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混合装置及利用这种混合装置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78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获得能够可靠地混合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以及利用这种混合装置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装置(100)为包含作为第一流体的液体(L)和作为第二流体的气体(G)的气液(GL)的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100)包括第一容器,该第一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入部(106b);湍流产生机构(1),用于扰乱上述流体的流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出部(105b)。

Fluid mix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混合装置及利用这种混合装置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混合至少包含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以及利用这种混合装置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各种用于混合至少包含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搅拌容器中混合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并对两种流体进行搅拌混合的混合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1-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现有的混合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当向第二流体中混合第一流体时,第一流体的湍流不充分,因此无法良好地进行第二流体的微细化以致混合不充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可靠地混合包含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以及利用这种混合装置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的混合装置(技术方案1所述的混合装置)为包含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容器,该第一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入部;湍流产生机构,用于扰乱上述流体的流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出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2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混合装置还包括第二容器,该第二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入部;连通部件,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导出部及所述第二导入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出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3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所述连通部件可包括多个连通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4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所述多个连通管可在距所述第一容器的中心轴相同距离处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5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所述连通管可为4根至8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6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所述湍流产生机构可包括:回旋流排出部,用于排出所述流体的回旋流;以及挡板,设在所述回旋流排出部的排出方向上,承受从所述回旋流排出部所排出的所述流体的回旋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7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所述挡板可以为平板状的圆板,所述挡板可通过所述回旋流一边摆动一边以使所述挡板的摆动轴沿所述挡板的圆周方向移位的方式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8所述的混合装置)中,相对于通过所述连通管的所述流体,所述湍流产生机构可反复施加将所述流体推向所述第一导出部的力和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导出部拉回的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9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所述第一流体可以为液体,所述第二流体可以为气体或不同于所述第一流体的液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10所述的混合装置)中,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装置还包括用于混合所述流体的流体混合部,在所述流体混合部中所混合的两种以上的所述流体可被从所述第一导入部导入至所述第一容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技术方案11所述的混合装置)中,还可包括第三容器,该第三容器容纳从所述第一容器的所述第一导出部或从所述第二容器的所述第二导出部导出的所述流体,所述第三容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入部;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出部;以及回旋流产生部,产生所述流体的回旋流。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12所述的制造方法)为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向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装置供给所述第一流体及所述第二流体;以及通过所述混合装置来混合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专利技术效果能够实现能可靠地混合至少包含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以及利用这种混合装置的混合流体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包括第一气泡微细化部100b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的图,图1的(a)示出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的外观,图1的(b)示出图1的(a)的A1-A1线剖面的剖面结构。图2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1所示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中的第一气泡微细化部100b的图,图2的(a)放大示出图1的(a)所示的第一气泡微细化部100b的外观,图2的(b)示出包括在第一气泡微细化部100b中的湍流产生机构1的外观,图2的(c)示出动作状态的湍流产生机构1的外观。图3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2所示的湍流产生机构1中的挡板1a及回旋流排出喷嘴1c的图,图3的(a)示出挡板1a的剖面结构,图3的(b)示出挡板1a的正面结构,图3的(c)示出回旋流排出喷嘴1c的剖面结构,图3的(d)示出回旋流排出喷嘴1c正面结构。图4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2所示的第一气泡微细化部100b中的湍流产生部20b的图,图4的(a)示出湍流产生部20b的外观,图4的(b)示出从图4的(a)的A4方向观察到的湍流产生部20b的结构,图4的(c)分解示出图4的(a)所示的湍流产生部20b,图4的(d)及图4的(e)示出湍流产生部20b的上部凸缘10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结构,图4的(f)及图4的(g)示出湍流产生部20b的下部凸缘106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结构。图5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2所示的第一气泡微细化部100b中的流体存积部10b的图,图5的(a)示出流体存积部10b的外观,图5的(b)示出从图5的(a)的A5方向观察到的流体存积部10b的结构,图5的(c)分解示出图5的(a)所示的流体存积部10b,图5的(d)及图5的(e)示出流体存积部10b的上部凸缘1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结构,图5的(f)及图5的(g)示出流体存积部10b的下部凸缘10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结构。图6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1所示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中的气泡生成部100a的图,图6的(a)示出气泡生成部100a的外观及局部剖面,图6的(b)示出图6的(a)的A6-A6线剖面的剖面结构,图6的(c)示出气泡生成部100a的内侧凸缘12b的结构,图6的(d)示出气泡生成部100a的回旋导向部件13的结构,图6的(e)示出从图6的(d)的D6方向观察到的回旋导向部件13的结构。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的动作的图,图7的(a)示出在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内的第一流体(水)及第二流体(空气)的流动,图7的(b)示出湍流产生机构1从停止状态改变为动作状态时的挡板1a的姿势的变化。图8是用于说明图7的(b)所示的湍流产生机构1的挡板1a的摆动(共振动作)的图,图8的(a)及图8的(b)是示出挡板1a在每个旋转位置S1~S4上的一边摆动一边旋转的样子的立体图及平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包括第二气泡微细化部300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1000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气泡微细化部300的图,图10的(a)示出第二气泡微细化部300的外观,图10的(b)示出图10的(a)的A10-A10线剖面的剖面结构,图10的(c)放大示出图10的(b)的A11虚线框部分。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的(b)所示的第二气泡微细化部300的部件的图,图11的(a)示出第二气泡微细化部300的外侧筒状体310,图11的(b)示出构成第二气泡微细化部300的内侧柱状体32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就作为第一流体的液体和作为第二流体的气体之间的混合而言,对通过向产生湍流的液体混合气体来使气体微细化并产生微细气泡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进行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装置,为包含第一流体及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入部;湍流产生机构,用于扰乱所述流体的流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6 JP 2017-0053281.一种混合装置,为包含第一流体及第二流体的流体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入部;湍流产生机构,用于扰乱所述流体的流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入部;连通部件,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导出部及所述第二导入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出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件包括多个连通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通管在距所述第一容器的中心轴相同距离处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为4根至8根。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产生机构包括:回旋流排出部,用于排出所述流体的回旋流;以及挡板,设在所述回旋流排出部的排出方向上,承受从所述回旋流排出部所排出的所述流体的回旋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平板状的圆板,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野浩神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野开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