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84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涉及壁挂炉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壁挂锅炉中的热交换器不能利用水蒸气冷凝释放的热量的技术问题。该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集水盒、第二集水盒、围板、导热铜管和翅片;第一集水盒与第二集水盒相对设置,围板的侧边与第一集水盒和第二集水盒连接,围成容纳空间;第一集水盒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围板下侧面设置出烟口;多个翅片间隔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多个导热铜管一端与第一集水盒连通,另一端穿过多个翅片与第二集水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交换器能够使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释放热量,进而提高了安装该热交换器的壁挂锅炉的热效率。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壁挂炉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预冷的情况下凝结盛水,这一过程称为水蒸气的冷凝,冷凝过程将释放出水蒸汽的凝结热,1g温度未100℃的水将会释放出2255J的热量。在燃气壁挂锅炉中,这部分热量如果能被加以利用,则可以大大提高壁挂锅炉的热效率。现有壁挂锅炉,仅仅将天然气直接燃烧后用于加热采暖及热水取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不会在壁挂锅炉中的热交换器中冷凝,不能利用水蒸气冷凝释放的热量,浪费资源。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其生产工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壁挂锅炉中的热交换器不能利用水蒸气冷凝释放的热量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集水盒、第二集水盒、围板、导热铜管和翅片;所述第一集水盒与所述第二集水盒相对设置,所述围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集水盒和所述第二集水盒连接,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盒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围板下侧面设置出烟口;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多个所述导热铜管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盒连通,另一端穿过多个所述翅片与所述第二集水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铜管外侧设置镍钛合金层。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导流管;所述第一集水盒内形成第一集水腔和第二集水腔;所述第二集水盒内形成第三集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腔和所述第三集水腔连通;所述导热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集水腔和所述第三集水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水腔包括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第三导流通道和第四导流通道;所述第三集水腔包括第五导流通道、第六导流通道、第七导流通道和第八导流通道;多根所述导热铜管分为第一组铜管、第二组铜管、第三组铜管、第四组铜管、第五组铜管、第六组铜管和第七组铜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腔和所述第五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六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七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五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三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六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导流通道和所述第八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七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八导流通道和所述第四导流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水盒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集水罩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一集水罩设置有一隔板,形成所述所述第一集水腔和所述第二集水腔;所述第二集水腔内设置多个隔板,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三导流通道和所述第四导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水盒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二集水罩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二集水罩与所述第二盖板扣合,所述第二集水罩内设置多个隔板,形成所述第五导流通道、所述第六导流通道、所述第七导流通道和所述第八导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开设有穿装孔,所述穿装孔的边沿设置有翅片凸台;所述导热铜管穿过所述穿装孔,并与所述翅片凸台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开设有烟气孔,所述烟气孔与所述穿装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翅片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弯折边。进一步地,所述围板设置有弯折凸起,所述弯折凸起与燃烧器过盈配合。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集水盒、第二集水盒、围板、导热铜管和翅片;第一集水盒与第二集水盒相对设置,围板的侧边与第一集水盒和第二集水盒连接,围成容纳空间;第一集水盒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围板下侧面设置出烟口;多个翅片间隔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多个导热铜管一端与第一集水盒连通,另一端穿过多个翅片与第二集水盒连通。凉水自进水口流进第一集水盒,第一集水盒中凉水流入导热铜管并流入第二集水盒,第二集水盒中水通过导热铜管流回第一集水盒,然后经过出水口流出第二集水盒;壁挂锅炉内的燃烧器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自该热交换器的上部开口进入,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使高温烟气在其间充分扰动,增加了高温烟气在热交换器中停留时间,同时,导热铜管具有较高的热导性,使高温烟气与铜管和翅片充分进行热交换,高温烟气中水蒸气在翅片与导热铜管上冷凝释放热量,使导热铜管中的水温迅速提高,加热后的水体自出水口流出,烟气其他部分及冷凝水从围板下方的烟气口流出。由于该热交换器能够使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释放热量,进而提高了安装该热交换器的壁挂锅炉的热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水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水盒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集水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集水盒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翅片和导热铜管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翅片和导热铜管的连接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第一集水盒;110-第一集水罩;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20-第一盖板;130-第一集水腔;140-第二集水腔;141-第一导流通道;142-第二导流通道;143-第三导流通道;144-第四导流通道;200-第二集水盒;210-第二集水罩;220-第二盖板;230-第三集水腔;231-第五导流通道;232-第六导流通道;233-第七导流通道;234-第八导流通道;300-围板;310-弯折凸起;320-烟气口;400-导热铜管;410-第一组铜管;420-第二组铜管;430-第三组铜管;440-第四组铜管;450-第五组铜管;460-第六组铜管;470-第七组铜管;500-翅片;510-穿装孔;520-翅片凸台;530-烟气孔;540-弯折边;600-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水盒、第二集水盒、围板、导热铜管和翅片;所述第一集水盒与所述第二集水盒相对设置,所述围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集水盒和所述第二集水盒连接,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盒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围板下侧面设置出烟口;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多个所述导热铜管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盒连通,另一端穿过多个所述翅片与所述第二集水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水盒、第二集水盒、围板、导热铜管和翅片;所述第一集水盒与所述第二集水盒相对设置,所述围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集水盒和所述第二集水盒连接,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盒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围板下侧面设置出烟口;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多个所述导热铜管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盒连通,另一端穿过多个所述翅片与所述第二集水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铜管外侧设置镍钛合金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导流管;所述第一集水盒内形成第一集水腔和第二集水腔;所述第二集水盒内形成第三集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腔和所述第三集水腔连通;所述导热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集水腔和所述第三集水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水腔包括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第三导流通道和第四导流通道;所述第三集水腔包括第五导流通道、第六导流通道、第七导流通道和第八导流通道;多根所述导热铜管分为第一组铜管、第二组铜管、第三组铜管、第四组铜管、第五组铜管、第六组铜管和第七组铜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腔和所述第五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组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六导流通道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崇州杨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