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402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其包括:烟气排放接头,所述烟气排放接头包括内接头及套设在所述内接头外侧的外接头,所述内接头内形成有第一烟气通道,所述外接头与所述内接头之间形成有第一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接头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的出烟口密封连接;烟气排放管,所述烟气排放管包括内管及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内形成有第二烟气通道,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内接头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外接头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相互隔离的雨水导流通道和冷凝水回流通道,从而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至热交换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热交换炉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利用风机将燃气和空气混合后导入至热交换室内,混合燃气在热交换室内燃烧从而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热交换盘管中流动的冷凝水,被加热后的冷凝水携带大量热量流出热交换炉。同时,热交换室内的烟气经排烟管排出热交换炉。排烟管一般位于室外且向上倾斜,因此,阴雨天,雨水会大量地落入排烟管内,并沿着排烟管流入至热交换室内,最终导致热交换室内的热量大量损耗。此外,现有技术中,燃气和空气直接经风机被导入至热交换室内,因此,无法对混合燃气中的燃气与空气的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即:混合燃气的浓度无法实现调节。混合燃气的浓度过高造成能源浪费,混合燃气的浓度过则难以保证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其设置有相互隔离的雨水导流通道和冷凝水回流通道,其能够防止雨水进入至热交换器内。所述烟气排放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所述热交换炉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形成有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外壳及形成于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所述热交换炉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形成有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外壳及形成于热交换器外壳内的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的出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放装置包括:烟气排放接头,所述烟气排放接头包括管状的内接头及套设在所述内接头外侧的外接头,所述内接头内形成有第一烟气通道,所述外接头与所述内接头之间形成有第一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接头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的出烟口密封连接;烟气排放管,所述烟气排放管包括内管及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内形成有第二烟气通道,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雨水导流通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所述热交换炉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形成有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外壳及形成于热交换器外壳内的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的出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放装置包括:烟气排放接头,所述烟气排放接头包括管状的内接头及套设在所述内接头外侧的外接头,所述内接头内形成有第一烟气通道,所述外接头与所述内接头之间形成有第一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接头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的出烟口密封连接;烟气排放管,所述烟气排放管包括内管及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内形成有第二烟气通道,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内接头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下端开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林张小林张传有
申请(专利权)人:积顿新热能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