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923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6
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与半封闭结构的轴心线垂直的两个纵向平面内,分别设置有两片相互对称的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由半封闭结构的上表面出发,在纵向平面内非均匀地散射布置六根支撑杆。支撑杆的末端均与受载主梁相连为一体,受载主梁呈弧形。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与铲斗的铰链装置相连,后端的第六根支撑杆与动臂的铰链装置相连。斗杆前端的支撑杆分布密度小于斗杆后端的支撑杆分布密度。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的中部到第五根支撑杆与受载主梁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连接杆,弧形连接杆的弯曲方向与受载主梁相同,弧形连接杆还连接第二根支撑杆、第三根支撑杆、第四根支撑杆;两片扇形结构的受载主梁之间连接有平行于半封闭结构的轴心线的横向连接杆。

Bucket rod structure of mining hydraulic exca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尤其适用于200吨级以上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斗杆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正铲矿用液压挖掘机是矿石开采,矿石搬运等重要的作业工具之一。它的工作装置是进行一系列矿山采掘和搬运的最直接的作业工具,主要由动臂、斗杆、铲斗和三组液压油缸组成。正铲矿用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整部矿用液压挖掘机的作业性能。面对当今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矿用采掘设备正朝着大型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斗杆是指位于动臂和铲斗之间起连接作用并使得动臂和铲斗连同其本身一同协同运动的部件。在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作业的过程中,它不仅起着连接动臂和铲斗的连接臂的作用,还有传递和承受作业载荷的作用。现有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大都采用由多个具有不同厚度的金属板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具体结构形式参看附图1。此种结构本身设计复杂,并且重量较大,十分影响矿用液压挖掘机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作业效率,实现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斗杆的轻量化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斗杆与动臂油缸和斗杆油缸的连接处,设置有由多个带有中心圆孔的金属板所组成的半封闭结构(5),与半封闭结构(5)的轴心线垂直的两个纵向平面内,分别设置有两片相互对称的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由半封闭结构(5)的上表面出发,在纵向平面内非均匀地散射布置六根支撑杆(6)。支撑杆(6)的末端均与受载主梁(1)相连为一体,受载主梁(1)呈弧形。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与铲斗的铰链装置(2a)相连,后端的第六根支撑杆与动臂的铰链装置(2b)相连。斗杆前端的支撑杆分布密度小于斗杆后端的支撑杆分布密度。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的中部到第五根支撑杆与受载主梁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连接杆(7)...

【技术特征摘要】
1.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斗杆与动臂油缸和斗杆油缸的连接处,设置有由多个带有中心圆孔的金属板所组成的半封闭结构(5),与半封闭结构(5)的轴心线垂直的两个纵向平面内,分别设置有两片相互对称的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由半封闭结构(5)的上表面出发,在纵向平面内非均匀地散射布置六根支撑杆(6)。支撑杆(6)的末端均与受载主梁(1)相连为一体,受载主梁(1)呈弧形。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与铲斗的铰链装置(2a)相连,后端的第六根支撑杆与动臂的铰链装置(2b)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晓斌王宇坤柳政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