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372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两个第一角钢,两个第一角钢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两个第二角钢,所述第一角钢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螺纹通孔,所述承载台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和第三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盲孔,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盲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无法根据需求调节支撑面大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位置不固定需要对第一角钢进行安装拆卸时所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A T-Beam Supporting F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T梁
,尤其涉及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
技术介绍
T梁指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其中间部分称为梁肋(或腹板)。由于其相当于是将矩形梁中对抗弯强度不起作用的受拉区混凝土挖去后形成的。与原有矩形抗弯强度完全相同外,却既可以节约混凝土,又减轻构件的自重,提高了跨越能力。埃塞俄比亚Weldia-Mekelle段铁路工程全线长219.175km,而预制场承担全线1080片梁的预制,存放,发运等工程,由于当地工业落后,地处偏远,无法找到有效的T梁支撑设备。且T梁的边梁为不对称结构,以铁路通桥(2016)2101-I为例,边梁内侧桥面宽度950cm,无挡渣墙;外侧桥面宽1350cm,有挡渣墙,高410cm。T梁底板宽度880cm,接触面积较小。T梁边梁存放过程中容易向外侧倾斜,一般会采取侧面支斜撑的方式预防倾斜,但由于T梁存梁台座多以存梁梗的形式出现,每次存梁的位置不固定,斜撑无法在存梁梗上固定,一旦T梁倾覆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时,不方便调节T梁支撑面的大小,而且不方便安装和拆卸,实用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两个第一角钢,两个第一角钢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两个第二角钢,所述第一角钢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螺纹通孔,所述承载台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和第三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盲孔,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盲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二角钢的上端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角钢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和第二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通孔,所述承载台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和第一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二螺纹盲孔,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贯穿第二螺纹通孔和其中一个第一螺纹通孔并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螺纹盲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均采用Q235板材钢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数量为20-28个。优选地,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均为等边角钢。优选地,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折弯处的角度为9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二螺栓、第一角钢和承载台之间的配合,解决了不方便安装拆卸的问题,达到了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需要,快速安装和拆卸第一角钢的效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2、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角钢和第一螺纹通孔之间的配合,解决了不能调节第二角钢支撑面大小的问题,移动第二角钢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一螺栓的配合进行固定,实现了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第二角钢支撑面大小进行调节的功能,实用性强;综上所述,该装置解决了无法根据需求调节支撑面大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位置不固定需要对第一角钢进行安装拆卸时所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第一角钢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第二角钢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螺纹通孔、2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4第一角钢、5承载台、6第二角钢、7凹槽、8第二螺纹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包括承载台5,承载台5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两个第一角钢4,两个第一角钢4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两个第二角钢6,方便进行支撑,第一角钢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螺纹通孔,承载台5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和第三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盲孔,第三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螺栓3,第二螺栓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盲孔内,第一角钢4和第二角钢6均采用Q235板材钢材质制成,Q235板材钢耐磨性强,成本低,第一角钢4和第二角钢6均为等边角钢,第一角钢4和第二角钢6的折弯处的角度为90度,通过第二螺栓3的配合,方便对第一角钢4进行安装和拆卸,在需要更换位置时,能快速完成,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本技术中,第二角钢6的上端两侧均设有凹槽7,凹槽7内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通孔8,第一角钢4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和第二螺纹通孔8对应的第一螺纹通孔1,承载台5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和第一螺纹通孔1对应的第二螺纹盲孔,方便移动第二角钢6的位置,凹槽7内设有第一螺栓2,第一螺栓2的一端贯穿第二螺纹通孔8和其中一个第一螺纹通孔1并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螺纹盲孔内,第一螺纹通孔1的数量为20-28个,方便进行移动和固定位置,根据支撑面的大小进行调节,灵活性强。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先将两个第一角钢4通过两个第二螺栓3固定在承载台5上,然后再将两个第二角钢6通过第一螺栓2进行固定,从而对第二角钢6、第一角钢4和承载台5进行固定,需要调节两个第二角钢6的位置时,将第一螺栓2拧下,然后移动第二角钢6至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再通过第二螺纹通孔8和第一螺纹通孔1的配合,利用第一螺栓2进行固定,从而方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包括承载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5)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两个第一角钢(4),两个第一角钢(4)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两个第二角钢(6),所述第一角钢(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螺纹通孔,所述承载台(5)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和第三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盲孔,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螺栓(3),所述第二螺栓(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盲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包括承载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5)的上端两侧固定有两个第一角钢(4),两个第一角钢(4)的上端共同固定有两个第二角钢(6),所述第一角钢(4)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螺纹通孔,所述承载台(5)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和第三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盲孔,所述第三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螺栓(3),所述第二螺栓(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盲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梁支撑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钢(6)的上端两侧均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通孔(8),所述第一角钢(4)的上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和第二螺纹通孔(8)对应的第一螺纹通孔(1),所述承载台(5)的上端等间距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