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848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活塞,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活塞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从主筒一端推入到主筒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另一端套在主筒开口端,在主筒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取下,通过活塞将主筒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该过程可以节约两倍的时间,减少90%的蜂逃逸;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另一端对准阿尔蚜茧蜂,通过活塞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吸虫效率达到80%。

A device for hatching, identifying and capturing Aphid cocoon was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孵化蚜茧蜂僵蚜、识别物种及性别、释放和捕捉蜂的装置。
技术介绍
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孤雌生殖,发育历期短,繁殖量大,除直接取食为害外,还能传播苜蓿花叶病毒、豌豆耳突花叶病毒等25种病毒,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对苜蓿、豌豆、蚕豆、三叶草等作物危害最重。阿尔蚜茧蜂(Aphidiuservi),即无网长管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Hymenoptera:Aphidiidae)一种容性内寄生蜂(koinobiont),分布广泛且多寄主,是豌豆蚜等15种为害豆科和禾本科作物蚜虫的重要自然天敌,研究阿尔蚜茧蜂对为害苜蓿的豌豆蚜进行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为开展试验,需要在田间采集阿尔蚜茧蜂,但寄生豌豆蚜的寄生蜂不止一种,而阿尔蚜茧蜂体型很小(不足5mm),在田间不易捕捉,故一般先采集被蚜茧蜂寄生蚜虫后形成的僵蚜,带回实验室等待僵蚜孵化后识别蜂的种类,并选择需要的寄生蜂释放在繁殖箱中繁育,箱中的蜂也需要捕捉进行后续试验。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孵化后的蚜茧蜂体型很小,种类和性别不好识别,在繁殖箱释放时,蜂容易发生逃逸,且蜂在繁殖箱中的不好捕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活塞,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所述活塞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从主筒一端推入到主筒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另一端套在主筒开口端,在主筒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取下,通过活塞将主筒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另一端对准蜂,通过活塞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优选地,所述阻拦筒侧壁上设有长杆状手柄,该手柄长度大于主筒长度。优选地,所述捕捉筒的开口直径较小端套在主筒开口端。优选地,所述捕捉筒的开口直径较大端的孔径为3cm。优选地,所述主筒直径为1cm、长为10cm。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结合主筒、活塞、捕捉筒,该结构直接插在试管架上,方便放置,透过透明的储存设备能观察到僵蚜孵化全过程,并识别蜂的种类;确定好种类后,可以将捕捉筒拆下,推进活塞将蜂释放进指定的繁殖箱中,该过程可以节约两倍的时间,减少90%的蜂逃逸;在繁殖箱中需要捕捉蜂时,通过结合主筒、活塞、捕捉筒,捕捉筒对准蜂,抽拉活塞,将蜂吸入主筒,捕捉筒远端开口直径设置为3cm,远远大于传统0.5cm的吸虫器直径,解决了以往用其他吸虫器,开口面积太小的弊端,能提高吸虫效率8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主筒,图1b为活塞,图1c为阻拦筒,图1d为捕捉筒;图2是本技术装置在阿尔蚜茧蜂的孵化操作时的装配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装置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的装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其中,图1是本技术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主筒,图1b为活塞,图1c为阻拦筒,图1d为捕捉筒;图2是本技术装置在阿尔蚜茧蜂的孵化操作时的装配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装置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的装配结构图。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1,活塞2,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3,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4;所述活塞2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5从主筒1一端推入到主筒1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3另一端套在主筒1开口端,在主筒1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3取下,通过活塞2将主筒1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4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4另一端对准蜂,通过活塞2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便于对阻拦筒3的操作,有利的,所述阻拦筒3侧壁上设有长杆状手柄6,该手柄6长度大于主筒1长度。在将装置前端放入繁殖箱,通过该手柄6在箱子外操作使阻拦筒3与主筒1脱离,将主筒1内的蜂释放到繁殖箱中,更好的减少蜂的逃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更好的吸取阿尔蚜茧蜂,有利的,所述捕捉筒4的开口直径较小端套在主筒1开口端。在本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筒1为直径1cm、长度10cm且前后端开口的透明玻璃管,活塞2包括直径略小于1cm的橡胶活塞2环以及长度为15cm的塑料推杆5,主筒1、活塞2配合成一个类似注射器的结构;阻拦网内径略大于1cm、高度为1cm,侧面塑料手柄6长度为15cm,阻拦网可用于通气和防止蜂逃逸;捕捉筒4为上端直径3cm、下端直径略大于1cm、高度2cm的不锈钢喇叭状结构。通过结合主筒1、活塞2、捕捉筒4,该结构直接插在试管架上,方便放置,透明的储存设备能观察到僵蚜孵化全过程,并识别蜂的种类;确定好种类后,可以将捕捉筒4拆下,推进活塞2将蜂释放进指定的繁殖箱中,该过程可以节约两倍的时间,减少90%的蜂逃逸;在繁殖箱中需要捕捉蜂时,通过结合主筒1、活塞2、捕捉筒4,捕捉筒4对准蜂,抽拉活塞2,将蜂吸入主筒1,捕捉筒4远端开口直径设置为3cm,远远大于传统0.5cm的吸虫器直径,解决了以往用其他吸虫器,开口面积太小的弊端,能提高吸虫效率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活塞,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所述活塞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从主筒一端推入到主筒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另一端套在主筒开口端,在主筒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取下,通过活塞将主筒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另一端对准蜂,通过活塞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活塞,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所述活塞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从主筒一端推入到主筒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另一端套在主筒开口端,在主筒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取下,通过活塞将主筒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另一端对准蜂,通过活塞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刘长仲曹亮王牟军李勇杨泽远夏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