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016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59
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桥、后桥及底盘,所述底盘上端设有升降架,升降架上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前桥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后桥设置在车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与底盘为动连接,后桥与底盘为静连接,连接所述后桥的底盘上设有与底盘接触的接触开关,所述前桥上设有两个关于前桥中心点对称设置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一端与底盘连接,另一端与前桥连接,所述伸缩单元上设有控制伸缩单元伸缩压力的浮动平衡阀,所述浮动平衡阀一端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底盘上的控制装置上的液压阀组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伸缩单元连接,它具有结构简单,整机通过性高,环境适应性高,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A New Floating System of High Altitude Lif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空升降作业的工作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
技术介绍
升降工作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在一些施工现场往往使用升降工作台来代替人工将所需物品搬运至较高的位置,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工厂、自动仓库、停车场、码头、建筑、装饰、物流、电力等高空作业及维修。升降工作台车辆一般主要由车辆主体、升降架、升降平台及液压缸组成。因升降工作平台车辆需要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所以需要满足不同工况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人们通常在描述车辆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时,往往以其整机通过率来衡量车辆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影响车辆整机通过性的因素中,其车辆的浮动性能的好坏是影响车辆整机通过率中的重要的因素。现有的升降工作平台车辆中的前后桥与底盘之间的连接一般主要有前桥与底盘焊接,后桥与底盘焊接;前桥与底盘可动连接,后桥与底盘之间可动连接。前者因前后桥与底盘之间为硬性连接,导致其不能抵消一部分硬性连接带来的作用力,因此其浮动性差、装配质量难以控制且通过性较差。后者因前后桥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均为浮动连接,因此整机浮动结构较复杂导致成本高。因此,为了提高整机通过性和减小结构复杂性及降低成本,需要对浮动系统做出改进。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机通过性高,环境适应性高,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桥、后桥及底盘,所述底盘上端设有升降架,升降架上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前桥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后桥设置在车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与底盘为动连接,后桥与底盘为静连接,连接所述后桥的底盘上设有与底盘接触的接触开关,所述前桥上设有两个关于前桥中心点对称设置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一端与底盘连接,另一端与前桥连接,所述伸缩单元上设有控制伸缩单元伸缩压力的浮动平衡阀,所述浮动平衡阀一端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底盘上的控制装置上的液压阀组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伸缩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同时与接触开关连接并接受接触开关的信号控制其上的液压阀组的开启和关闭,同时浮动平衡阀接收管路中的不同压力信号进行动作控制与之连接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采用伸缩气缸、伸缩油缸。所述动连接采用铰接,静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焊接。所述伸缩单元的固定端与前桥铰接,伸缩端与底盘铰接。所述浮动平衡阀一端通过管路与液压阀组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伸缩单元相连。所述接触开关采用型号D5B系列。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将前桥与底盘之间铰接,后桥与底盘之间焊接,不仅减少了前桥、后桥双浮动的繁琐结构且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整机通过性。另外,在底盘上设置控制装置控制其上的液压阀组可以实现在升降平台被举升状态时整机锁死,在升降平台被缩回状态时取消锁死的功能,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同时,在浮动气缸上设置浮动平衡阀可以控制浮动油缸内油液压力,使前桥上的轮胎在可在任何可通过的不平地面都能实现着地,提高整机通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液压控制原理图。图中,1、前桥,2、控制装置,3、液压阀组,4、升降架,5、后桥,6、升降平台,7、轮胎,8、浮动油缸,9、销轴,10、浮动平衡阀,11、底盘,12、销轴,13、接触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伸缩单元采用浮动油缸,所谓动连接为铰接,静连接为焊接。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桥1、后桥5及底盘11,所述底盘11上端设有升降架4,升降架4上端设有升降平台6,所述前桥1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后桥5设置在车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1与底盘11为销轴9连接,后桥5与底盘11为焊接,将前桥1与底盘11之间设置为铰接同时将后桥5与底盘11之间焊接是为了避免前桥1、后桥5同时焊接带来的刚性约束导致的整机损坏以及前桥1、后桥5同时铰接带来的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连接所述后桥1的底盘11上设有与底盘11接触的接触开关13,该接触开关13的触头与底盘11轻接触,如果后桥5中有一个轮胎7掉入坑中,则前桥1有一轮胎7不着地,则浮动油缸8内的油液压力两端存在较大液压差,浮动平衡阀10就会发生动作,同时该接触开关13与底盘11不接触,此时,接触开关13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2,通过控制装置2控制液压阀组3中油路的启闭,液压油路通过浮动平衡阀10不同进出口给浮动油缸8的一端注入油液,进而控制前桥1的浮动油缸8动作,使前桥1的轮胎7保持与地面接触,提高了整机通过性。所述前桥1上设有两个关于前桥1中心点对称设置的浮动油缸8,所述浮动油缸8一端与底盘11连接,另一端与前桥1连接,所述浮动油缸8上设有控制浮动油缸8伸缩压力的浮动平衡阀10,所述浮动平衡阀10一端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底盘11上的控制装置2上的液压阀组3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浮动油缸8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同时与接触开关13连接并接受接触开关13的信号控制其上的液压阀组3的开启和关闭,同时浮动平衡阀10接收管路中的不同压力信号控制自身不同进出口的启闭,进行动作控制与之连接的浮动油缸8。所述浮动油缸8的固定端与前桥1通过销轴9连接,伸缩端与底盘11通过销轴9连接。所述浮动平衡阀10一端通过管路与液压阀组3相连,通过液压阀组3与其之间的管路连接,根据浮动油缸8内的压力大小控制自身不同进出口的启闭,并与液压阀组3不同进出油路配合实现对浮动油缸8的伸缩控制,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浮动油缸8相连。所述接触开关13采用型号D5B系列。由图3也可知,当前桥1的轮胎7发生凹陷,浮动油缸8的动作是由控制装置2控制液压阀组3,液压阀组3与浮动平衡阀10配合从而控制浮动油缸8实现的;当后桥5上的轮胎7发生凹陷,后桥5处的底盘11上的接触开关13与底盘11脱开,此时接触开关13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将控制液压阀组3,液压阀组3与浮动平衡阀10配合控制前桥处的浮动油缸8动作,从而将所悬空的轮胎7保持与地面接触,提高了整机通过性。实施例2将上述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浮动油缸8置换为伸缩气缸,静连接为螺纹连接,其他实施过程与实施例1中相同。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本技术在工作时分为两种工作状态:1、升降架4缩回时(即该车辆行驶时),当该车辆在比较坑洼的地面上行驶时,轮胎7会上下摆动,可能导致轮胎7处于悬空状态,这就可能导致该车辆与地面附着力减小,从而导致车辆行走困难。因此在行走过程中轮胎7上下摆动时带动浮动油缸8(或伸缩气缸)上的活塞杆上下摆动,因此,活塞杆上下摆动导致浮动油缸8不断的实现出油和吸油的过程,因此,浮动平衡阀10控制自身不同进出口的启闭来实现浮动油缸8动作,保证轮胎7与地面接触,防止轮胎7悬空,提高整机通过性。2、升降架4举升时(即该车辆停止或行驶),为了提高举升状态时的安全性,控制装置2通过液压阀组3,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桥、后桥及底盘,所述底盘上端设有升降架,升降架上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前桥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后桥设置在车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与底盘为动连接,后桥与底盘为静连接,连接所述后桥的底盘上设有与底盘接触的接触开关,所述前桥上设有两个关于前桥中心点对称设置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一端与底盘连接,另一端与前桥连接,所述伸缩单元上设有控制伸缩单元伸缩压力的浮动平衡阀,所述浮动平衡阀一端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底盘上的控制装置上的液压阀组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伸缩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同时与接触开关连接并接受接触开关的信号控制其上的液压阀组的开启和关闭,同时浮动平衡阀接收管路中的不同压力信号进行动作控制与之连接的伸缩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高空升降工作平台浮动系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桥、后桥及底盘,所述底盘上端设有升降架,升降架上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前桥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后桥设置在车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与底盘为动连接,后桥与底盘为静连接,连接所述后桥的底盘上设有与底盘接触的接触开关,所述前桥上设有两个关于前桥中心点对称设置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一端与底盘连接,另一端与前桥连接,所述伸缩单元上设有控制伸缩单元伸缩压力的浮动平衡阀,所述浮动平衡阀一端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底盘上的控制装置上的液压阀组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伸缩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同时与接触开关连接并接受接触开关的信号控制其上的液压阀组的开启和关闭,同时浮动平衡阀接收管路中的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陈志刚郭兵付逢顺刘中周刘亚昆
申请(专利权)人: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