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12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包括主充电电路和单片机,还包括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稳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全程智能脉冲充电,电池组充的快,不损伤蓄电池,电池组内部温度恒定,充电过程中电池不失水,不析气;自动选择充电模式,修复硫化电池组,提升电池组容量;智能温度补偿,根据环境温度,自动给出一套适合此温度的充电模式,实现夏天充不鼓电池,冬天电池充的满;电池组极性在反接时,三极管Q5失电不导通,继电器K1线圈失电不吸合,黄色指示灯LD6亮提醒电池组接反,实时0电压输出,防反接,防短路;具有高温保护功能,防止充电器损坏。

An Intelligent Charger for Lead-acid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老年代步车等新能源电轿日益普及,且95%以上采用铅酸阀控免维护蓄电池作为动力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单只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按充电、放电一次计算在500次左右,但是常规的充电方式都是采用三段式直流充电方式,即:恒流—恒压—浮充三个阶段。由于蓄电池充电的过程是一个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持续给蓄电池组加以持续直流电流充电,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持续进行,很容易造成蓄电池内部温度上升,使得蓄电池出现失水现象,严重时造成蓄电池热失控,出现电池容量大幅度衰减,甚至鼓包等现象。目前有些充电器厂家为了防止电池热失控把充电电流降低,或者把充电均充电压降低,以此来防止电池过充,但是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电池长期充不满,影响电池续航里程,蓄电池也会因为长期欠充而产生硫化现象,降低了电池的使用效率。也有的充电器厂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充电器品质,提高充电器均充电压(单只电压达到15V以上,蓄电池单只均充电压不能高于14.8V)来给蓄电池组充电,这样短期内是增加了续航里程,但是牺牲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铅酸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温度补偿是必须有的,目的是为了夏天充不鼓电池,冬天让电池充满,但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充电器的温度补偿效果不明显,受充电器内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境温度值,反而加剧了充坏电池的机率。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包括主充电电路和单片机,还包括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稳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流检测输入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压检测输入端,所述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充电电路,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端,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输入端,所述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的供电端连接单片机。进一步的,所述主充电电路包括AC220V电源,AC220V电源的火线通过可调电阻ZR1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D4的阳极,AC220V电源的零线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和D3的阳极,二极管D1、D2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3、D4的阴极连接电容C1、C2、电阻R1、R2的一端和变压器B1的第一绕组端子1,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稳压管D5的阴极、电容C3的一端和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7,稳压管D5的阳极与电容C3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电容C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变压器B1的第一绕组端子2和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和电阻R3、R8、R9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B1的第二绕组端子3,变压器B1的第二绕组端子4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6,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7、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3,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3还通过并联的电阻R6、R6*、电容C7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2、5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8连接电阻R5、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4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并通过电容C5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1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4、电容C26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3接地。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B1的第三绕组端子6通过二极管D9连接电容C16、电阻R32、R27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1,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7的一端和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12V电源输出端,变压器B1的第三绕组端子5与电容C16、C17的另一端并联接地,且变压器B1的端子4、5之间还连接电容C8,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2,并通过电阻R26连接电容C14的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Q6的引脚2,可控精密稳压源Q6的引脚1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电阻R28、R28*、R30的一端,可控精密稳压源Q6的引脚3与电容C15、电阻R28、R28*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1连接电容C17、C18的一端、二极管D8的阴极和继电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与变压器B1的第四绕组端子7接地,电容C1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3连接二极管D8的阳极和变压器B1的第四绕组端子8,继电器K1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48V电源输出端和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36的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36的另一端并联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0的阳极和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和风扇FAN的正极。进一步的,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7,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脉冲信号输出端,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38的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9、R40的一端、稳压管D11的阴极和MOS管Q7的栅极,电阻R39的另一端连接+48V电源输出端,MOS管Q7的源极连接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38、R40、R41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稳压管D11的阳极并联接地,MOS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21的一端和负极充电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黄色指示灯LD6的正极,黄色指示灯LD6的负极通过二极管D16连接+48V电源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23,电阻R23的一端连接MOS管Q7的源极,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3*、电容C20的一端和单片机的电流检测输入端,电阻R23*、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2,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48V电源输出端,二极管D12的阴极通过电阻R24、R24*连接电阻R25、电容C21的一端和单片机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电阻R25、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基准稳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U3,降压芯片U3的引脚3连接+12V电源输出端和电容C22的一端,降压芯片U3的引脚1接地,降压芯片U3的引脚2连接+3.3V电源输出端和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2、C19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5和热敏电阻NTC,电阻R15的一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NTC的一端和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输入端,热敏电阻NTC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16-R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包括主充电电路和单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稳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流检测输入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压检测输入端,所述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充电电路,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端,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输入端,所述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的供电端连接单片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包括主充电电路和单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稳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脉冲信号输出端,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充电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流检测输入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充电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压检测输入端,所述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充电电路,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供电端,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输入端,所述脉冲充电状态指示电路的供电端连接单片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电电路包括AC220V电源,AC220V电源的火线通过可调电阻ZR1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D4的阳极,AC220V电源的零线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和D3的阳极,二极管D1、D2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3、D4的阴极连接电容C1、C2、电阻R1、R2的一端和变压器B1的第一绕组端子1,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稳压管D5的阴极、电容C3的一端和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7,稳压管D5的阳极与电容C3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电容C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变压器B1的第一绕组端子2和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和电阻R3、R8、R9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B1的第二绕组端子3,变压器B1的第二绕组端子4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6,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7、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3,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3还通过并联的电阻R6、R6*、电容C7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2、5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8连接电阻R5、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4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并通过电容C5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引脚1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4、电容C26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3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B1的第三绕组端子6通过二极管D9连接电容C16、电阻R32、R27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1,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7的一端和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12V电源输出端,变压器B1的第三绕组端子5与电容C16、C17的另一端并联接地,且变压器B1的端子4、5之间还连接电容C8,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2,并通过电阻R26连接电容C14的一端和可控精密稳压源Q6的引脚2,可控精密稳压源Q6的引脚1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电阻R28、R28*、R30的一端,可控精密稳压源Q6的引脚3与电容C15、电阻R28、R28*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电阻R3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1连接电容C17、C18的一端、二极管D8的阴极和继电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与变压器B1的第四绕组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桥宋铁群高磊薛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品志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