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鹏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417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其结构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变压模块和Pixhack控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其有益效果为,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农业播种工作执行,解放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劳动力资源,通过设置有全自动播种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该机器人为轮式、车型,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在土地上能够灵活行进,具备一定的越野能力;能够实现预想的播种功能,播种距离,种子深度合适;另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其他功能,比如可以实时监测工作情况等。

A Multifunctional Seed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
本技术是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属于播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实际,纷纷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并相继研制出了嫁接机器人、扦插机器人、移栽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农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农用机器人在中国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投资少、发展慢、技术差距大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了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直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用机器人的研发范围才逐步扩大,目前在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方面均有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功能播种机器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仿形限深机构落后,可靠性差,传动变速结构落后,调节使用不便,风机传动系统风力大,可靠性差,播种机的化肥与农药排施技术相对落后,机型杂乱,“三化”水平低,可靠性差,利用全自动机器人实现自动生产发展落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播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盖土轮(1)、盖土轮支架(2)、滚轮(3)、驱动集成(4)、支架(5)、减震装置(6)、漏播补播装置(7)、电动推杆(8)、太阳能板(9)、固定架(10)、车控箱(11)、前轮转向装置(12)、滚盘(13)、播种曲杆(14)、选种器(15)、保护盖(16)、播种嘴(17)、摄像头(18)、种箱(19)、全球定位系统(20)、arduino控制板(21)、电机驱动模块(22)、变压模块(23)和Pixhack控制板(24),所述盖土轮(1)通过转轴与盖土轮支架(2)左端内侧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盖土轮支架(2)通过六角螺栓与支架(5)左端内侧进行螺纹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播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盖土轮(1)、盖土轮支架(2)、滚轮(3)、驱动集成(4)、支架(5)、减震装置(6)、漏播补播装置(7)、电动推杆(8)、太阳能板(9)、固定架(10)、车控箱(11)、前轮转向装置(12)、滚盘(13)、播种曲杆(14)、选种器(15)、保护盖(16)、播种嘴(17)、摄像头(18)、种箱(19)、全球定位系统(20)、arduino控制板(21)、电机驱动模块(22)、变压模块(23)和Pixhack控制板(24),所述盖土轮(1)通过转轴与盖土轮支架(2)左端内侧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盖土轮支架(2)通过六角螺栓与支架(5)左端内侧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驱动集成(4)与支架(5)顶部左前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滚轮(3)通过转轴与驱动集成(4)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6)安装于支架(5)顶部左端,所述电动推杆(8)通过六角螺栓与支架(5)顶部左端中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10)通过垫片与支架(5)顶部中间前后两端进行垂直焊接,所述太阳能板(9)与固定架(10)顶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车控箱(11)位于支架(5)顶部中间,并且与支架(5)顶部中间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前轮转向装置(12)安装于支架(5)顶部右端,所述播种曲杆(14)通过螺栓与支架(5)右端内侧进行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滚盘(13)通过转轴与播种曲杆(14)右端内侧进行传动连接,所述选种器(15)安装于滚盘(13)内部右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王志强王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杨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