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组件及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54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组件及防护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连接绳和防护单元,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钢梁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钢梁适配的第二卡槽,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临近设置,连接绳的一端与第一夹持件连接,防护单元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第二夹持件,防护单元的另一端与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防护组件能够形成周密性较高的围合空间,有效的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安装方式简单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各种规模的运用,且能够降低使用成本。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组件,其具有该防护组件的全部功能。

A Protective Component and Protecti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组件及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组件及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高处的钢结构零件或其他零散物件时常存在下落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防止楼层物件下落,需在楼层外圈设置外挑网,接住不慎掉落的材料或物件,甚至可作为施工人员跌落时的二次防护。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至地上六层时需要拉设外挑网防护。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防护效果不好,无法接住零散小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防护组件,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形成周密性较高的围合空间,有效的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安装方式简单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各种规模的运用,且能够降低使用成本,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其包括上述提到的防护组件,其具有该防护组件的全部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组件,其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钢梁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钢梁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临近设置;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防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连接绳与所述防护单元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为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具体的,该防护组件能够形成周密性较高的围合空间,有效的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安装方式简单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各种规模的运用,且能够降低使用成本,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可选的,所述防护单元的外部轮廓为矩形框、直角梯形框或具有凹槽的矩形框。可选的,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一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护网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单元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防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网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网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防护网的网孔的孔径。可选的,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多个缓冲绳,多个所述缓冲绳间隔设置在所述防护单元上,且所述缓冲绳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护网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紧固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延伸部和U形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延伸部和U形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U形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缺口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钢梁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一钢梁相对固定。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自由端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延伸部呈长方体,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U形开口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其中三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对应的三个表面分别共面,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的面积为所述第一自由端的面积的一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三自由端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延伸部呈长方体,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U形开口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其中三个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对应的三个表面分别共面,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端面的面积为所述第三自由端的面积的一半。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管和U形的扣件,所述支撑管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防护单元,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扣件内,且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钢梁连接;所述扣件具有安装平面,所述支撑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所述扣件与所述支撑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安装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扣件与所述第二钢梁相对固定。可选的,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防护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支撑管可滑动的连接。可选的,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三螺栓,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支撑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支撑管,所述第三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支撑管上的高度可调。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其包括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二连接件和多个上述防护组件,所述第一钢梁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临近设置,多个所述防护组件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单元。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该防护组件能够形成周密性较高的围合空间,有效的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安装方式简单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各种规模的运用,且能够降低使用成本,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的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防护装置;10-防护组件;11-第一夹持件;110-第一卡槽;111-第一本体;1111-第一延伸部;1112-第一固定部;11121-第一自由端;11122-第二自由端;112-第二本体;1121-第二延伸部;1122-第二固定部;11221-第三自由端;11222-第四自由端;113-螺纹孔;12-第二夹持件;120-第二卡槽;121-支撑管;1211-第二安装孔;122-扣件;123-加强筋;124-第一安装孔;13-连接绳;14-防护单元;141-第一防护网;142-第二防护网;1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钢梁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钢梁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临近设置;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防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连接绳与所述防护单元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为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钢梁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钢梁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钢梁和所述第二钢梁临近设置;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防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绳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连接绳与所述防护单元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为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的外部轮廓为矩形框、直角梯形框或具有凹槽的矩形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一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护网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单元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防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网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网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防护网的网孔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多个缓冲绳,多个所述缓冲绳间隔设置在所述防护单元上,且所述缓冲绳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护网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紧固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延伸部和U形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延伸部和U形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U形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缺口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钢梁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一钢梁相对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自由端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延伸部呈长方体,且所述第一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世宏唐浩陈龙章何旭陈新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