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57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吹风机,属于吹风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电吹风机容易从进风口吸入发丝等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吹风机包括风筒、设置在风筒内的风机、以及自风筒向下方延伸的手柄,风筒的一侧端头形成出风口,在风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进风口位于手柄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吹风机能避免发丝被吸入风筒中,使用更安全;气流进入风筒后先是向后流动,然后再转向向前流动,延长了风道长度,能有效降噪;风筒的整体长度变短,电池风机更加小巧、便携。

Hair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吹风机
本技术涉及吹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吹风机。
技术介绍
电吹风机是一种使用气流吹干湿物体的家用电器,目前电吹风机主要用于吹干头发。现有手持式电吹风机大多是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沿主机轴线位于主机的前后两端,当使用者为吹干自己的头发时,通常是低头、单手持电吹风机置于脸的前方或胸前,出风口对着左侧或右侧的头发吹风。即,风筒的左右两侧都有发丝,一侧发丝位于出风口前侧时另一侧的发丝则正好位于进风口处,很容易随着进风被吸入电吹风机中,对头发造成伤害,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避免发丝被吸入风筒中的电吹风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吹风机,包括风筒、设置在所述风筒内的风机、以及自所述风筒向下方延伸的手柄,所述风筒的一侧端头形成出风口,在所述风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手柄的同一侧。其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手柄位于所述风筒的轴线同侧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在所述风筒内设置有导流罩,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和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的风扇;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电机、所述风扇和所述导流罩。进一步,所述导流罩上朝向所述风机的表面面呈内凹的球面结构。其中,所述手柄的轴线与所述风筒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其中,所述风筒内设置有内筒,在所述风机的入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进风管;所述风筒的内壁、所述内筒的外壁以及所述进风管的外壁围合成出风道,所述出风道的后端封闭,前端形成所述出风口。进一步,在所述内筒的外侧套设有加热组件。其中,从所述风筒的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端头至另一端头方向,所述出风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内筒的内部形成贯通所述风筒两侧端头的贯通孔。其中,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内筒的下方。本技术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位于手柄的同一侧,头发距离进风口较远,避免发丝被吸入风筒中,使用更安全;气流进入风筒后先是向后流动,然后再转向向前流动,延长了风道长度,能有效降噪;风筒的整体长度变短,电池风机更加小巧、便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吹风机沿中轴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吹风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筒;2、风机;3、手柄;4、导流罩;5、内筒;6、加热组件;7、PCB板;8、出风道;11、出风口;12、进风口;21、进风管;22、电机;23、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公开一种电吹风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吹风机包括中空管状的风筒1,手柄3自风筒1向下方延伸,由手柄3形成的竖直轴线A与由风筒1形成的水平轴线B相互垂直,在风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在风筒1内设置有内筒5,风筒1的前侧端头和内筒5的前侧端头之间形成出风口11,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位于手柄3的同一侧。使用时风从进风口12进入风筒1中,沿风道流通后再从出风口11吹出,待吹干的头发等湿物体位于出风口11前方的一段距离内,热风吹动后一侧待吹干的头发向远离风筒1的方向飘起,而另一侧的头发距离进风口12很远、且被手柄3和使用者的手阻挡,所以没有头发会被吸入进风口12中,使用更安全。如图2所示,风筒1内设置有风机2,风机2包括电机22和安装在电机22的输出端的风扇23,在风机2的入口和进风口12之间设置有进风管21,即,图2中带箭头虚线所示的进风依次经过进风管21、电机22和风扇23。在风扇23的后面设置有导流罩4,导流罩4的表面(朝向风机2的位置处)呈内凹的球面结构,风在碰到导流罩4后改变风向,开始朝前侧流动。风筒1的内壁、内筒5的外壁以及进风管21的外壁围合成出风道8,出风道8的后端封闭,前端形成出风口11。进风在导流罩4处改变方向后沿着出风道8涌向出风口11,形成出风。在内筒5的外侧且靠近前端的位置处套设有加热组件6,用于加热出风。PCB板7设置在导流罩4的背面(背向风机2的一侧),不管是否在设计之初就在导流罩4的边缘处留出了间隙,正常的加工工艺中都会在导流罩4的边缘分别与内筒5外壁、与风筒1内壁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间隙,部分进风会通过这一间隙进入到导流罩4的背面,从而能为PCB板7降温,延长PCB板7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出风速度,从风筒1的出风口11的一侧端头至另一端头方向,出风道8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大。即,沿从后向前的方向,出风道8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形成这一结构的具体方式不限,可以是将风筒1设计成横截面呈梯形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内筒5设计成后端较细、前端较粗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同时使用到了上述两种结构。内筒5可以设计成实心结构,也可以设计成中空的管状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内筒5的内部形成贯通风筒1两侧端头的贯通孔,令电吹风机整体造型更美观,科技感更强,重量更轻,制造成本低。只要将进风口12设置到手柄3的前端即可实现避免吸入头发的作用,至于进风口12位于风筒1的上下左右都是一样的。为了实现最佳的使用效果,进风口12和手柄3位于风筒1的轴线同侧上,进风口12位于手柄3与出风口11之间,即,进风口12设置在风筒1的下方且靠近手柄3的位置处。图2所示为该电吹风机沿中轴线的剖视图,电机轴线与风筒1的轴线不同心或电机轴线在风筒1轴线的下方,图中两条带箭头的加粗实线代表沿上下两个方向流动的气流。具体的,进风先是向后流动,从风扇23吹出的气流撞击导流罩4后进入出风道8中,再向前涌向出风口11。气流的这一折返流动方式延长了风道,有助于降低噪音,同时可以缩减风筒1的长度,令该电吹风机更加小巧、便携。进风口12位于手柄3的竖直轴线与出风口11的中间位置,既不损失风量又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进风口12在手柄3轴线的前端,缩短了风筒1的整体长度,使电吹风机使用起来更便捷。图2中,位于上方的带箭头加粗实线看上去是中断的,但这只是剖视图中视角问题,其实出风是连续的,出风需要绕过内筒5(可以理解为带箭头加粗实线在内筒5的后方是连续的)。图3所示为去除风筒1和手柄3后的结构,能更清楚地看到进风管21和内筒5的。进风管21、风机2、PCB板7和导流罩4都位于内筒5的下方,结构更紧凑;进风管21将进风和出风隔离开,令进风和出风不会互相干扰;出风沿着进风管21的外壁和内筒5的外壁向图3的右侧流动,经过加热组件6后吹出。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机,包括风筒(1)、设置在所述风筒(1)内的风机(2)、以及自所述风筒(1)向下方延伸的手柄(3),所述风筒(1)的一侧端头形成出风口(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所述出风口(11)和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手柄(3)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机,包括风筒(1)、设置在所述风筒(1)内的风机(2)、以及自所述风筒(1)向下方延伸的手柄(3),所述风筒(1)的一侧端头形成出风口(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2),所述出风口(11)和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手柄(3)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手柄(3)位于所述风筒(1)的轴线同侧上,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手柄(3)与所述出风口(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筒(1)内设置有导流罩(4),所述风机(2)包括电机(22)和安装在所述电机(22)的输出端的风扇(23);沿远离所述出风口(11)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电机(22)、所述风扇(23)和所述导流罩(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4)上朝向所述风机(2)的表面呈内凹的球面结构。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