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振牛专利>正文

一种舰船匹配的消防倾覆和节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610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06
一种舰船匹配的消防倾覆和节能的方法技术领域:舰船制造。背景技术:目前空白。相近技术是,水翼船的水翼技术,借助船舶体下方水翼的上弧下平,或平板水翼一定仰角的结构,当船体在快速行进中,水翼产生向上的升力,将船体向上抬举,船舶得到节能,行进速度得到了提高。但是,该相近技术解决不了船体会遭倾覆的难题。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给舰船匹配一种由若干种类型组合件集成的水翼,能消防因狂风、触礁、船类相撞、炮弹袭击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船舱进水、船体倾覆事故发生;还能助使行进平稳、减小舰船行进的阻力。本技术方案是消防兼节能和行驶安全平稳的技术,祈福舰船一生不发生倾覆,但舰船一生确应备置本方案的产品。

A Method of Fire Capsizing and Energy Saving for Ship Ma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舰船匹配的消防倾覆和节能的方法
:船舶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空白。相近的
技术介绍
是,水翼船的水翼技术,借助船舶体下方水翼的上弧下平,或平板水翼一定仰角的结构,当船体在快速行进中,由于水翼上弧面水的流速相对下平面大,也就是水翼上弧面压强相对下平面小,致使水翼产生向上的升力;而有一定仰角的平板水翼,如飞机之升降翼板,两种水翼都能将船体向上抬举,减小了船体在水中的浸没体积,相对增大了船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由于船体在空气中行进的阻力比水中要小得多,所以同样的机械功率,船舶的行进速度得到了提高。上述相近的
技术介绍
解决不了轮船被撞以及舱室进水后倾覆沉没的难题。就在本技术方案研创期间——9月27日,我国珠江口发生了二巨型货轮相撞,一船沉没,数人溺亡的事故;10月,再有韩国轮船相撞的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本方案不但兼有相近
技术介绍
的功能,而且还能消防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方案能消防内河和海洋上狂风所造成的,或遭触礁、或遭撞击、或遭炮弹袭击而引起船体倾覆、舱室进水倾没的发生。本技术方案是消防兼节能和行驶安全平稳的技术,祈福船舶一生不发生倾覆,但船舶一生确应备置本方案的产品。核心技术:近年来,仅我国及邻国,就已经多次发生过内陆江河和海洋的轮船被狂风或碰撞而倾覆的事故,还有军舰被袭击而倾覆的情况,军、民用船舰消防倾覆课题,早已摆上科技人员的案头。概而言之,本专利技术相关联的核心技术是:一)、本方案可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用途、不同结构的轮船,可酌情减少或增加本方法方案所集合的某些类型的组件。二)、在轮船的空载自重吃水线以下两侧,设置整体活动水翼或由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复合的消防倾覆水翼。三)、活动水翼的外沿有“滑动组件”和“套管式缓冲组件”。四)、活动水翼的外沿上方有警示装置。五)、活动水翼上折或下放时依液压或其它方式传动。六)预判撞击点的液压拉伸角度的作业受测距雷达调控。七)、活动水翼的骨架上可设置若干组排水量大的、充气橡胶球填塞的“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八)、活动水翼的骨架上可设置有若干“水翼兼充气囊组件”。九)、固定水翼的后部或前后部可装置促使小半径、快速转弯的、可360°变向的动力涡轮。二、附图文字说明:图1、轮船消防倾覆水翼的骨架透视示意图。A1、船舶本体。B1、液压方式收放撑杆。C1、固定式水翼骨架。固定水翼骨架和活动水翼骨架与其它组件以组合方式而组成轮船水翼。D1、“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在活动水翼上的分布位置。常态下,“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在水翼上分布的空间比“水翼兼充气囊组件”要大若干倍。E1、“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在活动水翼上的分布位置。常态下,“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在水翼上分布的空间比“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要小若干倍。F1、“套管式缓冲组件”(图3、图4)在水翼边沿上的分布位置。G1、“滑动组件”(图3、图4)在水翼边沿上的分布位置。H1、固定水翼可设置促使急转弯的、可360°变向的动力涡轮之处。J1、用于预测相撞物距离和角度的、波反射技术的“测距雷达”和“液压升降智能调控器”。K1、船体正前方某些部位可配置“滑动组件”和“套管式缓冲组件”若干平行的、水平式组件条带之处。图2、轮船消防倾覆水翼的骨架纵切面示意图。A2、轮船本体。B2、固定水翼骨架。固定水翼骨架和活动水翼骨架与其它组件以组合方式而组成轮船水翼。C2、液压式收放撑杆。D2、位置相对低的“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图6)。E2、位置相对高的“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图5)。F2、水翼边沿的“套管式缓冲组件”(图3、图4)。G2、水翼边沿的“滑动组件”(图3、图4)。H2、活动水翼边沿的、水翼上折时可倒置的警示装置。L2、固定水翼下方的可调控上仰角度的水翼板。J1、用于预测相撞物距离和角度的、波反射技术的“测距雷达”和“液压升降智能调控器”。图3、活动水翼平展时边沿的“滑动组件”和“套管式缓冲组件”水平截面示意图。A3、外覆式“滑动组件”的外壳。外覆式“滑动组件”与内含式“滑动组件”相间排列。B3、内含式“滑动组件”的外壳。内含式“滑动组件”与外覆式“滑动组件”相间排列。C3、“滑动组件”内部的防腐蚀钢球。D3、“滑动组件”内部的防腐蚀钢球控制架。E3、“滑动组件”之间的压簧。F3、“滑动组件”与“T”型骨架型钢的滑动式勾扣。G3、与“滑动组件”相互勾扣的“T”型骨架型钢。H3、“套管式缓冲组件”的套管。L3、“套管式缓冲组件”的压簧和内外等距离的二“T”型骨架之间的压簧。J3、控制“套管式缓冲组件”内外“T”型骨架型钢最大距离的匝圈。图4、活动水翼平展时边沿的“滑动组件”和“套管式缓冲组件”垂直截面示意图。A4和B4、水翼边沿的外覆式“滑动组件”和内含式“滑动组件”的外壳。C4、“滑动组件”内部的防腐蚀钢球。D4、“滑动组件”内部的防腐蚀钢球控制架。F4、“滑动组件”与“T”型型钢的滑动式勾扣。G4、与“滑动组件”相互勾扣的“T”型的型钢骨架。H4、“套管式缓冲组件”的套管。L4、设置在内外两根等距离“T”型骨架之间的压簧和“套管式缓冲组件”内的压簧。J4、控制“套管式缓冲组件”内外“T”型骨架型钢最大距离的匝圈。图5、“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及其周边组件示意图。A5、上部为流线弧形的“水翼兼充气囊”外壳,内腔与“F5”充气囊顶板形成“充气缓存室。B5、与水翼骨架连接的缓冲式套筒。C5、缓冲式套筒内的压簧。D5、用可控连续爆炸气体充气的、常态时折叠的“充气囊”和内胆存放室。E5、具在产生升力、附加在水翼兼“充气囊”下边的、内外共四片的门扇式底板。F5、上部流线弧形外壳内的、设置有若干个给橡胶内胆充气阀桩的充气囊顶板。H5、水翼上位置低于“水翼兼充气囊组件”的、“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四周的“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图中只显示了左、右两个。图6、“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充满气的示意图。A6、上部为流线弧形“水翼兼充气囊”外壳。B6、与水翼骨架连接的缓冲式套筒。C6、缓冲式套筒内的压簧。D6、用可控连续爆炸气体充气的、常态时折叠的充气囊和内胆存放室。E6、附加在“水翼兼充气囊组件”下边的、已被开启下垂的、内外共四片的门扇式底板,该充气囊底板常态状况下与所述上部流线型外壳紧密勾扣。F6、水翼上位置低于“水翼兼充气囊组件”的、“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四周的“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图中只显示了一个。G6、已经充满气的“充气囊”内部的若干个内胆。图7、“水翼兼充气囊组件”充气后内部内胆结构示意图。A7、已涨满气的充气囊。B7、充气囊内的一个充满气的内胆。C7、上部流线弧形外壳内的、设置有若干个给橡胶内胆充气阀桩的充气囊顶板;还装置有控制充气气压的压感元件。D7、给橡胶内胆充气的充气阀桩。E7、长短由内胆位置而定的、连接充气阀桩和内胆之间的充气气管。F7、限制充气气管,防止其相互绞缠的、每管一个网格的绳网。G7、每个内胆的上、下部有控制位置、防止各内胆相互绞缠的橡胶粘结件。H7、每个内胆的内部,都有一个压感元件,当该内胆内的气压上升到所需值时,发出信号,关闭给该内胆充气的充气阀门进气口。该压感元件受压情况也在控制平台上显示。每一级的供气缓存室都有所述压感元件装置,当最初级的供气缓存室气压达到限定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舰船匹配的消防倾覆和节能的方法,所述方法所集合的、可酌情增减匹配组件的多种方法中,包括以下主要方法: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滑动组件、套管式缓冲组件、水翼兼充气囊组件、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U”型平衡管式电源延时自动开关,上述互为关联的方法,各自的特征分别在于:1)、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的方法,所述水翼为骨架与各种组件的组合式,活动水翼可以用液压传动方式放下或拉上,所述液压传动升降也受雷达测距智能调控;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的整体骨架为梯形,前后方都有斜撑结构,水翼中部为若干与各组件相匹配的矩形结构;固定翼的前后可安置水平360°定向转动的涡轮;2)、滑动组件的方法,所述滑动组件是以每组方式依序勾扣在水翼边沿上,每组件内有滑动防腐蚀钢球,组件之间有压簧和伸缩间隔;所述滑动件是外覆式和内含式相间地排列,外覆式将其与内含式之间的伸缩间隙覆盖;水翼边沿两端有防止滑动组件脱落的堵头;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是沿着水翼的边长方向;滑动组件还可运用到船体的正前方;3)、套管式缓冲组件的方法,所述套管式缓冲组件,是在水翼边沿的内侧,有两根等距离的长骨架,该二骨架之间,以压簧和套管压簧连接;所述两根等距离的长骨架,有控制压簧和套管压簧松动散落的限制件;套管式缓冲组件还可运用到船体的正前方;4)、水翼兼充气囊组件的方法,所述水翼兼充气囊组件是组合在水翼骨架上的若干组件,可对所述水翼兼充气囊组件作测验性充气和更新替换;所述组件的上部外壳为流线弧型;上部外壳内是设置有若干个给内胆充气的气阀桩的充气囊顶板,所述充气囊顶板与上部外壳形成充气的缓存室;所述充气囊顶板上的每一个充气阀桩,其下部连接各自独立的橡胶内胆;各自独立的橡胶内胆都被置于充气囊内;所述充气囊附加有一个充气囊底板,该充气囊底板常态状况下与所述上部流线型外壳紧密勾扣,形成可具备升力的水翼底板,待用时被液压等传导力方式顶开所述勾扣;所述充气囊底板与所述充气囊顶板之间,有一个充气囊以及内胆折叠后的存放室;所述充气囊的充气可选用适量炸药可控地连续爆炸产生可控的气体,所述可控的连续爆炸产生的热气体,通过海水冷却和消音设施进入充气缓存室;“水翼兼充气囊”上部有套筒缓冲装置与水翼骨架连接;5)、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的方法,所述橡胶浮室水翼是用上部流线弧形、下部平型的橡胶浮室组件;该组件内填塞满充气橡胶球;该组件中部有若干个与浮室水翼内部隔绝的、穿通的橡胶管;该穿通的橡胶管中,贯穿着用于将所述橡胶浮室水翼组件固定到水翼骨架上的缓冲套管;所述橡胶浮室水翼组件的下部,附加有平板橡胶靠岸垫;所述充气囊的充气气压受压感电路开关自动调控;6)、U型平衡管式电源延时自动开关的方法,所述电源延时自动开关是利用中部平直,两端翘起的U型管,管内有一个可滚动的空心导电金属球;所述空心导电金属球内装着一半空间的粘稠适中的、比重大的流体物;所述空心钢球下方接触着一条导电的、作为电源开关一个电极的导电金属片;所述U型平衡管翘起的两端,各有一个与电源绝缘的弱压簧;所述弱压簧中间的中部,各有一个相互为并联线路上的、电源之一极的电源开关接触柱;电源开关的其中一极线路上,串联着一个电源延时自动开关;所述电源延时自动开关在工作时与压感电路开关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船匹配的消防倾覆和节能的方法,所述方法所集合的、可酌情增减匹配组件的多种方法中,包括以下主要方法: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滑动组件、套管式缓冲组件、水翼兼充气囊组件、橡胶浮室水翼兼靠岸垫组件、“U”型平衡管式电源延时自动开关,上述互为关联的方法,各自的特征分别在于:1)、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的方法,所述水翼为骨架与各种组件的组合式,活动水翼可以用液压传动方式放下或拉上,所述液压传动升降也受雷达测距智能调控;固定水翼和活动水翼的整体骨架为梯形,前后方都有斜撑结构,水翼中部为若干与各组件相匹配的矩形结构;固定翼的前后可安置水平360°定向转动的涡轮;2)、滑动组件的方法,所述滑动组件是以每组方式依序勾扣在水翼边沿上,每组件内有滑动防腐蚀钢球,组件之间有压簧和伸缩间隔;所述滑动件是外覆式和内含式相间地排列,外覆式将其与内含式之间的伸缩间隙覆盖;水翼边沿两端有防止滑动组件脱落的堵头;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是沿着水翼的边长方向;滑动组件还可运用到船体的正前方;3)、套管式缓冲组件的方法,所述套管式缓冲组件,是在水翼边沿的内侧,有两根等距离的长骨架,该二骨架之间,以压簧和套管压簧连接;所述两根等距离的长骨架,有控制压簧和套管压簧松动散落的限制件;套管式缓冲组件还可运用到船体的正前方;4)、水翼兼充气囊组件的方法,所述水翼兼充气囊组件是组合在水翼骨架上的若干组件,可对所述水翼兼充气囊组件作测验性充气和更新替换;所述组件的上部外壳为流线弧型;上部外壳内是设置有若干个给内胆充气的气阀桩的充气囊顶板,所述充气囊顶板与上部外壳形成充气的缓存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牛
申请(专利权)人:王振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