用直线轴承连接,可降低摩擦因数,增强自适应能力,加快装置响应速度。通过丝杆的传动,滑块Ⅱ在丝杆的带动下移动,由于弹簧Ⅰ的作用使滑块Ⅰ在导轨Ⅱ上移动,从而实现建造机器人可移动平台部件高度的调整和折叠。后端轮折叠杆与固定座Ⅲ相对转动,工作时,丝杆在丝杆电机作用下左旋,推动滑块Ⅱ向右移,使轮系部件的前轮和中间轮提升,到位后,后端轮折叠杆也折叠,从而实现双曲柄悬架部件的折叠。所述六个轮系部件的结构相同,每个轮系部件包括直线驱动模块、转向驱动模块和轮毂,轮毂的外表面上设有金属网,轮毂的中心处安装直线驱动模块、转向驱动模块,所述转向驱动模块包括蜗轮、蜗杆、蜗轮蜗杆固定座、转向电机、角度传感器,蜗轮蜗杆固定座包括两块侧板、一块背板、一块顶板和固定杆Ⅰ,两块侧板分别与背板、顶板连接,固定杆Ⅰ的一端与背板连接,所述转向电机安装在蜗轮蜗杆固定座的顶板上且其输出轴穿过顶板与蜗杆的一端连接,蜗杆位于两侧板之间,所述蜗轮安装在角度传感器上,且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直线驱动模块位于转向驱动模块的一侧,所述直线驱动模块包括齿轮Ⅰ、齿轮Ⅱ、车轮轴、转向架、减速器、电机Ⅰ、编译器,转向架呈“L”型,包括横板和垂直于横板的竖板,且竖板的内侧设有一端带圆环的固定杆Ⅱ,电机Ⅰ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转向架的竖板板并与齿轮Ⅰ的中心连接,车轮轴的一端安装齿轮Ⅱ,且齿轮Ⅱ位于齿轮Ⅰ的下方并与齿轮Ⅰ啮合,角度传感器穿过固定杆Ⅱ一端的圆环,固定杆Ⅱ的另一端穿过转向架的竖板并通过联轴器与车轮轴的一端连接,车轮轴的另一端与轮毂的中心连接,六个轮系部件分别位于车体的两侧,且两侧的前面两个轮系部件的蜗轮蜗杆固定座的固定杆Ⅰ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的曲柄Ⅰ的另一端与连杆Ⅰ的一端连接处、曲柄Ⅱ的另一端与连杆Ⅱ的一端连接处连接,位于后端的轮系部件的蜗轮蜗杆固定座的固定杆Ⅰ的另一端与后端轮折叠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Ⅰ与地基平整机构的电池组电连接。其中,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要求轮系保持转向角,因此转向采用转向电机驱动蜗杆运动,蜗杆与蜗轮啮合,从而带动转向架和轮毂一起转动,由于步进电机存在丢失数据现象,而且月球建造机器人要求对轮系的转向角度进行精确智能化控制,因此,增加角度传感器对转向角度进行直接测量并纠正;直线驱动模块的电机Ⅰ通过减速器带动齿轮Ⅰ转动,齿轮Ⅰ与齿轮Ⅱ啮合,带动车轮轴转动,通过齿轮传动,将直线驱动模块和转向驱动模块的空间位置错开并使车轮轴与轮毂同轴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六个轮系部件(2)、气泵转化部件(3)、喷注机械臂部件(4)、搅拌部件(5)、吸取机械臂部件(6)、信号接收部件(7)、可移动平台部件(8)、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所述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两侧,所述六个轮系部件(2)分别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底部两侧,所述气泵转化部件(3)、喷注机械臂部件(4)、搅拌部件(5)、吸取机械臂部件(6)、信号接收部件(7)分别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上,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上,且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六个轮系部件(2)、气泵转化部件(3)、喷注机械臂部件(4)、搅拌部件(5)、吸取机械臂部件(6)、信号接收部件(7)、可移动平台部件(8)均与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六个轮系部件(2)、气泵转化部件(3)、喷注机械臂部件(4)、搅拌部件(5)、吸取机械臂部件(6)、信号接收部件(7)、可移动平台部件(8)、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所述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两侧,所述六个轮系部件(2)分别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底部两侧,所述气泵转化部件(3)、喷注机械臂部件(4)、搅拌部件(5)、吸取机械臂部件(6)、信号接收部件(7)分别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上,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安装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上,且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六个轮系部件(2)、气泵转化部件(3)、喷注机械臂部件(4)、搅拌部件(5)、吸取机械臂部件(6)、信号接收部件(7)、可移动平台部件(8)均与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部件(8)包括车头(8-1)、换刀库(8-2)、滑道(8-3)、地基平整机构(8-5)、一根以上的连接柱Ⅰ(8-6)、车板(8-7);车头(8-1)的后方安装车板(8-7),车板(8-7)上安装换刀库(8-2)、滑道(8-3),且滑道(8-3)围绕换刀库(8-2)设置,车板(8-7)的底部安装地基平整机构(8-5),车板(8-7)的两侧分别安装一根以上的连接柱Ⅰ(8-6),其中地基平整机构(8-5)包括壳体Ⅰ(8-5-10)、滚筒(8-5-1)、两个连杆伸缩机构和供电系统,所述壳体Ⅰ(8-5-10)为船型,壳体Ⅰ(8-5-10)的内底上开有使滚筒(8-5-1)穿过的矩形开口以及与开口两侧分别连通的两个条形槽,所述两个连杆伸缩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杆Ⅲ(8-5-2)、连杆Ⅳ(8-5-3)、安装座(8-5-4)、伸缩杆(8-5-5)、螺钉(8-5-6)、滑块Ⅲ(8-5-9)、电机Ⅷ,所述两个连杆伸缩机构的安装座(8-5-4)分别通过螺钉(8-5-6)安装在壳体Ⅰ(8-5-10)内底的两个条形槽的一端上,连杆Ⅳ(8-5-3)的一端与安装座(8-5-4)连接,电机Ⅷ安装在安装座(8-5-4)上,且电机Ⅷ的输出轴与连杆Ⅳ(8-5-3)的一端连接,连杆Ⅳ(8-5-3)的另一端与连杆Ⅲ(8-5-2)的一端连接,连杆Ⅲ(8-5-2)的另一端与滚筒(8-5-1)的一端连接,连杆Ⅲ(8-5-2)内设有轨道,轨道上安装滑块Ⅲ(8-5-9),伸缩杆(8-5-5)的一端与连杆Ⅲ(8-5-2)内的滑块Ⅲ(8-5-9)连接,伸缩杆(8-5-5)的另一端与连杆Ⅳ(8-5-3)连接,壳体Ⅰ(8-5-10)内部后方安装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轴Ⅰ(8-5-7)、电池组(8-5-8),轴Ⅰ(8-5-7)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壳体Ⅰ(8-5-10)上,轴(8-5-7)上安装电池组(8-5-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的结构相同,每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包括曲柄滑块机构Ⅰ、曲柄滑块机构Ⅱ、弹簧Ⅰ(1-16)、导轨Ⅰ(1-12)、导轨Ⅱ(1-13)、固定座Ⅰ(1-14)、固定座Ⅱ(1-11)、固定座Ⅲ(1-8)、螺栓(1-15)、丝杆(1-10)、丝杆电机(1-17),一个以上的支座(1-9)、后端轮折叠杆(1-7);所述导轨Ⅰ(1-12)、导轨Ⅱ(1-13)呈上下排列,且导轨Ⅱ(1-13)的长度小于导轨Ⅰ(1-12)的长度,导轨Ⅰ(1-12)、导轨Ⅱ(1-13)的一端分别穿过固定座Ⅰ(1-14)的上部、下部并分别用螺栓(1-15)将导轨Ⅰ(1-12)、导轨Ⅱ(1-13)的一端固定,导轨Ⅱ(1-13)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Ⅱ(1-11)的下部内,导轨Ⅰ(1-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座Ⅱ(1-11)、固定座Ⅲ(1-8)的上部,且用螺栓(1-15)将导轨Ⅰ(1-12)的另一端固定,丝杆(1-10)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座Ⅱ(1-11)内,丝杆(1-10)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座Ⅲ(1-8)的下部并安装丝杆电机(1-17),固定座Ⅲ(1-8)的底部与后端轮折叠杆(1-7)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轨Ⅱ(1-13)、丝杆(1-10)上分别安装曲柄滑块机构Ⅰ、曲柄滑块机构Ⅱ,且曲柄滑块机构Ⅰ与曲柄滑块机构Ⅱ之间设有弹簧Ⅰ(1-16),所述曲柄滑块机构Ⅰ包括曲柄Ⅰ(1-1)、连杆Ⅰ(1-2)、滑块Ⅰ(1-3),曲柄Ⅰ(1-1)的一端与固定座Ⅰ(1-14)的底部连接,曲柄Ⅰ(1-1)的另一端与连杆Ⅰ(1-2)的一端连接,连杆Ⅰ(1-2)的另一端与滑块Ⅰ(1-3)连接,滑块Ⅰ(1-3)与导轨Ⅱ(1-13)采用直线轴承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Ⅱ包括曲柄Ⅱ(1-4)、连杆Ⅱ(1-5)、滑块Ⅱ(1-6),曲柄Ⅱ(1-4)的一端与固定座Ⅱ(1-11)的底部连接,曲柄Ⅱ(1-4)的另一端与连杆Ⅱ(1-5)的一端连接,连杆Ⅱ(1-5)的另一端与滑块Ⅱ(1-6)连接,滑块Ⅱ(1-6)与丝杆(1-10)采用直线轴承连接,导轨Ⅰ(1-12)上安装一个以上的支座(1-9),一个以上的支座(1-9)与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一根以上的连接柱Ⅰ(8-6)连接,所述丝杆电机(1-17)与地基平整机构(8-5)的电池组(8-5-8)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轮系部件(2)的结构相同,每个轮系部件(2)包括直线驱动模块、转向驱动模块和轮毂(2-13),轮毂(2-13)的外表面上设有金属网(2-14),轮毂(2-13)的中心处安装直线驱动模块、转向驱动模块,所述转向驱动模块包括蜗轮(2-8)、蜗杆(2-9)、蜗轮蜗杆固定座(2-10)、转向电机(2-11)、角度传感器(2-12),蜗轮蜗杆固定座(2-10)包括两块侧板、一块背板、一块顶板和固定杆Ⅰ(2-15),两块侧板分别与背板、顶板连接,固定杆Ⅰ(2-15)的一端与背板连接,所述转向电机(2-11)安装在蜗轮蜗杆固定座的顶板上且其输出轴穿过顶板与蜗杆(2-9)的一端连接,蜗杆(2-9)位于两侧板之间,所述蜗轮(2-8)安装在角度传感器(2-12)上,且蜗轮(2-8)与蜗杆(2-9)啮合,所述直线驱动模块位于转向驱动模块的一侧,所述直线驱动模块包括齿轮Ⅰ(2-1)、齿轮Ⅱ(2-2)、车轮轴(2-3)、转向架(2-4)、减速器(2-5)、电机Ⅰ(2-7)、编译器(2-17),转向架(2-4)呈“L”型,包括横板和垂直于横板的竖板,且竖板的内侧设有一端带圆环的固定杆Ⅱ(2-16),电机Ⅰ(2-7)的输出轴与减速器(2-5)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2-5)的输出轴穿过转向架(2-4)的竖板板并与齿轮Ⅰ(2-1)的中心连接,车轮轴(2-3)的一端安装齿轮Ⅱ(2-2),且齿轮Ⅱ(2-2)位于齿轮Ⅰ(2-1)的下方并与齿轮Ⅰ(2-1)啮合,角度传感器(2-12)穿过固定杆Ⅱ(2-16)一端的圆环,固定杆Ⅱ(2-16)的另一端穿过转向架(2-4)的竖板并通过联轴器与车轮轴(2-3)的一端连接,车轮轴(2-3)的另一端与轮毂(2-13)的中心连接,六个轮系部件(2)分别位于车体(8)的两侧,且两侧的前面两个轮系部件(2)的蜗轮蜗杆固定座(2-10)的固定杆Ⅰ(2-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双曲柄悬架部件(1)的曲柄Ⅰ(1-1)的另一端与连杆Ⅰ(1-2)的一端连接处、曲柄Ⅱ(1-4)的另一端与连杆Ⅱ(1-5)的一端连接处连接,位于后端的轮系部件(2)的蜗轮蜗杆固定座的固定杆Ⅰ(2-15)的另一端与后端轮折叠杆(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Ⅰ(2-7)与地基平整机构(8-5)的电池组(8-5-8)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5)包括软管接口(5-1)、搅拌器盖(5-2)、粘黏盒(5-3)、电机Ⅱ(5-4)、两个固定架(5-5)、固定轴承座(5-6)、搅拌器桶固定座(5-7)、搅拌器桶固定环(5-8)、粘黏盒固定环(5-9)、搅拌器桶(5-10)、搅拌轴(5-11)、搅拌轴皮带轮(5-12)、皮带Ⅰ(5-13)、搅拌轴转动盘(5-14)、电机固定挡板(5-15)、电机轴皮带轮(5-16)、粘黏盒弯管(5-17);所述固定轴承座(5-6)固定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车板(8-7)上,所述两个固定架(5-5)分别倾斜安装在固定轴承座(5-6)的两侧,两个固定架(5-5)的底部与固定轴承座(5-6)连接,两个固定架(5-5)的顶部分别安装搅拌器桶固定座(5-7),所述搅拌器桶固定环(5-8)套装在搅拌器桶(5-10)的外壁上,搅拌器桶(5-10)通过搅拌器桶固定环(5-8)与固定架(5-5)连接,搅拌器桶(5-10)的顶部设有搅拌器盖(5-2),搅拌器盖(5-2)上设有软管接口(5-1),软管接口(5-1)与软管Ⅰ(5-18)的一端连通,软管Ⅰ(5-18)的另一端与吸盘(5-19)连通,吸盘(5-19)放置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车板(8-7)上,搅拌器桶固定环(5-8)的上方设有粘黏盒固定环(5-9),所述粘黏盒(5-3)通过粘黏盒固定环(5-9)安装在搅拌器桶(5-10)的一侧,粘黏盒弯管(5-17)的一端向下弯折后与搅拌器桶(5-10)连通,粘黏盒弯管(5-17)的另一端与粘黏盒(5-3)连通,粘黏盒(5-3)内设有粘黏剂,所述搅拌轴(5-11)安装在搅拌器桶(5-10)的内部,搅拌轴(5-11)的一端安装在固定轴承座(5-6)上,搅拌轴(5-11)的下部安装搅拌轴转动盘(5-14),搅拌轴转动盘(5-14)的上方安装搅拌轴皮带轮(5-12),所述电机Ⅱ(5-4)固定安装在固定轴承座(5-6)的侧面,电机Ⅱ(5-4)的输出轴上安装电机轴皮带轮(5-16),所述电机轴皮带轮(5-16)通过皮带Ⅰ(5-13)与搅拌轴皮带轮(5-12)连接,搅拌轴(5-11)的另一端上设有搅拌叶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球基地建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转化部件(3)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包括密封盒Ⅰ(3-2)、壳体Ⅱ(3-3)、气泵电机Ⅰ(3-1)、气泵电机Ⅱ(3-11)、气泵转轴Ⅰ(3-12)、气泵转轴Ⅱ(3-13)、风叶Ⅰ(3-14)、风叶Ⅱ(3-15)、气泵底座(3-4)、排料管(3-5)、气泵管(3-6)、螺帽(3-7)、密封盒Ⅱ(3-8)、润油盒(3-9)、气泵固定架(3-10)、壳体Ⅱ(3-3)的两端分别安装气泵固定架(3-10),气泵固定架(3-10)将壳体Ⅱ(3-3)固定在气泵底座(3-4)上,气泵底座(3-4)固定在可移动平台部件(8)的车板(8-7)上,壳体Ⅱ(3-3)的一端安装密封盒Ⅰ(3-2)、密封盒Ⅱ(3-8),密封盒Ⅱ(3-8)位于密封盒Ⅰ(3-2)的前方,密封盒Ⅱ(3-8)的一端安装气泵电机Ⅰ(3-1),气泵电机Ⅱ(3-11)安装在壳体Ⅱ(3-3)的另一端,壳体Ⅱ(3-3)内设有气泵转轴Ⅰ(3-12)、气泵转轴Ⅱ(3-13),气泵转轴Ⅰ(3-12)的一端伸出壳体Ⅱ(3-3)的一端,气泵电机Ⅰ(3-1)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密封盒Ⅱ(3-8)、密封盒Ⅰ(3-2)、壳体Ⅱ(3-3)的一端并通过联轴器与气泵转轴Ⅰ(3-12)连接,润油盒(3-9)安装在密封盒Ⅰ(3-2)的侧面,且润油盒(3-9)与密封盒Ⅰ(3-2)的连接处设有开口,润滑油通过开口进去密封盒对气泵电机Ⅰ(3-1)的输出轴进行润滑,气泵转轴Ⅰ(3-12)的另一端在壳体Ⅱ(3-3)内为自由端,气泵转轴Ⅱ(3-13)的一端伸出壳体Ⅱ(3-3)的另一端并通过联轴器与气泵电机Ⅱ(3-11)的输出轴连接,气泵转轴Ⅱ(3-13)的另一端在壳体Ⅱ(3-3)内为自由端,气泵转轴Ⅰ(3-12)、气泵转轴Ⅱ(3-13)上分别设有风叶Ⅰ(3-14)、风叶Ⅱ(3-15),所述风叶Ⅰ(3-14)、风叶Ⅱ(3-15)均包括一片以上的叶片,管Ⅰ(3-16)、管Ⅱ(3-17)、管Ⅲ(3-18)、管Ⅳ(3-19)的一端分别与壳体Ⅱ(3-3)的顶部连通,管Ⅱ(3-17)的另一端通过气泵管(3-6)与管Ⅲ(3-18)的另一端连通,且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马健雄刘泓滨刘旋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