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0367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设于高架桥雨水排出口位置的多个雨水斗,所述雨水斗与设于高架桥底部的悬吊管连接,所述悬吊管末端与立管顶部连接,所述立管底部与埋设于地下的排出管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依次穿过消能井、弃流溢流井和雨水过滤装置,所述排出管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收集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排水效率,在暴雨来袭时避免积水过深引发的交通事故,通过调蓄作用缓解积水过深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通过雨水回收利用方式节约水资源。

A New Rainwate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for Via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为有效应对城市内涝的高发态势,逐步削减城市雨洪风险,国务院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财政部等部门自2010年开始,逐步通过顶层政策设计,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城市雨洪管理、改善城市排水能力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体,而高架桥在实现海绵城市构建当中所占的地位也愈发重要。许多城市的高架桥采用传统的重力排水系统直接将雨水排出,由于高架桥的修建采用混凝土铺设,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随着暴雨频繁的增加,重力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重力排水管道系统长时间的使用往往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一旦暴雨来袭,桥面积水过深,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一种因数。此外,若同时伴随有寒冷气候,路面积水结冰,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以提高排水效率,在暴雨来袭时避免积水过深引发的交通事故,通过调蓄作用缓解积水过深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通过雨水回收利用方式节约水资源。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设于高架桥雨水排出口位置的多个雨水斗,所述雨水斗与设于高架桥底部的悬吊管连接,所述悬吊管末端与立管顶部连接,所述立管底部与埋设于地下的排出管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依次穿过消能井、弃流溢流井和雨水过滤装置,所述排出管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收集池内。优选地,所述悬吊管表面套设有管卡,所述管卡与方钢底部连接,所述方钢顶部通过丝杆与高架桥底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池底部污泥段与排污管一端连接,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管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上部清水段与抽水管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清水池内,所述抽水管上依次设有第一提升泵和雨水净化一体机。优选地,所述雨水清水池由多个PP雨水收集模块堆码形成池体埋设于地下。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池由多个PP雨水收集模块堆码形成池体埋设于地下。优选地,所述弃流溢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一侧的进水口与排出管连接,井体内部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开设有通水孔,所述井体另一侧下部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过管路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所述井体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路与雨水过滤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雨水清水池还与送水管一端连接,所述送水管上设有第二提升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集成了虹吸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回用调蓄系统,在强降雨期,高架桥首先通过虹吸排水将桥面大量雨水快速有效的引流到桥下雨水收集池,在通过收集的大量雨水进行回用或调蓄利用,不仅在暴雨来袭时避免了桥面排水效率低造成积水过深引发的交通事故,也缓解了积水过深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通过雨水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弃流溢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雨水斗1、悬吊管2、立管3、排出管4、消能井5、弃流溢流井6、雨水过滤装置7、雨水收集池8、管卡9、方钢10、丝杆11、排污管12、排污泵13、抽水管14、雨水清水池15、第一提升泵16、雨水净化一体机17、送水管18、第二提升泵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设于高架桥雨水排出口位置的多个雨水斗1,所述雨水斗1与设于高架桥底部的悬吊管2连接,所述悬吊管2末端与立管3顶部连接,所述立管3底部与埋设于地下的排出管4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4依次穿过消能井5、弃流溢流井6和雨水过滤装置7,所述排出管4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收集池8内。优选地,所述悬吊管2表面套设有管卡9,所述管卡9与方钢10底部连接,所述方钢10顶部通过丝杆11与高架桥底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池8底部污泥段与排污管12一端连接,所述排污管12上设有排污泵13,所述排污管12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8上部清水段与抽水管14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14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清水池15内,所述抽水管14上依次设有第一提升泵16和雨水净化一体机17。优选地,所述雨水清水池15由多个PP雨水收集模块堆码形成池体埋设于地下。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池8由多个PP雨水收集模块堆码形成池体埋设于地下。优选地,所述弃流溢流井6包括井体6.1,所述井体6.1一侧的进水口与排出管4连接,井体6.1内部设有挡水板6.2,所述挡水板6.2上开设有通水孔6.3,所述井体6.1另一侧下部设有溢流管6.4,所述溢流管6.4通过管路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所述井体6.1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口6.5,所述出水口6.5通过管路与雨水过滤装置7连接。这样设计后由于降雨初期五分钟之内雨水污染度高,雨水从排出管4进入到井体6.1内,然后通过挡水板6.2的通水孔6.3,然后从溢流管6.4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内,后期雨量稳定后,雨水从出水口6.5排出至雨水过滤装置7。优选地,所述雨水清水池15还与送水管18一端连接,所述送水管18上设有第二提升泵19。这样设计后,雨水清水池15可以通过送水管18抽送至用水区域,达到回用或调蓄利用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雨水过滤装置7为一种粗滤装置,例如过滤网、筛网即可。雨水净化一体机17为一种处理水质的设备,市场常见。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中的雨水斗1使雨水在很浅的排水沟水位下,即可在管中形成满流的状态,利用高架桥的高度具有的势能,形成虹吸现象,利用虹吸作用,增大排水效率,及时排除降落在桥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积水对桥面造成的水患事故。本实施例中的消能井5埋设于地下,能够防止高压排水对雨水收集池8造成损坏,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弃流溢流井6埋设于地下与消能井5排出口管道连接,降雨初期五分钟之内雨水污染度高,在雨水收集前通过弃流溢流井6的下部溢流管6.4将初期雨水弃掉,并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雨水过滤装置7埋设于地下与弃流溢流井6的上部出水口6.5连接,可将雨水流经过程中大块污物过滤掉,以免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水流通过效应;雨水收集池8由多个PP雨水收集模块堆码形成池体埋设于地下,池体内底部的污泥可以通过排污管12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池体内上部的清水可以通过抽水管14传输到雨水清水池15;雨水净化一体机17半埋于地下,可以对通过抽水管14的清水进行净化处理;雨水清水池15由多个PP雨水收集模块堆码形成池体埋设于地下,可以将净化洁净的雨水进行存储,根据用途需求,可以通过管道将存储的水抽出进行雨洪调蓄或者雨水回收利用。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设于高架桥雨水排出口位置的多个雨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与设于高架桥底部的悬吊管(2)连接,所述悬吊管(2)末端与立管(3)顶部连接,所述立管(3)底部与埋设于地下的排出管(4)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4)依次穿过消能井(5)、弃流溢流井(6)和雨水过滤装置(7),所述排出管(4)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收集池(8)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设于高架桥雨水排出口位置的多个雨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与设于高架桥底部的悬吊管(2)连接,所述悬吊管(2)末端与立管(3)顶部连接,所述立管(3)底部与埋设于地下的排出管(4)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4)依次穿过消能井(5)、弃流溢流井(6)和雨水过滤装置(7),所述排出管(4)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收集池(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管(2)表面套设有管卡(9),所述管卡(9)与方钢(10)底部连接,所述方钢(10)顶部通过丝杆(11)与高架桥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8)底部污泥段与排污管(12)一端连接,所述排污管(12)上设有排污泵(13),所述排污管(12)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所述雨水收集池(8)上部清水段与抽水管(14)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14)另一端伸入到雨水清水池(15)内,所述抽水管(14)上依次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彪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星时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