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919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通风系统领域,涉及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室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所述通风开孔通过第一风管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舱室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相连;所述通风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通风井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对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了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的长度以及燃气管线出舱室Ⅲ内的管线长度。解决了因舱室升高带来的通风死区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A Ventilation Node Structure at the End of Pipe Gallery Gas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系统领域,涉及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管廊燃气舱端部通常涉及燃气管线出舱问题和通风问题,鉴于管廊埋深一般较深,为满足出舱后燃气管线覆土的正常深度,在燃气管线出舱的管廊端部需对管廊内空进行局部抬升,此时在燃气舱的端部就会形成一个上凹的出线空间。传统做法将端部出舱节点与通风节点分开设计,此种双节点布置方式使管廊节点长度增加。另一方面,管廊端部顶板上凹而形成的局部空间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通风换气,由于该空间相对密闭,且又处于管廊端部,极易形成通风死区。廊内燃气管道一旦发生泄露,比重较轻的天然气将在该空间内积蓄而得不到及时排放,势必给管廊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通过缩小通风节点长度,设置通风开孔,将上凹空间纳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消除通风死区,避免燃气聚积而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室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燃气管线铺设在燃气舱室中并延伸进入燃气管线出舱室,通过燃气管线出舱室侧壁的燃气管线出舱孔引出,与廊外燃气管线对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所述通风开孔通过第一风管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舱室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相连;所述通风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通风井相连;还包括独立设置的人员逃生室,间隔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远离燃气管线出舱室的一侧上。可选地,所述通风开孔开设点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顶板下缘。可选地,通风开孔通过通风防火阀与第一风管相连。可选地,所述通风风机通过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侧壁上的风机基础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内。可选地,所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检修的风机房检修口,所述风机房检修口与燃气舱室相连通。可选地,所述人员逃生室设有用于人员逃离的逃生井盖,连通至外部地面。可选地,所述燃气舱室内铺设有燃气支墩,所述燃气管敷设在燃气支墩上。可选地,所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与所述人员逃生室之间采用防火隔墙隔离。可选地,所述防火隔墙上设有常闭防火门。可选地,所述通风井远离第二风管的一侧上设有风亭百叶。可选地,所述燃气管线出舱孔上海设有防水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整合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两处通风节点,将通风口统一设置在通风井内,减少了通风节点的长度;通过通风开孔的设置将上凹的通风死区纳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消除了通风死区,避免了燃气聚积,从而避免了重大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的底板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3,附图中的元件标号分别表示:燃气舱室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人员逃生室Ⅳ、通风井Ⅴ、通风开孔1、通风防火阀2、第一风管3、风机基础4、通风风机5、风亭百叶6、燃气管线出舱孔7、风机房检修口8、逃生井盖9、第二风管10、外部地面1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Ⅰ及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与燃气舱室Ⅰ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燃气管线铺设在燃气舱室Ⅰ中并延伸进入燃气管线出舱室Ⅲ,通过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侧壁的燃气管线出舱孔7引出,与廊外燃气管线对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1,所述通风开孔1通过第一风管3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朝向燃气舱室Ⅰ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5相连;所述通风风机5通过第二风管10与通风井Ⅴ相连;还包括独立设置的人员逃生室Ⅳ,间隔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远离燃气管线出舱室Ⅲ的一侧上。可选地,所述通风开孔1开设点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顶板下缘;通风开孔1通过通风防火阀2与第一风管3相连;所述通风风机5通过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侧壁上的风机基础4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内;所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检修的风机房检修口8,所述风机房检修口8与燃气舱室Ⅰ相连通;所述人员逃生室Ⅳ设有用于人员逃离的逃生井盖9,连通至外部地面11;所述燃气舱室Ⅰ内铺设有燃气支墩,所述燃气管敷设在燃气支墩上;所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与所述人员逃生室Ⅳ之间采用防火隔墙隔离;所述防火隔墙上设有常闭防火门;所述通风井Ⅴ远离第二风管10的一侧上设有风亭百叶6;所述燃气管线出舱孔7上海设有防水组件。本专利技术中的燃气管线在燃气舱室Ⅰ管廊端部进行上抬,在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中由燃气管线出舱孔7引出;燃气管线出舱室Ⅲ与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的隔墙上开设通风开孔1,开孔位置尽量靠近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的顶板,开孔尺寸根据通风计算进行确定,且需满足防火阀及第一风管3的安装要求;通风风机5设置在风机基础4上,并通过第二风管10连接通风井Ⅴ。风机荷重、基础尺寸及风亭百叶6的面积需满足通风要求。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内设备可由通风井Ⅴ或风机房检修口8进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进行安装、检修。紧急情况下,人员由逃生室经逃生井盖9迅速撤离至外部地面11。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对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了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的长度以及燃气管线出舱室Ⅲ内的管线长度。解决了因舱室升高带来的通风死区问题,消除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室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燃气管线铺设在燃气舱室中并延伸进入燃气管线出舱室,通过燃气管线出舱室侧壁的燃气管线出舱孔引出,与廊外燃气管线对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所述通风开孔通过第一风管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舱室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相连;所述通风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通风井相连;还包括独立设置的人员逃生室,间隔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远离燃气管线出舱室的一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室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燃气管线铺设在燃气舱室中并延伸进入燃气管线出舱室,通过燃气管线出舱室侧壁的燃气管线出舱孔引出,与廊外燃气管线对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所述通风开孔通过第一风管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舱室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相连;所述通风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通风井相连;还包括独立设置的人员逃生室,间隔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远离燃气管线出舱室的一侧上。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开孔开设点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顶板下缘。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开孔通过通风防火阀与第一风管相连。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民陈乐王进刘睿谢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