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841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46
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水稻前处理在转移运输过程中造成种子污染的问题。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由晾晒坪、处理仓、锥形漏板、加热管、透水隔板、进水管、进液管、溢流口、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组成;所述晾晒坪设置在处理仓的顶部,所述晾晒坪的中心开有送料口,所述锥形漏板通过吊绳固定在晾晒坪的下表面,所述处理仓的下部横置有透水隔板,所述透水隔板与处理仓底部之间的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处理仓的侧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进水管、溢流口、进液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水稻播种的前期。

A Pre-sowing Processing Device for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需求已从量的追求向质的方面快速转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米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之一,其安全性普遍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比较注重关心食品是不是绿色、有机产品,然后才会关心所购食品的营养价值及价格。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的华南、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个地方,水稻种植业支撑着我们农业种植业并给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提供米粮,目前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可耕地人均面积小,而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根本问题。但是现有的水稻前期处理方式均是分布进行,在转移运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种子的二次污染,致使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水稻前处理在转移运输过程中造成种子污染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本技术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由晾晒坪、处理仓、锥形漏板、加热管、透水隔板、进水管、进液管、溢流口、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组成;所述晾晒坪设置在处理仓的顶部,所述晾晒坪的中心开有送料口,所述锥形漏板通过吊绳固定在晾晒坪的下表面,所述锥形漏板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漏孔,所述处理仓的下部横置有透水隔板,所述透水隔板与处理仓底部之间的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处理仓的侧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进水管、溢流口、进液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透水隔板的上表面相邻,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处理仓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一体设计,结构简单,能够一次完成选种、杀菌、催芽操作,大大降低了杀菌催芽的工作量,提高了杀菌催芽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种子在进行选种、杀菌、催芽的过程中转移运输造成的种子污染,极大的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水稻种植成本,提高了水稻成活率,增强了水稻种植效益,达到了高质优产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由晾晒坪1、处理仓2、锥形漏板3、加热管4、透水隔板5、进水管6、进液管7、溢流口8、第一排水管9和第二排水管10组成;所述晾晒坪1设置在处理仓2的顶部,所述晾晒坪1的中心开有送料口12,所述锥形漏板3通过吊绳11固定在晾晒坪1的下表面,所述锥形漏板3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漏孔,所述处理仓2的下部横置有透水隔板5,所述透水隔板5与处理仓2底部之间的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管4,所述处理仓2的侧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进水管6、溢流口8、进液管7、第一排水管9和第二排水管10,所述第一排水管9与透水隔板5的上表面相邻,所述第二排水管10设置在处理仓2的底部。本实施方式操作过程:将水稻种子放置在晾晒坪上在太阳下暴晒4~5h,然后人工将晒后的种子从晾晒坪中心的送料口投入到处理仓内,种子在下降过程中通过锥形漏板的漏孔均匀的落到透水隔板上,然后打开进液管采用浓度为10%~20%氯化钠水溶液进行选种,保留沉降的饱满种子,不饱和种子通过处理仓侧壁的溢流口流出,然后将处理仓内的氯化钠水溶液通过第二排水管排出,排液完毕关闭第二排水管,再通过进水管向处理仓内注入清水对处理仓内的种子进行冲洗,当水漫到溢流口时残留的杂质和秕谷会继续从溢流口流出,然后打开第二排水管,将水排出再进行多次冲洗,冲洗完成后将水排出通过进液管向处理仓内注入抗菌液,将种子在抗菌液中浸泡1-2天,然后再将抗菌液排出,再通过进水管向处理仓内注入清水对处理仓内的种子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将水排出再通过进液管向处理仓内注入10~20%双氧水,浸种30~60分钟,然后将双氧水通过第二排水管排出,采用清水对处理仓内进行多次冲洗后,关闭第二排水管打开第一排水管当有水从第一排水管溢出时停止注水;将水温加热至25~35℃,水加热产生水汽和温度适宜种子催芽,在该温度下保持10小时,待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管位于透水隔板的下方,加热管对水进行加热时,加热后的水上升,从而水在透水隔板位置出现对流,有利于处理仓内温度均衡。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处理仓2为立方体。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锥形漏板3的中心与送料口12的中心重合。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加热管4为法兰式加热管。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进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10以送料口12的中心轴设置。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由晾晒坪(1)、处理仓(2)、锥形漏板(3)、加热管(4)、透水隔板(5)、进水管(6)、进液管(7)、溢流口(8)、第一排水管(9)和第二排水管(10)组成;所述晾晒坪(1)设置在处理仓(2)的顶部,所述晾晒坪(1)的中心开有送料口(12),所述锥形漏板(3)通过吊绳(11)固定在晾晒坪(1)的下表面,所述锥形漏板(3)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漏孔,所述处理仓(2)的下部横置有透水隔板(5),所述透水隔板(5)与处理仓(2)底部之间的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管(4),所述处理仓(2)的侧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进水管(6)、溢流口(8)、进液管(7)、第一排水管(9)和第二排水管(10),所述第一排水管(9)与透水隔板(5)的上表面相邻,所述第二排水管(10)设置在处理仓(2)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稻播种前处理装置由晾晒坪(1)、处理仓(2)、锥形漏板(3)、加热管(4)、透水隔板(5)、进水管(6)、进液管(7)、溢流口(8)、第一排水管(9)和第二排水管(10)组成;所述晾晒坪(1)设置在处理仓(2)的顶部,所述晾晒坪(1)的中心开有送料口(12),所述锥形漏板(3)通过吊绳(11)固定在晾晒坪(1)的下表面,所述锥形漏板(3)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漏孔,所述处理仓(2)的下部横置有透水隔板(5),所述透水隔板(5)与处理仓(2)底部之间的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管(4),所述处理仓(2)的侧壁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进水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树鹏刘立超门龙楠张广彬聂守军刘宝海魏中华高世伟刘晴刘宇强常汇琳马成单大鹏金振国沈海军符强宗天鹏史淑春王宝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