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55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安装在屋面,包括安装在屋面的蓄水槽、安装在蓄水槽内的隔板、设置在隔板远离种植层、设置在隔板与蓄水槽之间且与蓄水槽连通的给液管;所述蓄水槽靠近隔板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样还能收集雨水再利用以达到循环的效果,以减轻城市防洪设施的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采用生态工程对小流域屋面降雨进行收集、利用、排放,以达到对雨水综合利用的效果,可用于小面积汇水区域产生的屋面降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环境
,具体的说,是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城市面积不断上升。城市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城市雨岛效应明显,最终导致城市内涝频发。在城市内涝频发的因素中,城市降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城市的下水道工程不够完善也占有部分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降雨通过地面下水道流入地下,其中有很大部分降雨通过屋面流入地面再流入地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样还能收集雨水再利用以达到循环的效果,以减轻下水道设施的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通过屋面绿化的方法,兼具一定的控制屋面径流的效果,为合理利用降雨,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供一种选择。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安装在屋面,包括安装在屋面的蓄水槽、安装在蓄水槽内的隔板、设置在隔板远离蓄水槽一侧的种植层、设置在隔板与蓄水槽之间且与蓄水槽连通的给液管;所述蓄水槽靠近隔板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孔。首先将蓄水槽安装在屋面,再在蓄水槽内安装隔板,隔板将蓄水槽分割为种植区和给水区;种植层安装在种植区,给液管安装在蓄水槽内用于为种植区内的植物提供水份和营养;使用过程中,通过给液管的一端向给液管内输入液体;液体将输送到蓄水槽内与蓄水槽内的水混合并稀释,再由给液管将混合后的液体输送到种植层中。所述排水孔连接有排水管道。当蓄水槽内的水积累超过排水孔的高度时,高于排水孔高度的水将通过排水孔排向排水管道;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给液管包括毛细管和安装在隔板靠近蓄水槽一侧的注液管,所述毛细管一端安装在蓄水槽内且另外一端穿过隔板设置在种植层内;所述毛细管与蓄水槽连通。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注液管靠近蓄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孔。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毛细管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毛细孔;所述毛细管的外侧面上包裹有土工布。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毛细管内填充有毛细材料,所述毛细材料包括沿蓄水槽向隔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粗砂、中砂、细砂。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给液管还包括一端安装在蓄水槽内且另外一端穿过隔板设置在种植层内的下渗管;所述下渗管与蓄水槽连通。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下渗管靠近蓄水槽的一侧设置有开孔;所述下渗管的外侧面上包裹有土工布。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下渗管内填充有不同级配的砂石颗粒。填充的不同级配的砂石颗粒用以加强种植层中的多余液体下渗;同时对雨水能够进行初步过滤。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种植层包括设置在隔板上且高度为20cm的种植基质层和种植在种植基质层远离隔板一侧的植物层;所述种植基质层包括轻沙壤土、腐殖土、珍珠岩、蛭石;所述轻沙壤土:腐殖土:珍珠岩:蛭石的体积比为2.5:5:2:0.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蓄水槽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隔板的支撑柱。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样还能收集雨水再利用以达到循环的效果,以减轻城市防洪设施的负担,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2)本技术采用生态工程对小流域屋面降雨进行收集、利用、排放,以达到对雨水综合利用的效果,可用于小面积汇水区域产生的屋面降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毛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下渗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植物层,2-种植基质层,3-隔板,4-注液管,5-毛细管,51-毛细孔,6-下渗管,7-蓄水槽,8-排水孔,10-砂石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3所示,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安装在屋面,包括安装在屋面的蓄水槽7、安装在蓄水槽7内的隔板3、设置在隔板3远离蓄水槽一侧的种植层、设置在隔板3与蓄水槽7之间且与蓄水槽7连通的给液管;所述蓄水槽7靠近隔板3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孔8。首先将蓄水槽7安装在屋面,再在蓄水槽7内安装隔板3,隔板3将蓄水槽7分割为种植区和给水区;种植层安装在种植区,给液管安装在蓄水槽7内用于为种植区内的植物提供水份和营养;使用过程中,通过给液管的一端向给液管内输入液体;液体将输送到蓄水槽7内与蓄水槽7内的水混合并稀释,再由给液管将混合后的液体输送到种植层中。所述排水孔8连接有排水管道。当蓄水槽7内的水积累超过排水孔8的高度时,高于排水孔8高度的水将通过排水孔8排向排水管道;隔板3采用可拆卸安装在方式安装在蓄水槽7上。可拆卸的方式使得长时间使用后,能够对隔板3进行跟换;有效的避免采用固定安装时隔板3损坏,整个装置将不能再次进行使用。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给液管包括毛细管5和安装在隔板3靠近蓄水槽7一侧的注液管4,所述毛细管5一端安装在蓄水槽7内且另外一端穿过隔板3设置在种植层内;所述毛细管5与蓄水槽7连通。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注液管4靠近蓄水槽7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孔。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毛细管5内填充有毛细材料,所述毛细材料包括沿蓄水槽7向隔板3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粗砂、中砂、细砂。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毛细管5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毛细孔51;所述毛细管5的外侧面上包裹有土工布。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所述毛细管5的数量为多根且均匀的设置在蓄水槽7内。在多根毛细管5的共同作用下,将蓄水槽7内的水份通过毛细作用原理,为种植层提供持续不断的水份。多根毛细管5均匀布置使得对于种植层的供水均匀。注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槽、安装在蓄水槽内的隔板(3)、设置在隔板(3)远离蓄水槽一侧的种植层、设置在隔板(3)与蓄水槽之间且与蓄水槽连通的给液管;所述蓄水槽靠近隔板(3)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槽、安装在蓄水槽内的隔板(3)、设置在隔板(3)远离蓄水槽一侧的种植层、设置在隔板(3)与蓄水槽之间且与蓄水槽连通的给液管;所述蓄水槽靠近隔板(3)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液管包括毛细管(5)和安装在隔板(3)靠近蓄水槽一侧的注液管(4),所述毛细管(5)一端安装在蓄水槽内且另外一端穿过隔板(3)设置在种植层内;所述毛细管(5)与蓄水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4)靠近蓄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5)内填充有毛细材料,所述毛细材料包括沿蓄水槽向隔板(3)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粗砂、中砂、细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的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5)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毛细孔(51);所述毛细管(5)的外侧面上包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鹏源崔宁罗荣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恒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