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发生装置、发电机及动力发生方法以及发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91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产生由摩擦引起的老化,高效产生动力的动力发生装置、发电机及动力发生方法、以及发电方法。动力发生装置具有:排出部(4),其排出从液流体导入部(3)导入的液流体L2;液流体回旋部(5),其使从液流体导入部(3)导入的液流体L2朝向排出部螺旋状回旋;动力发生部(6),其通过液流体回旋部(5)产生的旋流的排出量,可沿容器主体(2)的轴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旋流可旋转。

Power Generator, Generator and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and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发生装置、发电机及动力发生方法以及发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利用旋流的非接触的方式产生旋转动力的动力发生装置、发电机及动力发生方法以及发电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动力发生装置,目前,已知有图11所示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动力发生装置100中,伸缩支承机构101在浮动体102的规定的旋转范围内通过内侧导轨103及外侧导轨104的伸长作用部105使辊106向外侧移动,长度伸长,在浮动体102距旋转轴107的距离增长且超过旋转体108的规定的旋转范围时,辊106从内侧导轨103及外侧导轨104脱离,浮动体102从水面浮起,由此,浮动体102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因自重及外侧导轨104的缩小作用部109而长度缩减,浮动体102距旋转轴107的距离变短。根据该动力发生装置100,通过自动调节浮动体102距旋转轴107的距离,由浮力及重力的作用能够使施加在旋转轴107上的力矩增减,使旋转轴107有效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07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现有的动力发生装置100由于基于接触的可动部多,在该可动部产生摩擦,所以存在运动能量的提取效率降低,并且该可动部磨损而不能长期使用这种问题。另外,现有的动力发生装置100由于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所以也具有不能容易制造,成本高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开发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且没有摩擦引起的老化而有效产生动力的动力发生装置、发电机及动力发生方法以及发电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具有:容器主体;液流体导入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用于将液流体导入到所述容器主体内;排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排出从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导入的液流体;液流体回旋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内,使从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导入的液流体朝向所述排出部螺旋状回旋;动力发生部,其通过所述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旋流的排出流量沿所述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可移动,且通过所述旋流旋转。通过所述结构,当经由排出部的旋流(液流体)的排出流量开始增多时,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回旋的回旋轴的周围的液压变低,容器主体变为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为容器主体内的排出部附近的液压变得远低于容器主体外的液压的状态。由于第一状态,动力发生部试图向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前方移动。但是,经由排出部的旋流(液流体)的排出流量开始减少时,变为第二状态,该第二状态为容器主体内的排出部附近的液压变得比容器主体外的液压高的状态。由于第二状态,动力发生部试图向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移动。由于这种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瞬时反复产生,固而施加于动力发生部的容器主体的轴方向的力相抵消,动力发生部能够自动停留在平衡状态,与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旋流联动而旋转。因此,可以提供利用这种动作原理的新的动力发生装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内壁是纵向剖视环状,并随着从规定的位置向所述轴方向后方行进而缩径的形状。通过所述结构,内壁随着向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行进而缩径,因此,能够使旋流沿着内壁逐渐加速。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所述内壁在所述排出部的附近具有内壁平坦部。通过所述结构,旋流由于在内壁的排出部附近形成有平坦部并且与内壁的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地被从排出部排出,因此,与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方向的流速增加,能够增大自己的回旋力。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所述外壁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排出部的周围,比所述内壁平坦部更大的范围地具有外壁平坦部。通过所述结构,由于在外壁上与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并更大范围地设置有平坦部,因此向与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方向的流速增加,能够增大自己的回旋力。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外壁平坦部的规定的位置向缩径方向突出的环状突出壁。通过所述结构,旋流与内壁的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地被从排出部排出,并撞击环状突出壁,从而也被引导向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即,外壁平坦部及环状突出壁可以兼备将后述的挡板向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按压的功能、以及使旋流的旋转力增大的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所述动力发生部具有:支承轴,其与所述排出部大致垂直地设置,由所述容器主体支承;挡板,其插通于所述支承轴,具有比所述支承轴的轴径大的插通孔,通过所述插通孔,沿着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方向可移动地插通于所述支承轴。通过所述结构,旋流从排出部排出时,挡板被旋流推压,试图向后方移动,当旋流的排出继续时,容器主体内的排出部附近的液压变得远低于容器主体外的液压,挡板试图朝向排出部移动。旋流与内壁的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地从排出部排出,从而被引导到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推压该挡板的力与容器主体内的低液压产生的吸引力平衡,挡板由于插通孔比支承轴的轴径大而不与支承轴接触,无论对于容器主体的轴方向,还是对于与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均以平衡的状态,在定位置成为大致静止状态。如前所述,由于旋流和挡板向旋流的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推压的力和挡板向与容器主体的轴方向后方的相反的方向(前方)吸引的力处于以均衡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挡板可以通过与旋流的旋转联动旋转。即,挡板可以在平衡的状态下与支承轴以非接触的方式旋转,其结果是在可以有效产生动力的基础上,可以提供能够无磨损地长期使用的动力发生装置。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具有:孔,其与所述排出部大致垂直地设置,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挡板,其插入在所述孔内,具有比所述孔的孔径小的插入轴,通过所述插入轴,沿所述插入轴方向可移动地插入所述孔。通过所述结构,可以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同样的效果,即,可以有效产生动力的基础上,能够提供可以无磨损长期使用的动力发生装置。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所述动力发生部在所述容器主体内产生的低液压的吸引力达到的位置具有用于使所述挡板无法从所述支承轴或所述孔脱离的止动部。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可以构成为,将所述液流体以所述液流体朝向所述排出部螺旋状回旋的方式沿着所述纵向剖视环状的切线方向导入。通过所述结构,液流体导入部和液流体回旋部兼备相互的作用,例如即使不另外设置螺旋浆,也能够使液流体螺旋状回旋,因此成为更简单的结构,在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方面是经济的。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的动力发生装置,可以是,所述动力发生部一边自动调节以使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成为平衡的状态,一边通过所述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旋流旋转,所述第一状态为,当经由所述排出部的液流体的排出流量增加时,所述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旋流的回旋轴的周围的液压降低,由此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排出部附近的液压低于所述容器主体外的液压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当经由所述排出部的液流体的排出流量减少时,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排出部附近的液压高于所述容器主体外的液压的状态。通过所述结构,当经由排出部的旋流(液流体)的排出流量开始增多时,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回旋的回旋轴的周围的液压降低,容器主体变为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为容器主体内的排出部附近的液压变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发生装置,其具有:容器主体,其具有内壁及外壁;液流体导入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用于将液流体导入到所述容器主体内;排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排出从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导入的液流体;液流体回旋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内,使从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导入的液流体朝向所述排出部螺旋状回旋;动力发生部,其通过所述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旋流的排出流量可沿所述容器主体的轴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旋流可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动力发生装置,其具有:容器主体,其具有内壁及外壁;液流体导入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用于将液流体导入到所述容器主体内;排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排出从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导入的液流体;液流体回旋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内,使从所述液流体导入部导入的液流体朝向所述排出部螺旋状回旋;动力发生部,其通过所述液流体回旋部产生的旋流的排出流量可沿所述容器主体的轴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旋流可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内壁为纵向剖视环状,所述内壁是随着从规定的位置向所述轴方向后方行进而直径缩小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内壁在所述排出部的附近具有内壁平坦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壁在所述排出部的周围,比所述内壁平坦部更大范围地具有外壁平坦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外壁平坦部的规定的位置向直径缩小方向突出的环状突出壁。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动力发生部具有:支承轴,其与所述排出部大致垂直地设置,由所述容器主体支承;挡板,其插通于所述支承轴,具有比所述支承轴的轴径大的插通孔,通过所述插通孔,沿所述支承轴方向可移动地插通于所述支承轴。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动力发生部具有:孔,其与所述排出部大致垂直地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上;挡板,其插入在所述孔中,具有比所述孔的孔径小的插入轴,通过所述插入轴,沿所述插入轴方向可移动地插入所述孔中。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动力发生部在所述容器主体内产生的低液压的吸引力达到的位置具有用于使所述挡板无法从所述支承轴或所述插通孔脱离的止动部。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液流体导入部设置为以所述液流体朝向所述排出部螺旋状回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野浩神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野开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