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0132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所述智能升降系统包括移动平台、钢丝绳、顶部定位、导向轨道、缓冲块、吊点、支撑组件、支架、底部定位、张紧组件、张紧支座,所述导向轨道通过支撑组件安装在电网塔架一角的角钢上,所述吊点与一组缓冲块和支架安装到导向轨道的顶部,所述张紧支座与一组缓冲块和支架安装到导向轨道的底部,所述移动平台安装到导向轨道上,所述钢丝绳一端安装到顶部的吊点上,一端安装在张紧支座上的张紧组件上,钢丝绳穿过移动平台,移动平台通过钢丝绳在导向轨道上下移动,并在导向轨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顶部定位和底部定位,保证移动平台的安全运行。

An Intelligent Lifting System for Power Grid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攀爬运输作业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高空攀爬环境下作业及高空运输极为普遍,在电网输送领域,电网塔架高度很高,在维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只能借助电网塔架自身纵横交错的脚钉攀爬,通过一些保护绳索进行保护。但是,上述的攀爬方式难度较大,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还进一步延长了维修作业的时间,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而增加了维修的总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电网塔架底部和顶部之间智能攀爬设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智能升降系统包括:包括移动平台、顶部定位、钢丝绳、导向轨道、缓冲块、吊点、支撑组件、支架、底部定位、张紧组件、张紧支座,所述移动平台安装在导向轨道上,通过驱动钢丝绳沿导向轨道上下移动。所述导向轨道通过支撑组件安装在电网塔架一角的角钢上,所述吊点、缓冲块和支架安装到导向轨道的顶部,所述张紧支座、缓冲块和支架安装到导向轨道的底部,所述移动平台安装到导向轨道上,所述钢丝绳一端安装到吊点上,一端安装在张紧支座上的张紧组件上,钢丝绳穿过移动平台,所述导向轨道上在吊点的下方安装顶部定位,所述导向轨道上在张紧支座的上方安装底部定位。所述移动平台设置有顶部极限传感器、底部极限传感器和驱动轮组,移动平台通过控制驱动轮组驱动钢丝绳实现移动平台沿导向轨道上下移动。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可调支架、支撑一、可调支撑、支撑二、压板、定位螺栓、螺栓、螺母、平垫。所述支撑一、可调支撑通过螺栓、螺母、平垫安装到角钢上,所述可调支架通过螺栓、螺母、平垫连接到可调支撑上,组成第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二、压板、可调支撑通过定位螺栓、螺栓、螺母、平垫安装到角钢上,所述可调支架通过螺栓、螺母、平垫连接到可调支撑上,组成第二种支撑组件。所述可调支撑设置有第一长孔、可调支架设置有第二长孔。所述移动平台上的顶部极限传感器通过安装在导向轨道上的顶部定位实现移动平台在导向轨道上部的位置控制,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底部极限传感器通过安装在导向轨道上的底部定位实现移动平台在导向轨道底部的位置控制。优选地,所述可调支撑的第一长孔配合可调支架的第二长孔实现支撑组件安装长度可调,满足现场电网塔架的不同的安装环境。优选地,本实施例设计有两种支撑组件,满足现场不同的安装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整体示意图;图2为电网塔架及导向轨道布置示意图;图3为第一种支撑组件固定导向轨道示意图;图4为第一种支撑组件固定导向轨道剖视图;图5为第二种支撑组件固定导向轨道示意图;图6为第二种支撑组件固定导向轨道剖视图;图7为可调支撑三维图;图8为可调支架三维图;图9为移动平台局部示意图;其中:1.移动平台、2.顶部定位、3.钢丝绳、4.导向轨道、5.缓冲块、6.吊点、7.支撑组件、8.角钢、9.支架、10.底部定位、11.张紧组件、12.张紧支座、13.可调支架、14.支撑一、15.可调支撑、16.支撑二、17.压板、18.电网塔架、19.定位螺栓、20.螺栓、21.螺母、22.平垫、23.第一长孔、24.第二长孔、25.顶部定位传感器、26.底部定位传感器、27驱动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智能升降系统包括移动平台、顶部定位、钢丝绳、导向轨道、缓冲块、吊点、支撑组件、支架、底部定位、张紧组件、张紧支座,所述移动平台安装在导向轨道上,通过驱动钢丝绳沿导向轨道上下移动。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导向轨道通过支撑组件安装在电网塔架一角的角钢上,所述吊点、缓冲块和支架安装到导向轨道的顶部,所述张紧支座、缓冲块和支架安装到导向轨道的底部,所述移动平台安装到导向轨道上,所述钢丝绳一端安装到吊点上,一端安装在张紧支座上的张紧组件上,钢丝绳穿过移动平台,所述导向轨道上在吊点的下方安装顶部定位,所述导向轨道上在张紧支座的上方安装底部定位。请参见图1和图9,本实施例移动平台设置有顶部极限传感器、底部极限传感器和驱动轮组,移动平台通过控制驱动轮组驱动钢丝绳实现移动平台沿导向轨道上下移动。需要指出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平台上的顶部极限传感器通过安装在导向轨道上的顶部定位实现移动平台在导向轨道上部的位置控制,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底部极限传感器通过安装在导向轨道上的底部定位实现移动平台在导向轨道底部的位置控制。请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7包括可调支架13、支撑一14、可调支撑15、支撑二16、压板17、定位螺栓19、螺栓20、螺母21、平垫22。所述支撑一14、可调支撑15通过螺栓20、螺母21、平垫22安装到角钢8上,所述可调支架13通过螺栓20、螺母21、平垫22连接到可调支撑15上,组成第一种支撑组件7。所述支撑二16、压板17、可调支撑15通过定位螺栓19、螺栓20、螺母21、平垫22安装到角钢8上,所述可调支架13通过螺栓20、螺母21、平垫22连接到可调支撑15上,组成第二种支撑组件7。需要指出是,本专利技术支撑组件7设计了两种型式,用于电网塔架18两种角钢8的安装固定型式,但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升降系统不局限于安装在角钢8型式的电网塔架18上,也可以是圆钢或其它的电网塔架18型式。请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可调支撑15设置有第一长孔23,可调支架13设置有第二长孔24。所述可调支撑15的第一长孔23配合可调支架13的第二长孔24实现支撑组件7安装长度可调,满足现场电网塔架18的不同的安装环境。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移动平台(1)、顶部定位(2)、钢丝绳(3)、导向轨道(4)、缓冲块(5)、吊点(6)、支撑组件(7)、支架(9)、底部定位(10)、张紧组件(11)、张紧支座(12),所述导向轨道(4)通过支撑组件(7)安装在电网塔架(18)一角的角钢(8)上,所述吊点(6)、缓冲块(5)和支架(9)安装到导向轨道(4)的顶部,所述张紧支座(12)、缓冲块(5)和支架(9)安装到导向轨道(4)的底部,所述移动平台(1)安装到导向轨道(4)上,所述钢丝绳(3)一端安装到吊点(6)上,一端安装在张紧支座(12)上的张紧组件(11)上,钢丝绳(3)穿过移动平台(1),所述导向轨道(4)上在吊点(6)的下方安装顶部定位(2),所述导向轨道(4)上在张紧支座(12)的上方安装底部定位(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网塔架用智能升降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移动平台(1)、顶部定位(2)、钢丝绳(3)、导向轨道(4)、缓冲块(5)、吊点(6)、支撑组件(7)、支架(9)、底部定位(10)、张紧组件(11)、张紧支座(12),所述导向轨道(4)通过支撑组件(7)安装在电网塔架(18)一角的角钢(8)上,所述吊点(6)、缓冲块(5)和支架(9)安装到导向轨道(4)的顶部,所述张紧支座(12)、缓冲块(5)和支架(9)安装到导向轨道(4)的底部,所述移动平台(1)安装到导向轨道(4)上,所述钢丝绳(3)一端安装到吊点(6)上,一端安装在张紧支座(12)上的张紧组件(11)上,钢丝绳(3)穿过移动平台(1),所述导向轨道(4)上在吊点(6)的下方安装顶部定位(2),所述导向轨道(4)上在张紧支座(12)的上方安装底部定位(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平台(1)设置有顶部极限传感器(25)、底部极限传感器(26)和驱动轮组(27),移动平台(1)通过控制驱动轮组(27)驱动钢丝绳(3)实现移动平台(1)沿导向轨道(4)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组件(7)包括可调支架(13)、支撑一(14)、可调支撑(15)、支撑二(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昭张国柱王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