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高温气氛下使用的管体和在管体的内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高温气氛下使用的管体和在管体的内表面形成以金属氧化物为主体的金属氧化物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乙烯或丙烯等烯烃通过使烃气体(石油脑、天然气、乙烷等)的原料流体流过从外部加热的反应管,将原料流体加热至反应温度区来热分解而生成。由于反应管暴露于高温气氛,另外,容易受到因流过的气体导致的氧化、渗碳、氮化等影响,所以要求对这些影响有优异的耐性。因此,开发了在与流过的气体接触的管内面形成包含金属氧化物的层,该金属氧化物层成为屏障,在高温气氛下保护管内面的反应管。但是,若在管内面形成的金属氧化物为Cr氧化物,则致密性低,由于欠缺粘附性,所以因使用条件而无法实现管内面的充分的保护功能。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内面形成作为金属氧化物以Al氧化物为主体的氧化铝屏障层的反应管。通过在管内面形成氧化铝屏障层,在高温气氛下的使用中,可实现优异的耐氧化性、耐渗碳性、耐氮化性等。为了在管内面适宜地形成Al氧化物,抑制Cr氧化物的形成,在专利文献1中,对管内面实施表面加工。具体而言,通过管内面的表面加工,调整使得 ...
【技术保护点】
1.管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高温气氛下使用的管体,以质量%计,由含有Cr:15%以上和Ni:18%以上的耐热合金构成,内表面的三维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为1.5≤Sa≤5.0,并且,表面高度分布的偏度(Ssk)为|Ssk|≤0.3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9 JP 2016-2190871.管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高温气氛下使用的管体,以质量%计,由含有Cr:15%以上和Ni:18%以上的耐热合金构成,内表面的三维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为1.5≤Sa≤5.0,并且,表面高度分布的偏度(Ssk)为|Ssk|≤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其中,以质量%计,上述耐热合金含有Al:2.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体,其中,上述内表面的三维表面粗糙度的表面高度分布的峰度(Sku)为Sku≥2.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其中,在上述内表面通过堆焊形成突起,以质量%计,上述突起含有Al:2.0%以上,上述突起的三维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为1.5≤Sa≤5.0,并且,表面高度分布的偏度(Ssk)为|Ssk|≤0.3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其中,在上述内表面形成以金属氧化物为主体的金属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基行,桥本国秀,山口宏,富田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