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876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抗肿瘤药物与丝素‑PLGA共聚物溶解于纺丝溶剂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将纺丝液拉伸为微纳米纤维并接收于固定接收器表面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到的缓释制剂充分发挥了PLGA材料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脂溶性,并利用丝素‑PLGA共聚进一步优化了其力学韧性低及降解周期过短的问题,具有可延长化疗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肿瘤部位的血药浓度,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优点。

A curcumin-silk fibroin/PLGA drug-loaded nanofiber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缓释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丝素(SF)是蚕丝中的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纤维蛋白,来源丰富广泛,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污染、无刺激等优良特性,但力学性能较差。高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是一种理想的纳米载体,优良的机械性能、适宜的降解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认定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因此近年来,丝素的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在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材料、软组织相容性材料、组织工程、血管、人造皮肤等领域都有所发展。静电纺丝是目前获得连续纳米级、亚微米级聚合物纤维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由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性强和空间连通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用作药物缓控释放载体、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以高分子为载体的电纺纤维载药为缓释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PLGA为例,其降解中间产物乳酸也体内正常糖代谢产物,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故该聚合物在体内无毒、无刺激性。且其在体内降解周期可控,无突释现象。PLGA已通过FDA认证,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目前也有一些以PLGA为载体,静电纺丝制备缓控释制剂的报道。但PLGA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限制,其力学韧性差、降解周期过短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LGA在缓释制剂领域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得到连续、光滑、均匀的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体积份数计,将5~9份第一组份和1~4份第二组份混合配制得到纺丝溶剂;将丝素-PLGA聚合物及药物的混合物加入上述纺丝溶剂中并使该混合物在纺丝溶剂中的浓度为9~11wt%;20~35℃条件下搅拌8~12h使混合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泡1~5h,得到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所述混合物中,药物的量为混合物的量的1~5wt%;丝素-PLGA聚合物中,丝素的分子量为7.5~8.5×104Da,PLGA的分子量为4.5~5.5×104Da;2)在湿度30~80%,温度25~35℃的条件下将步骤1)得到的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电压为6~10kV,纺丝液流量为400~1000μL/h,喷丝口与接收器的水平距离为10~20cm,纺丝时间为4~6h,在接收器上即可得到光滑的平均直径为500~900nm的丝素-PLGA纳米纤维,纺丝溶剂自然挥发后得到丝素-PLGA载药薄膜,即为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其中药物负载量为1~5%。进一步的,所述药物为抗肿瘤药物。进一步的,所述抗肿瘤药物为紫杉醇、姜黄素、雷公藤甲素、多西他赛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份为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三氟乙醇、水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组份为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三氟乙醇、水中的一种,第一组份与第二组份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器为平板铝箔、滚筒铝箔、平行板接收器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由乳酸和羟基乙酸两种单体随机聚合而成,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而丝素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天然材料,拉伸性能良好;将PLGA的末端基团与丝素结合,共聚修饰PLGA,得到的丝素-PLGA聚合物有效改善了PLGA材料的固有特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本利用该丝素-PLGA聚合物制备得到的缓释制剂,充分发挥了PLGA材料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脂溶性,并利用丝素-PLGA共聚进一步优化了其力学韧性低及降解周期过短的问题,具有可延长化疗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肿瘤部位的血药浓度,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优点,可减轻一般给药方式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拓展了应用领域。2、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光滑连续、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药物缓控释制剂、皮肤工程制剂等领域。3、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制备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成本较低、对环境友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1)纺丝液的制备:按体积份数计,将9份三氟乙醇和1份蒸馏水混合配制得到纺丝溶剂;将丝素-PLGA聚合物加入上述纺丝溶剂中并使该丝素-PLGA聚合物在纺丝溶剂中的浓度为10wt%;25~30℃条件下搅拌12h使丝素-PLGA聚合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泡2h,得到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其中,丝素-PLGA聚合物中,丝素的分子量为8×104Da,PLGA的分子量为5×104Da;2)纳米纤维的制备:在湿度30~50%,温度25~30℃的条件下下将步骤1)得到的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电压为8kV,纺丝液流量为800μL/h,喷丝口与接收器的水平距离为15cm,纺丝时间为4h,在接收器上即可得到光滑的平均直径为472±30nm的丝素-PLGA纳米纤维,待纺丝溶剂自然挥发后得到纳米纤维薄膜,即为丝素-PLGA空白薄膜,其中药物负载量为0%。实施例21)纺丝液的制备:按体积份数计,将9份三氟乙醇和1份蒸馏水混合配制得到纺丝溶剂;将丝素-PLGA聚合物及紫杉醇的混合物加入上述纺丝溶剂中并使该混合物在纺丝溶剂中的浓度为10wt%;25~30℃条件下搅拌12h使混合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泡2h,得到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其中,所述混合物中,紫杉醇的量为混合物的量的1wt%;丝素-PLGA聚合物中,丝素的分子量为8×104Da,PLGA的分子量为5×104Da;2)纳米纤维的制备:在湿度30~50%,温度25~30℃的条件下下将步骤1)得到的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电压为8kV,纺丝液流量为800μL/h,喷丝口与接收器的水平距离为15cm,纺丝时间为4h,在接收器上即可得到光滑的平均直径为560±54nm的丝素-PLGA纳米纤维,待纺丝溶剂自然挥发后得到纳米纤维薄膜,即为丝素-PLGA载药薄膜,其中紫杉醇负载量为1%。实施例31)纺丝液的制备:按体积份数计,将9份三氟乙醇和1份蒸馏水混合配制得到纺丝溶剂;将丝素-PLGA聚合物及紫杉醇的混合物加入上述纺丝溶剂中并使该混合物在纺丝溶剂中的浓度为10wt%;25~30℃条件下搅拌12h使混合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泡2h,得到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其中,所述混合物中,紫杉醇的量为混合物的量的2wt%;丝素-PLGA聚合物中,丝素的分子量为8×104Da,PLGA的分子量为5×104Da;2)纳米纤维的制备:在湿度30~50%,温度25~30℃的条件下下将步骤1)得到的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电压为8kV,纺丝液流量为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按体积份数计,将5~9份第一组份和1~4份第二组份混合配制得到纺丝溶剂;将丝素‑PLGA聚合物及药物的混合物加入上述纺丝溶剂中并使该混合物在纺丝溶剂中的浓度为9~11wt%;20~35℃条件下搅拌8~12h使混合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泡1~5h,得到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所述混合物中,药物的量为混合物的量的1~5wt%;丝素‑PLGA聚合物中,丝素的分子量为7.5~8.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姜黄素-丝素/PLGA载药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按体积份数计,将5~9份第一组份和1~4份第二组份混合配制得到纺丝溶剂;将丝素-PLGA聚合物及药物的混合物加入上述纺丝溶剂中并使该混合物在纺丝溶剂中的浓度为9~11wt%;20~35℃条件下搅拌8~12h使混合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泡1~5h,得到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所述混合物中,药物的量为混合物的量的1~5wt%;丝素-PLGA聚合物中,丝素的分子量为7.5~8.5×104Da,PLGA的分子量为4.5~5.5×104Da;2)在湿度30~80%,温度25~35℃的条件下将步骤1)得到的丝素-PLGA静电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电压为6~10kV,纺丝液流量为400~1000μL/h,喷丝口与接收器的水平距离为10~20cm,纺丝时间为4~6h,在接收器上即可得到光滑的平均直径为500~900nm的丝素-PLGA纳米纤维,纺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爱华汤须崇刘凤英王云易梦媛卢俊明孙志勇易明霞刘慧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