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1590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和把手,壳体内设有加热部,加热部包括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采用柔性碳材料制成,加热元件设置在壳体内腔的内壁上,包括耐高温纤维层和包覆在耐高温纤维层外的微晶石墨层;多个温度传感器均布在加热元件内,或者输出装置的出风口内侧;把手包括智能控温装置,智能控温装置包括电路控制板和微处理器,加热元件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温度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热元件的加热温度或壳体内腔的温度情况,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电路控制板调节加热元件加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预热、散热均匀,且风噪低,安全性能高,便于携带,并实现自助调温。

A Handheld Hot Air Outpu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气流输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电吹风产品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电器,数量庞大,使用广泛,常被用于头发护理、实验室、理疗室、工业生产、美工等多种领域,最主要的是应用于头发的干燥和定型。吹风机的结构大同小异,一般是由壳体、手柄、电动机、风叶、加热元件、挡风板、开关、电源线等组成,工作原理一般是电动机驱动转子带动风叶旋转,当风叶旋转时,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由此形成的离心气流再由风筒前嘴吹出。而传统吹风机的加热元件一般是金属材料,金属电热丝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辐射,吹头发时会直接向人的头部辐射,对人体产生伤害;另外该吹风机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下使用,且使用时间长后,还会滋生和积累很多细菌,不具备抗菌的功能。此外,金属电热丝的温度是持续上升的,吹出的风越来越热,容易造成局部灼伤。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金属电热丝加热原理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会在发热元件和风筒前嘴之间设置陶瓷发热体,但陶瓷体表面的碳粉层会不断衰竭,而且还必须在干燥条件下使用,使用的安全性受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其无有害电磁波辐射,具有抑菌功能,安全性能高,风噪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元件采用柔性碳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耐高温纤维层和包覆在耐高温纤维层外的微晶石墨层;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布在所述加热元件内,或者所述输出装置的出风口内侧;所述把手包括智能控温装置,所述智能控温装置包括电路控制板和微处理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相连;所述电路控制板外接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温度或所述壳体内腔的温度情况,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输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电路控制板调节所述加热元件加热量。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碳材料为在耐高温纤维上直接生长的微晶石墨或碳基柔性加热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横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的上下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呈环形结构纵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还包括隔热层和散热保护层,所述隔热层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隔热层内侧,所述散热保护层与所述隔热层之间形成隔层,所述加热元件均布在所述隔层中。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选用耐高温、防火、不燃的矿物纤维材料、或者不燃、防火的无机矿物类材料制备。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保护层选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还包括反射层,所述隔热层通过所述反射层安装在所述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选用铝箔、银浆反射涂料、铝银浆反射涂料或陶瓷纤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选用耐高温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元件采用柔性碳材料制成,该柔性碳材料升温速率快,无需预热、散热均匀,同时,其热能辐射产生的远红外光波具有红外理疗功能,无有害电磁波辐射,可兼作身体部位理疗器械使用,该柔性材料还具有疏水、抑菌的效果,长时间使用也不会积累细菌,提高了输出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元件布置在壳体内腔的内壁上,形成无风阻的风道形式,大大降低了风噪,并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通过智能控温装置预设多种吹风模式供选择,并实现自助调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把手、3-加热元件、4-反射层、5-隔热层、6-散热保护层、7-进风罩、8-出风罩、9-温度传感器、10-LED显示屏、11-温度旋钮、12-菜单功能单元、13-电源开关、14-电路控制板、15-固定装置、16-电动机、17-传动轴、18-风叶、19-负离子发生器、20-微处理器、21-防滑或手型纹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方位或位置关系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器件内部的联通,也可以是两个元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如图1所示,该输出装置包括壳体1和把手2,壳体1下部与把手2相连,且内腔相通。在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罩7和出风罩8,在壳体1内腔的侧壁上设有加热部,辐射热量,空气由进风罩7进入壳体1内腔,经加热部加热后由出风罩8吹出。壳体1选用耐高温的AB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PPS(聚苯硫醚)、PC(聚碳酸酯)、PA(聚酰胺)、PP(聚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一系列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而成。加热部包括加热元件3、反射层4、隔热层5和散热保护层6。隔热层5通过反射层4贴附在壳体1内壁上,散热保护层6设置在隔热层5内侧(即远离壳体1内壁的一侧),散热保护层6与隔热层5之间形成隔层,加热元件3设置在隔层中。其中,加热元件3与把手2内的电路控制板14相连,电路控制板14控制加热元件3加热,并向壳体1内腔辐射热量。本实施例的加热元件3采用柔性碳材料制成,可贴附在壳体1内壁上,该柔性碳材料为薄壁结构,质量轻,可减小壳体1直径设计。本实施例的加热部可横向设置在壳体1内腔的上下两侧壁上,也可以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纵向设置在壳体1内腔的侧壁上,在壳体1内腔中间形成中空无阻碍的气流风道,气流通过时,无风阻影响,降低了风噪,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噪声测试数据表明,输出装置工作时,噪音最高为70.8dB,而传统的吹风机最低噪音为78dB。另外,该加热元件3不仅实现均匀的散热,还减轻了输出装置重量。该柔性碳材料可以为碳纤维加热材料(一维丝状、二维膜状)、石墨烯加热材料(包括一维石墨烯纤维/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薄膜(纸)、三维石墨烯)、石墨烯纤维(一维丝状、二维膜状)等一系列碳基柔性加热材料。反射层4用于反射壳体1内热量,阻止热量散失,可选用铝箔、银浆反射涂料、铝银浆反射涂料、陶瓷纤维等一系列反射材料。隔热层5用于阻隔壳体1内外热量交换,隔热层5可选用硅酸铝纤维棉、矿渣纤维棉、延绵、玻璃纤维棉、海泡纤维棉等一系列耐高温、或防火、不燃的矿物纤维材料,或者蛭石、膨胀珍珠岩、硅酸钙保温绝热轻体材料等一系列不燃、防火的无机矿物类材料。散热保护层6用于保护加热元件3,选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如耐高温的黑色导热橡胶、黑色导热布或黑色导热涂层。加热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多个温度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壳体(1)和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元件(3)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加热元件(3)采用柔性碳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元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元件(3)包括耐高温纤维层和包覆在耐高温纤维层外的微晶石墨层;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9)均布在所述加热元件(3)内,或者所述输出装置的出风口内侧;所述把手(2)包括智能控温装置,所述智能控温装置包括电路控制板(14)和微处理器(20),所述加热元件(3)与所述电路控制板(14)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9)通过所述微处理器(20)与所述电路控制板(14)相连;所述电路控制板(14)外接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9)实时监测所述加热元件(3)的加热温度或所述壳体(1)内腔的温度情况,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输至所述微处理器(20),所述微处理器(20)通过所述电路控制板(14)调节所述加热元件(3)加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壳体(1)和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元件(3)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加热元件(3)采用柔性碳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元件(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的内壁上;所述加热元件(3)包括耐高温纤维层和包覆在耐高温纤维层外的微晶石墨层;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9)均布在所述加热元件(3)内,或者所述输出装置的出风口内侧;所述把手(2)包括智能控温装置,所述智能控温装置包括电路控制板(14)和微处理器(20),所述加热元件(3)与所述电路控制板(14)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9)通过所述微处理器(20)与所述电路控制板(14)相连;所述电路控制板(14)外接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9)实时监测所述加热元件(3)的加热温度或所述壳体(1)内腔的温度情况,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输至所述微处理器(20),所述微处理器(20)通过所述电路控制板(14)调节所述加热元件(3)加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碳材料为在耐高温纤维上直接生长的微晶石墨或碳基柔性加热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热气流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横向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宇汪威杨惠恋李筝
申请(专利权)人:碳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