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26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该顶盖组件应用于二次电池,包括顶盖板;第一极柱组件,绝缘设置在顶盖板上;第二极柱组件,设置在顶盖板上,且第一极柱组件和/或第二极柱组件设有排气孔;第一密封件,密封排气孔且第一密封件的熔点低于顶盖板的熔点,当二次电池所处环境温度增加时,第一密封件发生融化以打开排气孔;翻转单元,设置在顶盖板上,当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翻转单元发生形变,以使第一极柱组件通过翻转单元与第二极柱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顶盖组件能够解决常温条件下二次电池的过充问题,同时还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及时将二次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排出。

Top Cover Components and Secondary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次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保障了新能源汽车能够正常行驶。二次电池不同于一次电池在于它可以被重复充电和放电,但是当二次电池过充时会急剧产生热量和气体,进而可能会引起二次电池着火或爆炸等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防止二次电池由于过充时引起着火和爆炸,可以采用在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上设置短路构件。短路构件可以将壳体内电极组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短路,以保障二次电池的安全性。二次电池的短路构件虽然具有上述优势,然而,上述构件却会降低二次电池应对高温环境的能力,例如在应对热箱(Hot-Box)测试时,在高温环境下,二次电池中不仅内部气压会随着电解液在高温下的分解而增大,而且电极组件的内阻也会增大;此时如果短路构件使二次电池形成外部短路,电极组件会由于其内阻的增加使得保险丝(fuse)不能及时断开,同时,短路电流的存在将产生更大的热量,从而加剧二次电池起火、爆炸的风险,存在在高温环境下增加热失控概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存在增加热失控概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应用于二次电池,包括:顶盖板:第一极柱组件,绝缘设置在所述顶盖板上;第二极柱组件,设置在所述顶盖板上,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成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排气孔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熔点低于所述顶盖板的熔点,当所述二次电池所处环境温度增加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发生融化以打开所述排气孔;翻转单元,设置在所述顶盖板上,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翻转单元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极柱组件通过所述翻转单元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极柱本体;第一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一导电件均与所述顶盖板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第二极柱本体,与所述顶盖板电连接;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一翻转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相对设置,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第一翻转片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翻转片与所述第二极柱本体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极柱本体;第一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一导电件均与所述顶盖板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第二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电阻与所述顶盖板电连接;第二极柱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一翻转片和第二翻转片,所述第一翻转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翻转片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相对设置,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第一翻转片和所述第二翻转片均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翻转片、第二翻转片实现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极柱本体;第一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一导电件均与所述顶盖板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第二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第二极柱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与所述顶盖板绝缘设置;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一翻转片和第二翻转片,所述第一翻转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翻转片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相对设置,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第一翻转片和所述第二翻转片均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翻转片、第二翻转片实现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极柱本体为空腔结构,所述排气孔对应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材料为塑料,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熔点范围为85℃~15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刻痕,沿所述顶盖板指向所述二次电池的底部方向投影,所述刻痕的投影位于所述排气孔的投影内。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二极柱本体上,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成密封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二极柱本体与所述顶盖板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顶盖组件,该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绝缘设置在顶盖板上的第一极柱组件、设置在顶盖板上的第二极柱组件、密封排气孔的第一密封件和设置在顶盖板上的翻转单元,其中,第一极柱组件和/或第二极柱组件设有排气孔,且排气孔设置成与二次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密封件的熔点低于顶盖板的熔点,具体的,当二次电池所处环境温度增加时,第一密封件发生融化以打开排气孔,并且,当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翻转单元发生形变,以使第一极柱组件通过翻转单元与第二极柱组件电连接。在二次电池常温过充时,此时,二次电池内部的压力超过预定的阈值,由于该顶盖板上设有翻转单元,因此,翻转单元在二次电池内部较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使第一极柱组件通过翻转单元与第二极柱组件电连接,从而将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短路以解决过充的问题;同时,还由于该顶盖组件的第一极柱组件和/或第二极柱组件设有排气孔,其中,在排气孔上设有第一密封件,并且,第一密封件的熔点低于顶盖板的熔点,当二次电池进行热箱测试时,二次电池的外界温度较高,此时,第一密封件能够在翻转单元未翻转之前发生融化以打开排气孔,进而将二次电池内部的气体释放至外界环境中,从而降低了二次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避免了电芯起火、爆炸等情况发生,提高了二次电池应对高温环境的能力,具体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和上述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板盖合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极柱本体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本体与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转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极片和所述第二极柱本体之间;电流中断器,设置在所述转接件上,所述电流中断器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极柱本体和所述第二极柱本体通电的情况下断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二次电池与上述顶盖组件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安装在二次电池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设有一个翻转片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设有两个个翻转片的爆炸图。图标:1-顶盖板;2-第一极柱组件;21-排气孔;22-第一极柱本体;23-第一导电件;3-第二极柱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组件,应用于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第一极柱组件(2),绝缘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上;第二极柱组件(3),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上,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和/或所述第二极柱组件(3)设有排气孔(21),所述排气孔(21)设置成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密封件(4),密封所述排气孔(21)且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熔点低于所述顶盖板(1)的熔点,当所述二次电池所处环境温度增加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融化以打开所述排气孔(21);翻转单元(5),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上,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翻转单元(5)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通过所述翻转单元(5)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3)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应用于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第一极柱组件(2),绝缘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上;第二极柱组件(3),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上,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和/或所述第二极柱组件(3)设有排气孔(21),所述排气孔(21)设置成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密封件(4),密封所述排气孔(21)且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熔点低于所述顶盖板(1)的熔点,当所述二次电池所处环境温度增加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融化以打开所述排气孔(21);翻转单元(5),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上,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翻转单元(5)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通过所述翻转单元(5)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包括:第一极柱本体(22);第一导电件(23),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本体(22)和所述第一导电件(23)均与所述顶盖板(1)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件(23)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22)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3)包括:第二极柱本体(31),与所述顶盖板(1)电连接;所述翻转单元(5)包括:第一翻转片(51),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3)相对设置,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第一翻转片(51)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23)通过所述第一翻转片(51)与所述第二极柱本体(3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包括:第一极柱本体(22);第一导电件(23),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本体(22)和所述第一导电件(23)均与所述顶盖板(1)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件(23)与所述第一极柱本体(22)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组件(3)包括:第二导电件(32),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件(32)通过电阻与所述顶盖板(1)电连接;第二极柱本体(31),与所述第二导电件(32)电连接;所述翻转单元(5)包括:第一翻转片(51)和第二翻转片(52),所述第一翻转片(51)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翻转片(52)与所述第二导电件(32)相对设置,当所述二次电池内部气压增加时,所述第一翻转片(51)和所述第二翻转片(52)均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23)通过所述第一翻转片(51)、第二翻转片(52)实现与所述第二导电件(32)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2)包括:第一极柱本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