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艺颖专利>正文

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25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包括:本体、托盘、发动机架装盘;把手设置在托盘的上部两端,且把手与托盘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托盘的两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托盘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内端,且托盘与本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本体的上部内端开设有凹槽;本体的上部一端开设有螺纹孔;定位座安装在本体的上部一端,且定位座与本体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轴套设置在定位座的内部上端,且轴套与定位座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实用效果高,拆装教学时稳定性好,且拆装工具取拿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A Teaching Instrument for Comprehensive Pract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
本技术涉及教学实践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
技术介绍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发动机拆装用教学用具普遍存在实用效果低,拆装教学时稳定性差,且拆装工具取拿不方便的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实用效果高,拆装教学时稳定性好,且拆装工具取拿方便的的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来解决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实用效果低,拆装教学时稳定性差,且拆装工具取拿不方便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实用效果低,拆装教学时稳定性差,且拆装工具取拿不方便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包括:把手、本体、托盘、发动机架装盘、轴套、定位座、电机座板、电机、工具板、卡槽、立柱、套筒、平衡板、电机轴、螺纹孔、凹槽、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和插孔;所述把手设置在托盘的上部两端,且把手与托盘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托盘的两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托盘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内端,且托盘与本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的上部内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本体的上部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座安装在本体的上部一端,且定位座与本体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定位座的内部上端,且轴套与定位座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套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电机轴,且轴套与电机轴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轴设置在电机的前部中间,且电机轴与电机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定位座的后部上端,且电机通过电机座板与定位座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电机轴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架装盘,且电机轴与发动机架装盘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发动机架装盘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本体的上部一端设置有卡槽,且本体与卡槽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槽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工具板,且卡槽与工具板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工具板的内部上端开设有插孔;所述本体的底部两端设置有立柱,且本体与立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设置在套筒的内部上端,且立柱与套筒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平衡板,且套筒与平衡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所述托盘俯视呈矩形状的拆卸式结构设置,且托盘的上部内端开设有两处与把手相连接的第二螺纹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所述定位座侧视呈倒L形状结构设置,且定位座的内部上端开设有一处与轴套及电机轴相贯穿的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所述本体俯视呈矩形状的调节式结构设置,且本体的上部内端开设有一处与托盘相配合的矩形状凹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所述发动机架装盘为圆形状的拆卸式结构,且发动机架装盘的内部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四处第三螺纹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所述工具板侧视呈倒U形状的拆卸式结构,且工具板的内部上端开设有五处长圆形的插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托盘俯视呈矩形状的拆卸式结构设置,且托盘的上部内端开设有两处与把手相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托盘能够将拆装发动机时产生的费机油进行收集,实用效果高。2、本技术通过定位座侧视呈倒L形状结构设置,且定位座的内部上端开设有一处与轴套及电机轴相贯穿的通孔,定位座的倒L形状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强发动机拆装教学旋转时的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工具板侧视呈倒U形状的拆卸式结构,且工具板的内部上端开设有五处长圆形的插孔,五处长圆形的插孔能够使拆装工具处于垂直放置状态,实现了拆装工具取拿方便的优点。4、本技术通过对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的改进,具有实用效果高,拆装教学时稳定性好,且拆装工具取拿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本体与托盘的轴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把手1、本体2、托盘3、发动机架装盘4、轴套5、定位座6、电机座板7、电机8、工具板9、卡槽10、立柱11、套筒12、平衡板13、电机轴14、螺纹孔201、凹槽202、第二螺纹孔301、第三螺纹孔401、插孔9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包括:把手1、本体2、托盘3、发动机架装盘4、轴套5、定位座6、电机座板7、电机8、工具板9、卡槽10、立柱11、套筒12、平衡板13、电机轴14、螺纹孔201、凹槽202、第二螺纹孔301、第三螺纹孔401和插孔901;把手1设置在托盘3的上部两端,且把手1与托盘3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托盘3的两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1;托盘3设置在本体2的上部内端,且托盘3与本体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本体2的上部内端开设有凹槽202;本体2的上部一端开设有螺纹孔201;定位座6安装在本体2的上部一端,且定位座6与本体2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轴套5设置在定位座6的内部上端,且轴套5与定位座6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轴套5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电机轴14,且轴套5与电机轴14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电机轴14设置在电机8的前部中间,且电机轴14与电机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电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包括:把手(1)、本体(2)、托盘(3)、发动机架装盘(4)、轴套(5)、定位座(6)、电机座板(7)、电机(8)、工具板(9)、卡槽(10)、立柱(11)、套筒(12)、平衡板(13)、电机轴(14)、螺纹孔(201)、凹槽(202)、第二螺纹孔(301)、第三螺纹孔(401)和插孔(90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设置在托盘(3)的上部两端,且把手(1)与托盘(3)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托盘(3)的两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1);所述托盘(3)设置在本体(2)的上部内端,且托盘(3)与本体(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2)的上部内端开设有凹槽(202);所述本体(2)的上部一端开设有螺纹孔(201);所述定位座(6)安装在本体(2)的上部一端,且定位座(6)与本体(2)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轴套(5)设置在定位座(6)的内部上端,且轴套(5)与定位座(6)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套(5)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电机轴(14),且轴套(5)与电机轴(14)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轴(14)设置在电机(8)的前部中间,且电机轴(14)与电机(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8)安装在定位座(6)的后部上端,且电机(8)通过电机座板(7)与定位座(6)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电机轴(14)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架装盘(4),且电机轴(14)与发动机架装盘(4)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发动机架装盘(4)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401);所述本体(2)的上部一端设置有卡槽(10),且本体(2)与卡槽(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卡槽(10)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工具板(9),且卡槽(10)与工具板(9)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工具板(9)的内部上端开设有插孔(901);所述本体(2)的底部两端设置有立柱(11),且本体(2)与立柱(1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11)设置在套筒(12)的内部上端,且立柱(11)与套筒(1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套筒(12)的底部设置有平衡板(13),且套筒(12)与平衡板(1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实践用教学用具,包括:把手(1)、本体(2)、托盘(3)、发动机架装盘(4)、轴套(5)、定位座(6)、电机座板(7)、电机(8)、工具板(9)、卡槽(10)、立柱(11)、套筒(12)、平衡板(13)、电机轴(14)、螺纹孔(201)、凹槽(202)、第二螺纹孔(301)、第三螺纹孔(401)和插孔(90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设置在托盘(3)的上部两端,且把手(1)与托盘(3)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托盘(3)的两端内侧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1);所述托盘(3)设置在本体(2)的上部内端,且托盘(3)与本体(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2)的上部内端开设有凹槽(202);所述本体(2)的上部一端开设有螺纹孔(201);所述定位座(6)安装在本体(2)的上部一端,且定位座(6)与本体(2)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轴套(5)设置在定位座(6)的内部上端,且轴套(5)与定位座(6)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轴套(5)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电机轴(14),且轴套(5)与电机轴(14)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轴(14)设置在电机(8)的前部中间,且电机轴(14)与电机(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机(8)安装在定位座(6)的后部上端,且电机(8)通过电机座板(7)与定位座(6)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电机轴(14)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架装盘(4),且电机轴(14)与发动机架装盘(4)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发动机架装盘(4)的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401);所述本体(2)的上部一端设置有卡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颖
申请(专利权)人:王艺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