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工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14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涉及装载机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一端通过上铰轴与车架铰接的动臂,动臂的另一端通过下铰轴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动臂通过设在下铰轴与上铰轴之间的动臂油缸铰轴与动臂油缸铰接;动臂还铰接有摇臂,摇臂的一端与转斗油缸相铰接,摇臂的另一端通过拉杆与铲斗的上部铰接;动臂设有穿装动臂油缸铰轴的销孔,其特征在于:销孔位于上铰轴的轴心与下铰轴的轴心之间的销子中心连线的下方,动臂于近销孔处至少设有一个调节销孔,调节销孔的中心与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小于销孔的中心与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铲斗不具备深度调节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机工作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载机制造
,尤其是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工作装置。
技术介绍
有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该装载机工作装置包括一端通过上铰轴与车架铰接的动臂,所述动臂的另一端通过下铰轴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动臂通过设在所述下铰轴与所述上铰轴之间的动臂油缸铰轴与动臂油缸铰接;所述动臂设有穿装所述动臂油缸铰轴的销孔;所述动臂接有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与转斗油缸相铰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通过拉杆与所述铲斗的上部铰接。这种装载机工作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现有装载机整机的工作装置,其铲斗一般是平推其挖掘深度有限,且不具备深度调节功能,装载机若是在作业的过程中需挖掘一些浅沟,那么装载机因为无法调节而不能实现挖掘的要求,需另换设备进行作业,提高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以解决现有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铲斗不具备深度调节功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装载机工作装置包括一端通过上铰轴与车架铰接的动臂,所述动臂的另一端通过下铰轴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动臂通过设在所述下铰轴与所述上铰轴之间的动臂油缸铰轴与动臂油缸铰接;所述动臂还铰接有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与转斗油缸相铰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通过拉杆与所述铲斗的上部铰接;所述动臂设有穿装所述动臂油缸铰轴的销孔,所述销孔位于所述上铰轴的轴心与所述下铰轴的轴心之间的销子中心连线的下方,所述动臂于近所述销孔处至少设有一个调节销孔,所述调节销孔的中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销孔的中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上述装载机工作装置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调节销孔为一个,所述调节销孔的中心设置在所述销子中心连线上方的所述销孔的圆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销孔设置在所述销轴安装凸板部上,所述销轴安装凸板部位于所述上铰轴与所述下铰轴之间的所述动臂的下边缘处。进一步的:所述销孔与所述调节销孔的直径均为85毫米~90毫米,所述动臂油缸铰轴的直径为75毫米~8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销孔与所述调节销孔的孔距为136毫米~146毫米。进一步的:所述销孔与所述调节销孔的孔距为140毫米,所述销孔与所述调节销孔的直径均为87毫米,所述动臂油缸铰轴的直径为75毫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动臂于近销孔处至少设有一个调节销孔,调节销孔的中心与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小于销孔的中心与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确保了当动臂油缸铰轴通过调节销孔与动臂油缸铰接时,相对于固定的上铰轴,下铰轴的高度位置低于动臂油缸铰轴通过销孔与动臂油缸活动端上的缸叉铰接时的高度位置;实现当铲斗需进行平推作业时,动臂油缸铰轴用销孔安装,当铲斗需进行浅沟挖掘作业时,动臂油缸铰轴用调节销孔安装;同时通过调节转斗油缸还可使铲斗具备深度调节功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减少特殊订单,减少整机品相,节约产品管理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装载机的实用性;2、由于动臂油缸铰轴直径为75毫米~80毫米,可使动臂油缸有足够的强度支承动臂转动,而销孔与调节销孔之间孔距S为136毫米~146毫米的设置又使得动臂的销轴安装凸板部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承动臂油缸,即能使铲斗实现0至200毫米的浅沟的挖掘作业,还能使动臂保持原有机械性能;3、调节销孔的中心设置在销子中心连线上方的销孔的圆心与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线上,可使下铰轴的下降的高度最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动臂油缸铰轴采用调节销孔铰接时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动臂油缸铰轴采用销孔铰接时和采用调节销孔铰接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包括一端通过上铰轴31与车架(图中未示出)铰接的动臂3,动臂3的另一端通过下铰轴33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动臂3通过设在下铰轴33与上铰轴31之间的动臂油缸铰轴32与动臂油缸1相对于固定的上铰轴31,下铰轴33的高度位置低于动臂油缸铰轴32装在动臂3销孔34时的高度位置,铰接;动臂3铰接有摇臂6,摇臂6的一端与转斗油缸(图中未示出)相铰接,转斗油缸的固定端铰接在车架上;摇臂6的另一端铰接有拉杆4并通过拉杆4与铲斗5的上部铰接,以实现翻转铲斗5;在动臂3上开设有穿装动臂油缸铰轴32的销孔34,该销孔位于上铰轴31的轴心与下铰轴33的轴心之间的销子中心连线L的下方,销孔34设置在销轴安装凸板部36上,销轴安装凸板部36位于上铰轴31与下铰轴33之间的动臂3的下边缘处,如图4所示;动臂3于近销孔34处至少设有一个调节销孔35,该调节销孔35的中心与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小于销孔34的中心与销子中心连线L的垂直距离,以确保当动臂油缸铰轴32通过调节销孔35与动臂油缸1活动端上的缸叉2铰接时,相对于固定的上铰轴31,下铰轴33的高度位置低于动臂油缸铰轴32通过销孔34与动臂油缸1活动端上的缸叉2铰接时的高度位置;实现当铲斗5需进行平推作业时,动臂油缸铰轴32用销孔34安装,当铲斗5需进行浅沟挖掘作业时,动臂油缸铰轴32用调节销孔35安装;本实施例的调节销孔35为一个,该调节销孔35的中心设置在销子中心连线L上方的销孔34的圆心与销子中心连线L的垂直线上,可使下铰轴33的下降的高度最大;动臂3的销孔34与动臂3的调节销孔35的直径均为85毫米,动臂油缸铰轴32的直径为75毫米;销孔34与调节销孔35的孔距S为136毫米。实施例2:动臂3的销孔34与动臂3的调节销孔35的直径均为90毫米,动臂油缸铰轴32的直径为80毫米;销孔34与调节销孔35的孔距S为146毫米,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由于动臂油缸铰轴32直径为75毫米~80毫米,使动臂油缸1有足够的强度支承动臂3转动,而销孔34与调节销孔35之间孔距S为136毫米~146毫米的设置又使得动臂3的销轴安装凸板部36有足够的强度安装动臂油缸1,可使铲斗5实现0至200毫米的浅沟的挖掘作业;通过调节转斗油缸还可使铲斗5挖掘深度在0至200毫米之间调节。实施例3:动臂3的销孔34与调节销孔35的孔距S为140毫米,销孔34与调节销孔35的直径均为87毫米,动臂油缸铰轴32的直径为75毫米,如图4所示。工作时,当装载机正常作业时,将动臂油缸铰轴32穿装在动臂3的销孔34上,再将动臂油缸铰轴32铰接在动臂油缸1的活动端的缸叉2上即可(如图3中的动臂3处于实线位置时的状态图)。当装载机在作业的过程中需挖掘一些浅沟,则动臂油缸铰轴32穿装在动臂3的调节销孔35上,由于调节销孔35位于销子中心连线L的上方,作业时,相对于固定的上铰轴31,下铰轴33的高度位置低于动臂油缸铰轴32装在动臂3销孔34时的高度位置(如图3中的动臂3处于虚线位置时的状态图),铲斗5挖掘深度为192毫米;正由于上述动臂油缸铰轴直径、动臂油缸1和动臂油缸铰轴的设置,使三者达到最优化的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包括一端通过上铰轴与车架铰接的动臂,所述动臂的另一端通过下铰轴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动臂通过设在所述下铰轴与所述上铰轴之间的动臂油缸铰轴与动臂油缸铰接;所述动臂还铰接有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与转斗油缸相铰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通过拉杆与所述铲斗的上部铰接;所述动臂设有穿装所述动臂油缸铰轴的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孔位于所述上铰轴的轴心与所述下铰轴的轴心之间的销子中心连线的下方,所述动臂于近所述销孔处至少设有一个调节销孔,所述调节销孔的中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销孔的中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包括一端通过上铰轴与车架铰接的动臂,所述动臂的另一端通过下铰轴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动臂通过设在所述下铰轴与所述上铰轴之间的动臂油缸铰轴与动臂油缸铰接;所述动臂还铰接有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与转斗油缸相铰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通过拉杆与所述铲斗的上部铰接;所述动臂设有穿装所述动臂油缸铰轴的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孔位于所述上铰轴的轴心与所述下铰轴的轴心之间的销子中心连线的下方,所述动臂于近所述销孔处至少设有一个调节销孔,所述调节销孔的中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销孔的中心与所述销子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销孔为一个,所述调节销孔的中心设置在所述销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进平韦茂志卢其新石军锋赵丽丽孙立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