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59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包括外壳体、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用于盖住外壳体开口的盒盖、以及设置于内壳体中的多孔培养基,外壳体底部和盒盖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卡槽,卡槽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环绕一周设置,所述外壳体周身设置有若干通孔,昆虫病原线虫注入多孔培养基中培养成熟后,取出内壳体并盖住盒盖,通过外壳体自轴转动并向外壳体内加入流水将昆虫病原线虫从多孔培养基中洗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培养盒能够实现昆虫病原线虫的自动化洗出分离,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培养盒能够实现透气保湿环境,为昆虫病原线虫的生产提供保障,另外该培养盒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A Culture Box for Insect Pathogenic Nemat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
本技术涉及线虫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
技术介绍
昆虫病原线虫是指体内携带有具有病原性的共生细菌,能引起昆虫致病的一类线虫。作为控制害虫的手段,昆虫病原线虫较化学防治有明显的优势,昆虫病原线虫无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安全。昆虫病原线虫可以主动发现寄主,并且能够在寄主体内大量繁殖,不断扩大对靶标昆虫的侵染,因此能够对靶标害虫起到长效控制,随着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昆虫病原线虫必定会在农业害虫生物生态控制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主要通过人工培养基接种线虫的共生细菌实现,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温消毒灭菌,然后再进行接种,待线虫成熟后将线虫从培养基中洗出,目前线虫洗出主要靠人工揉搓实现,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过程中容易混入杂质,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品质。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以解决现有培养方法昆虫病原线虫洗出工作效率低,产品品质受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包括外壳体、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用于盖住外壳体开口的盒盖、以及设置于内壳体中的多孔培养基,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环绕一周设置,其中,所述外壳体周身设置有若干通孔,昆虫病原线虫注入内壳体的多孔培养基中培养成熟后,取出内壳体并盖住盒盖,通过外壳体自轴转动并向外壳体内加入流水将昆虫病原线虫从多孔培养基中洗出。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壳体,其包括壳底和侧壁,所述内壳体为环状壳体,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上设置的卡槽为环形槽,所述内壳体高度略高于外壳体高度。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外壳体侧壁分布有若干通孔,其中,所述通孔形状为圆孔、腰型孔或十字形孔。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外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沿外壳体轴向设置,并以外壳体中心轴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分布于外壳体内侧壁上。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内壳体内径等于外壳体内径的3/5。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外壳体内底和盒盖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多条第二凸棱,多条第二凸棱分别以外壳体中心轴和盒盖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地分布于外壳体内底和盒盖底面上。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上卡槽内填充有海绵,内壳体上下边沿通过抵压相应卡槽中的海绵使内壳体内形成透气保水空间。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盒盖中心设置有用于昆虫病原线虫注入的注入孔,所述注入孔通过覆盖海绵进行封闭,盒盖上对应注入孔设置有用于遮蔽海绵的活动封闭盖板。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盒盖顶面和外壳体底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转动架的连接插孔,连接插孔为多个,并分别以盒盖中心和外壳体中心轴为对称中心分布于盒盖和外壳上,培养盒通过连接插孔连接至转动架上并随转动架绕自身中心轴转动。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所述盒盖或外壳体底部上设置用于向外壳体中注入流水的加水孔,培养盒转动过程中,加水孔连接外部水管,通过加水孔向外壳体内注入流水,通过培养盒转动和流水作用将多孔培养基中的昆虫病原线虫洗出。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该培养盒能够实现昆虫病原线虫的自动化洗出分离,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培养盒能够实现透气保湿环境,为昆虫病原线虫的生产提供保障,另外该培养盒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盒盖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外壳体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中,包括外壳体100、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200、用于盖住外壳体开口的盒盖300、以及设置于内壳体中的多孔培养基,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环绕一周设置,其中,所述外壳体周身设置有若干通孔,昆虫病原线虫注入内壳体的多孔培养基中培养成熟后,取出内壳体并盖住盒盖,通过外壳体自轴转动并向外壳体内加入流水将昆虫病原线虫从多孔培养基中洗出。即内壳体放置于外壳体内用于使多孔培养基处于透气保湿的封闭空间内,在昆虫病原线虫培养完毕后,即可将内壳体取出,此时含有成熟昆虫病原线虫的多孔培养基分散在外壳体与盒盖形成的空间内,通过外部转动架带动培养盒转动,使得多孔培养基在空间内翻滚挤压,同时向空间内注入流水,昆虫病原线虫在双重作用下从多孔培养基中被冲刷出来,继而通过外壳体侧壁上通孔流出至收集容器中,较佳的是,用于冲洗昆虫病原线虫的水可循环使用,收集容器中设置过滤装置将线虫过滤收集,过滤之后的水通过重新循环进培养盒中继续洗出多孔培养基。盒盖可通过连接件与外壳体连接,具体的,所述盒盖可通过活页500连接至外壳体上,盒盖通过搭扣600扣合至外壳体上。通过打开搭扣来开启盒盖,所述盒盖上对应外壳体边沿设置有密封条,这样可密闭两者之间的连接孔隙,避免线虫冲洗过程中,水通过两者之间孔隙流出。优选的是,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壳体,其包括壳底和侧壁,所述内壳体为环状壳体,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上设置的卡槽为环形槽,所述内壳体高度略高于外壳体高度。其中,所述外壳体底部卡槽内填充有海绵130,盒盖上卡槽内填充有海绵320,内壳体上下边沿通过抵压相应卡槽中的海绵使内壳体内形成透气保水空间。海绵130能够密闭内壳体与盒盖之间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用于盖住外壳体开口的盒盖、以及设置于内壳体中的多孔培养基,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环绕一周设置,其中,所述外壳体周身设置有若干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用于盖住外壳体开口的盒盖、以及设置于内壳体中的多孔培养基,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内壳体上下边沿环绕一周设置,其中,所述外壳体周身设置有若干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壳体,其包括壳底和侧壁,所述内壳体为环状壳体,所述外壳体底部和盒盖上设置的卡槽为环形槽,所述内壳体高度略高于外壳体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侧壁分布有若干通孔,其中,所述通孔形状为圆孔、腰型孔或十字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沿外壳体轴向设置,并以外壳体中心轴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分布于外壳体内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内径等于外壳体内径的3/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盒,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秀赵国玉陈浩周仙红于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