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1614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为方便用户进行眼睛屈光状态检测,且减少医生资源的浪费,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S200,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S300,获取对应的眼科屈光参数并与对应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后储存,同时发送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

A Smart Ophthalmic Refractive Health Tes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据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7.04至7.11亿。如果这些人组成一个国家,将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两倍。随着近视患者逐渐增多,眼科医院的就诊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通常,近视患者到眼科医院进行视力矫正时,需要先进行挂号、屈光检查、配镜等一系列步骤,而在屈光检查时,患者配合医生使用综合验光仪来实现对眼睛情况的检测,整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比较繁琐,且由于综合验光仪的测试步骤为既定步骤,医生仅需要按照步骤进行按键切换即可。因此可通过建立一套自助程序完成验光,从而减少医生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按照检测步骤实现患者眼睛健康的自动检测,方便用户进行眼睛检测,且减少医生资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S200,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S300,获取对应的眼科屈光参数并与对应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后储存,同时发送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对眼科屈光参数进行检测时,通过用户端发送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综合验光仪按照既定步骤逐次实现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的获取,且将检测完成的当前眼科屈光参数发送到配镜中心进行后续配镜工作,同时将眼科屈光参数发送至用户端供用户进行查看,便于及时掌握自身眼科健康情况。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医生触发操作,减少医生资源的浪费,且根据用户需求实现检测时机的触发,不受医生资源区域分布的限制,更加便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时,用户通过扫取综合验光仪上的二维码获取当前综合验光仪机器编码,并基于当前机器编码且携带启动信号生成检测请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扫取二维码并发送检测请求的方式便于操作,推广成本较低,普及度较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时,用户通过在用户端输入对应综合验光仪的机器编码匹配对应综合验光仪,并基于当前机器编码且携带启动信号生成检测请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入对应综合验光仪的机器编码实现综合验光仪的匹配以及检测请求的发送,操作难度较低,提高操作便利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时,包括如下步骤:S210,获取用户信息对应的历史眼科屈光参数或者通过自动电脑验光仪获得基础屈光参数并导入综合验光仪以形成初始读数;S220,遮挡左眼,检测右眼;S230,初步MPMVA;S240,通过交叉圆柱镜法,进行散光检测,获得精准柱镜度数及轴向;S250,再次MPMVA;S260,遮挡右眼,检测左眼,并重复步骤S240-S250;S270,双眼调节平衡;S280,双眼MPMVA;S290,确认最终双眼屈光度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210-S290实现眼睛各项屈光参数的测定,且按照正规医学验关步骤指导用户自助进行精确屈光不正度数的测量,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降低检测结果的偏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进行步骤S210-S290时,对每步检测进度进行实时语音播报,且在用户完成对应语音指令所需执行动作后触发下一条语音指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语音对检测进度进行播报,便于用户知晓当前操作步骤,提高测试过程的操作便利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针对各个眼科屈光参数生成若干项眼睛保养建议以生成保养库;基于当前眼科屈光参数和历史眼科屈光参数进行对比;判断当前眼科屈光参数中相较之历史眼科屈光参数病情加重项;匹配保养库中对应项眼科屈光参数的保养建议,并发送至用户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比当前眼科屈光参数和历史眼科屈光参数,获取参数恶化项,从而对应的从保养库中调取匹配的保养建议,便于提高用户的眼睛保养意识,普及眼睛保养方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获取对应的眼科屈光参数并与对应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后储存后,还包括:存储若干镜框图片以生成镜框库;调取镜框库,并发送镜框库中的镜框图片至用户端;接收用户的试戴请求,并调取对应镜框图片,并调取用户端摄像头,拍摄并合成用户脸部与镜框结合的供用户体验和选择的虚拟图像;接收用户针对镜框库中特定镜框图片的匹配请求,且将当前匹配请求与对应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储存后,并同时发送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取镜框库完成镜框图片的查看,并借助用户端实现镜框的试戴,节省镜框的摆放空间,且提高用户配镜便利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用户端发送检测信号实现对应综合验光仪的启动,综合验光仪按照特定步骤实现对用户眼科屈光参数的依次测量,并对检测结果存储后发送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同时,根据检测的当前眼科屈光参数和历史眼科屈光参数进行比对,并提供对应的眼睛保养建议,且调取镜框库供用户镜框的挑选,提高用户配镜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流程框图;图2是综合验光仪检测时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申请所述的服务器则是指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后台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设置一台或多台,该服务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及WEB服务器。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S200,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S300,获取对应的眼科屈光参数并与对应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后储存,同时发送眼科屈光参数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用户端为置于患者(也可称为用户)处的具有通讯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PC等。眼科屈光参数通常包括裸眼远近视力、矫正后远近视力、视野、双眼协作能力、色觉等。为使得服务器获取到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用户持取用户端扫取综合验光仪上的二维码,以获取二维码中所包含的当前综合验光仪机器编码,并基于当前机器编码且携带启动信号生成检测请求。通过扫取二维码并发送检测请求的方式便于操作,普及度较高。且服务器对应一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嵌设于用户端上,用户通过身份证号码或手机号码或者护照号码等具有唯一标识性的身份信息进行用户身份信息的注册,且注册信息保存于服务器中。当用户通过该应用平台进行扫码操作并发送检测请求的同时,该检测请求中同样携带有该用户的用户信息,通过携带用户信息的检测请求,便于服务器对该用户信息下的历史眼科数据进行调取。在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时,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210,获取用户信息对应的历史眼科屈光参数或者通过自动电脑验光仪获得基础屈光参数并导入综合验光仪以形成初始读数。S220,遮挡左眼,检测右眼。S230,初步MPMVA(即最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S200,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S300,获取对应的眼科屈光参数并与对应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后储存,同时发送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S200,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S300,获取对应的眼科屈光参数并与对应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后储存,同时发送至用户端和配镜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时,用户通过扫取综合验光仪上的二维码获取当前综合验光仪机器编码,并基于当前机器编码且携带启动信号生成检测请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用户端针对当前综合验光仪的检测请求时,用户通过在用户端输入对应综合验光仪的机器编码匹配对应综合验光仪,并基于当前机器编码且携带启动信号生成检测请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眼科屈光健康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对应综合验光仪对用户进行屈光检查,并获取该用户当前各项眼科屈光参数时,包括如下步骤:S210,获取用户信息对应的历史眼科屈光参数或者通过自动电脑验光仪获得基础屈光参数并导入综合验光仪以形成初始读数;S220,遮挡左眼,检测右眼;S230,初步MPMVA;S240,通过交叉圆柱镜法,进行散光检测,获得精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宇峰王梨包芳军杨亦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